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
併購大王國巨(2327)集團董事長陳泰銘近期頻頻出手,先是私募入股富鼎、力智後,又宣布收購日本芝浦電子,3日公告達成過半門檻,正式公布累計持有約87%芝浦股權。在與芝浦周旋期間,陳泰銘也同步出手投資茂達,迅速成為茂達第一大股東。業界人士指出,這是國巨近年來系統性布局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一環,除了強化集團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量能,也搶攻AI電源端的主動元件、被動元件新設計。
積極布局電源領域 建立完整生態系統國巨在全球被動元件產業具備指標地位,是全球晶片電阻(chip resistor)第一大廠,市占率約34%;全球鉭質(Tantalum)電容第一大廠,市占率約46%;全球陶瓷電容(MLCC)第三大廠,市占率約15%;以及全球電感(inductor)第三大廠,市占率約12%。
業界指出,國巨已經在被動元件具備高度話語權,近年來出手富鼎功率半導體MOSFET技術,力智的電源管理IC設計能力,以及茂達的風扇馬達驅動IC和電源管理IC產品線,看得出開始從被動元件建立到主動元件的垂直整合能力,形成一個相互支援的完整電源解決方案生態系統。
業界進一步說,不論是電源IC或是芝浦電子的保護元件,都是用來處理電流、電壓,功能包含穩壓、儲存電能、濾波等,國巨在電源領域上積極布局,未來電源元件產品銷售時可望前端就將自家的被動元件和IC綁定、提供客戶完整解決方案,發揮綜效之餘也提升公司產品競爭力與附加價值。一系列操作簡化了客戶的採購流程,更能夠確保不同元件間的最佳匹配和系統優化。
國巨董座陳泰銘頻出手,併購、垂直整合 開啟企業新成長曲線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茂達正式納入泛國巨集團,國巨進一步延伸至人形機器人所需的各式感測元件。市場統計顯示,人形機器人硬體成本中高達34%來自感測元件,國巨跨足此領域後,不僅能擴展技術廣度,更整合AI、電源與機電控制等新興應用需求,擴大在市場的影響力。
展望未來,業界看好高壓電源產品即將迎來爆發性成長,國巨掌握從電源相關的被動元件到主動IC的完整布局,在這股趨勢下有望成為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陳泰銘操盤,透過持續併購與垂直整合,不僅為企業開啟新成長曲線,也讓國巨從傳統被動元件大廠蛻變為高階整合方案的旗艦企業。
國巨收購日商芝浦 達標 估斥資196億元 累計持有87%股權
國巨強調,此成果是邁向完成收購程序的關鍵一步,是國巨在全球電子零組件產業布局中的戰略重心,展現對日本市場的長期承諾與堅定投資決心。芝浦電子成立於1953年,主力生產各類NTC熱敏電阻與感測元件,是相關領域龍頭廠商,年營收逾3,200億日圓,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工業設備、家電、醫療等終端,以及軍事航太領域。芝浦技術實力雄厚,先進感測器技術對全球市場及日本產業具有重要意義。國巨先前表示,併購核心目標是進一步擴大感測器業務版圖,整合芝浦技術與市場通路,加速兩家公司在全球市場的成長,結合雙方資源將帶來更高的協同效益。
國巨的併購案連連,我認為國巨陳泰敏的佈局很厲害,搭配今年公佈1割4,還原分割,目前股價已回到700元,加上20元股息,和公佈分割時的4百多元,已經漲了80%,位居今年台股獲利滿滿的前五名世芯KY、牧德、國巨、奇鋐、台光電,持續看好國巨的未來發展,股價創近期新高時,分批賣掉一些,目前持股成本已降至57元,隨時可降至0,已立於不敗之地。
PS. 芝浦對國巨財報的估算
- 芝浦(Shibaura Electronics)2025 年財報:營收 34,028 百萬日圓、稅後淨利 3,750 百萬日圓。
- 國巨(Yageo / 國巨)最新 TTM 營收約 125,619 百萬新台幣,國巨資本額51.82億,5.182億股,1割4,變成20.728億股
1) 將芝浦營收/淨利換成新台幣
- 芝浦年營收:34,028 百萬 JPY = 34,028,000,000 JPY。換算:34,028,000,000 × 0.20631 ≈ 7,020.3 百萬 TWD ≈ 70.2 億 TWD。國巨年營收可增加5.57%,平均貢獻國巨每月營收將近6億。
- 芝浦稅後淨利:3,750 百萬 JPY = 3,750,000,000 JPY。換算:約 773.7 百萬 TWD ≈ 7.74 億 TWD。 貢獻每股盈餘0.38元。
以上為個人自己估算,只是作為個人的參考而已,非公司對外的公開資訊,並不具正式公開性。
國巨併購後是否具備1+1 >2的乘數效果,也沒有在考慮之中,可以確定的是財報會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