「三劍客」之外:王室近衛「火槍手」的歷史演進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火槍手」概述與法國軍團的起源

火槍手(Mousquetaire)是一種配備火繩槍(mousquet)的軍人。儘管此類軍團曾在多個國家存在,但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法國火槍手,他們主要活躍於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

在藝術方面,火槍手因十九世紀的文學作品而聲名大噪。最著名的包括大仲馬(Alexandre Dumas)的長篇小說《三劍客》(Les Trois Mousquetaires) 以及埃德蒙·羅斯坦(Edmond Rostand)的戲劇《大鼻子情聖》(Cyrano de Bergerac)。大仲馬的小說以火槍手的座右銘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為靈感。這些作品自由取材於軍事英雄達太安(d'Artagnan)的生平,並催生了「俠客劍客小說」這一文學類型。

raw-image

法國火槍手軍團的建立

法國國王軍事衛隊中的火槍手部隊是在1622年路易十三(Louis XIII)統治時期正式創建的。當時,國王將一支輕騎兵連配備了比早期手銃(arquebuses)更強大的火繩槍。

在創立初期,火槍手並不騎馬作戰。這是因為火繩槍過於笨重(重達8公斤),必須架在一個名為「四腳叉」(fourquine)的金屬支架上才能射擊。直到路易十四(Louis XIV)時期,火繩槍被縮短和減輕後,火槍手才能夠騎馬使用。

招募與訓練

火槍手通常從年輕的「貴族」中招募,年齡約在 15 歲左右。他們必須是已經在衛隊服役過的貴族。由於缺乏專門的軍事學校,火槍手部隊的訓練十分嚴格,內容不僅包括紀律和戰鬥,還涵蓋了馬術、擊劍和舞蹈。火槍手負責國王在戶外的日常保衛工作。

紅衣主教的火槍手

應路易十三的命令,紅衣主教黎胥留(Richelieu)組建了自己的私人衛隊,以應對生命威脅。這支衛隊逐漸發展成為一支為黎胥留服務的火槍手部隊,他們偏好使用教會顏色的紅色。與國王火槍手不同,紅衣主教的火槍手直接聽命於黎胥留本人。

raw-image

路易十四與連隊的演變

1646年,國王火槍手連隊被馬薩林(Mazarin)解散。但在 1657 年以 150 人的編制重新出現。 1661年馬薩林去世後,紅衣主教的火槍手連隊歸併入國王服務。

「灰火槍手」(Mousquetaires Gris): 這是 1664 年重組的前紅衣主教連隊,因其馬匹毛色而得名。其座右銘是:「Quo ruit et letum」(它所墜落之處,死亡亦隨之而來)。

「黑火槍手」(Mousquetaires Noirs): 這是 1663 年創建的第二連隊。其座右銘是:「Alterius Jovis altera tela」(另一位朱庇特的其他箭矢)。 火槍手必須自費購買馬匹、服裝和裝備(國王只提供步槍和火繩槍)。他們的制服後來固定為紅色的外衣,繡有金線,並配有白色緞面袖子和衣領及白色羽毛的帽子。

解散與重組

到了十八世紀,「黑火槍手」連隊比灰火槍手連隊更受追捧。火槍手連隊在1775年或1776年被路易十六解散。儘管在 1789 年曾被重組,但隨後在1792年與整個國王軍事衛隊(Maison du roi)一起再次解散。路易十八(Louis XVIII)在 1814 年曾重新組建火槍手軍團,但最終於 1816年1月1日將其永久解散。

著名火槍手及全球存在

法國歷史上著名的「火槍手」包括小說中的四位英雄:達太安、阿多斯(Athos)、波爾托斯(Porthos)和阿拉米斯(Aramis)。此外,路易-讓·阿尼亞巴(Louis-Jean Aniaba)是一位來自阿西尼的王子,於 1691 年被接納為火槍手,成為法國軍隊中第一位黑人軍官。吉爾貝·杜·莫捷·德·拉斐特(Gilbert du Motier de La Fayette)也曾在黑火槍手連隊受訓。

在世界其他地區,「波斯」薩法維王朝的阿巴斯一世大帝(Abbas Ier le Grand, 1571-1629)領導下,也曾創建了一支由 12,000 名火槍手組成的部隊,稱為 tolfangtchis。

在藝術作品中,除了文學創作,畫家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繪製了多幅以火槍手為主題的畫作,而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則在巴黎雕刻了達太安的雕像。多種桌面角色扮演遊戲和電影(俠客劍客電影)也經常以火槍手為主題。巴黎榮軍院博物館(Musée de l'Armée)曾在 2014 年舉辦過名為《火槍手》(Mousquetaire)的展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西洋歷史小故事的沙龍
0會員
50內容數
說說西洋歷史故事。
2025/09/06
「穿靴子的貓」是一個源自歐洲的經典童話,其歷史社會背景可以從文化起源、社會結構、經濟變遷以及象徵意義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 早期版本: 《穿靴子的貓》的故事最早出現在16世紀義大利作家喬瓦尼·弗朗切斯科·斯特拉帕羅拉的《滑稽之夜》,以及17世紀吉姆巴地斯達·巴西耳的《五日談》。這些早
Thumbnail
2025/09/06
「穿靴子的貓」是一個源自歐洲的經典童話,其歷史社會背景可以從文化起源、社會結構、經濟變遷以及象徵意義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 早期版本: 《穿靴子的貓》的故事最早出現在16世紀義大利作家喬瓦尼·弗朗切斯科·斯特拉帕羅拉的《滑稽之夜》,以及17世紀吉姆巴地斯達·巴西耳的《五日談》。這些早
Thumbnail
2025/07/04
「玫瑰十字會」的神秘歷史與啟蒙使命 玫瑰十字會(Rosicrucianism)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神秘學兄弟會,其起源、目的與影響至今仍引發無數學者與「神秘學」愛好者的探討。這個組織不僅與「煉金術」、赫密斯主義、卡巴拉、占星術等神秘學傳統密切相關,也在17世紀的歐洲思想界掀起一場深遠的文化
Thumbnail
2025/07/04
「玫瑰十字會」的神秘歷史與啟蒙使命 玫瑰十字會(Rosicrucianism)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神秘學兄弟會,其起源、目的與影響至今仍引發無數學者與「神秘學」愛好者的探討。這個組織不僅與「煉金術」、赫密斯主義、卡巴拉、占星術等神秘學傳統密切相關,也在17世紀的歐洲思想界掀起一場深遠的文化
Thumbnail
2025/06/28
風暴將至 17世紀初的歐洲正處於宗教與政治的動盪時期。自1517年馬丁·路德發起「宗教改革」以來,天主教與新教(尤其是路德宗與加爾文宗)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神聖羅馬帝國」(大致為今日德國與中歐地區)內部的宗教分裂導致緊張局勢持續升高。 1618年,在「波希米亞」(今捷克)爆發一
Thumbnail
2025/06/28
風暴將至 17世紀初的歐洲正處於宗教與政治的動盪時期。自1517年馬丁·路德發起「宗教改革」以來,天主教與新教(尤其是路德宗與加爾文宗)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神聖羅馬帝國」(大致為今日德國與中歐地區)內部的宗教分裂導致緊張局勢持續升高。 1618年,在「波希米亞」(今捷克)爆發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时期,一个士兵能够携带多少发子弹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们携带的子弹数量,会根据军队规定、士兵的具体角色以及战争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各个国家之间也不尽相同。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步兵们,通常会配备步枪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时期,一个士兵能够携带多少发子弹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们携带的子弹数量,会根据军队规定、士兵的具体角色以及战争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各个国家之间也不尽相同。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步兵们,通常会配备步枪
Thumbnail
世界上最稀奇古怪的5種槍的簡介
Thumbnail
世界上最稀奇古怪的5種槍的簡介
Thumbnail
我本來是一個什麼槍砲型號都不知道的人,因為新聞一再提到,這次開戰後我至少記得了標槍、刺針、M777跟海馬士這幾種……XD 不過重武器還是太少了,XOA夢拜託防空設備跟300公里以上的飛彈多給一些啊~~(大雄抱大腿模式) 聖標槍品牌官網:https://www.saintjavelin.com/
Thumbnail
我本來是一個什麼槍砲型號都不知道的人,因為新聞一再提到,這次開戰後我至少記得了標槍、刺針、M777跟海馬士這幾種……XD 不過重武器還是太少了,XOA夢拜託防空設備跟300公里以上的飛彈多給一些啊~~(大雄抱大腿模式) 聖標槍品牌官網:https://www.saintjavelin.com/
Thumbnail
在熱兵器時代開始進入戰場後,密集方陣就開始退出有火器的會戰了,筆者還是再強調一次,這不是瞬間改變,而是根據火器的數量與技術提高,漸進的過程。 隨著時代演進,戰場上的野戰砲與火槍越來越多,密集陣形就越來越沒意義,此時的火槍兵陣形,縱陣常用於行軍前進,冷兵器陣形的章節解釋過轉換成橫陣的便利性。
Thumbnail
在熱兵器時代開始進入戰場後,密集方陣就開始退出有火器的會戰了,筆者還是再強調一次,這不是瞬間改變,而是根據火器的數量與技術提高,漸進的過程。 隨著時代演進,戰場上的野戰砲與火槍越來越多,密集陣形就越來越沒意義,此時的火槍兵陣形,縱陣常用於行軍前進,冷兵器陣形的章節解釋過轉換成橫陣的便利性。
Thumbnail
冷兵器時代的陣型,某種程度上可以預測到對應的變化結果,還算是相當有趣。常見的縱陣轉橫陣,橫陣轉變為半包圍或是反過來的圓陣陣型,極為考驗將領的統御力,更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國力,以及政治管理技術的優劣。但這些進入到火槍時代後,開始有了一些變化,怎樣的變化?
Thumbnail
冷兵器時代的陣型,某種程度上可以預測到對應的變化結果,還算是相當有趣。常見的縱陣轉橫陣,橫陣轉變為半包圍或是反過來的圓陣陣型,極為考驗將領的統御力,更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國力,以及政治管理技術的優劣。但這些進入到火槍時代後,開始有了一些變化,怎樣的變化?
Thumbnail
芬蘭軍隊是一個「萬國牌」用戶,他們用過各式各樣、來自各國的武器,從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到太陽東昇之國日本的武器,都來到過這寒冷的北方之地。曾被調侃為「能開槍的長矛」—有坂步槍,也曾經被芬蘭人使用過。他們的使用心得如何呢?這些遠渡重洋的武器有什麼樣的歷程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日本步槍在芬蘭的故事吧!
Thumbnail
芬蘭軍隊是一個「萬國牌」用戶,他們用過各式各樣、來自各國的武器,從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到太陽東昇之國日本的武器,都來到過這寒冷的北方之地。曾被調侃為「能開槍的長矛」—有坂步槍,也曾經被芬蘭人使用過。他們的使用心得如何呢?這些遠渡重洋的武器有什麼樣的歷程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日本步槍在芬蘭的故事吧!
Thumbnail
前兩篇介紹了關於手榴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功用和進展,後面幾篇會著重在同盟國和協約國各自發明的手榴彈和戰術運用。
Thumbnail
前兩篇介紹了關於手榴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功用和進展,後面幾篇會著重在同盟國和協約國各自發明的手榴彈和戰術運用。
Thumbnail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手榴彈 發展 早在20世紀以前,歐洲諸國就已經有很多雛形版手榴彈了
Thumbnail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手榴彈 發展 早在20世紀以前,歐洲諸國就已經有很多雛形版手榴彈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