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 #100525.1:鏈墨評論016|去中心化的逆流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 TxID:0xReCentral…SilentConsensus
  • 狀態:Reversed, Layered, Opaque
  • 備註:當去中心化成為口號,中心化重新埋入系統。
  • 資料來源:arXiv《Are Crypto Ecosystems (De)centralizing? A Framework for Longitudinal Analysis》

去中心化的口號

他們說,鏈是自由的。

沒有人能控制,沒有人能審查。

每一個節點,都是一個世界的微縮。

十年過去,

數據卻告訴我們:

權力正在回流。

開發者集中、節點減少、治理權限被少數錢包掌握。

「去中心化」成了一個持續被念誦的祈禱詞,

越虔誠,越空洞。

重返中心的路徑

開發者治理 DAO,

卻需要快照、投票、鏈上授權。

那些票,不再是一人一票,

而是資本的分布函數。

節點運行在雲端,

雲端在公司手裡。

所謂自治,

不過是由少數節點維持的分散幻象。

鏈,從分布式演變成「平台化的去中心化」。

自由的鏡像

每一個協議都有共識,

每一個共識都有守門人。

開放的代碼,

被基金會所管理;

透明的治理,

被演算法默默設限。

去中心化的口號,

開始有了結構性的回聲。

回到中心,

再從中心延伸出去。

一種循環的幻覺,

像黑洞般吞噬信仰。

鏈墨批判|自由的重力

去中心化並未消失,

它只是老去。

在投票權的偏斜、

在節點的收斂、

在雲端伺服器的絕對地理裡。

中心化並非失敗的反面,

而是效率與權力自然的歸宿。

自由的重力,

正在拉回那顆被稱作「去中心化」的星球。

緩慢、安靜,

卻無法抗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alen的書寫場
14會員
61內容數
在我的書寫日常中,一半是學術的縱深,一半是生活的呢喃。 產經趨勢、鏈上幻影、永續與數位治理,它們既是研究的課題,也是詩意的隱喻。 在這裡,文字不是解答,而是一面鏡子,提醒我們:現實與想像從不純粹分明。 若你願意,就和我一同穿行,在批判與靈感之間,尋找自己的迴聲。
Valen的書寫場的其他內容
2025/10/04
花蓮光復水災揭開的不只是洪水,而是政府在永續治理不作為與政黨在災難後的爭功諉過。鏈墨評論以永續視角直指:漂綠口號替代不了治理,真正的永續是讓社區在災難裡不再孤立。
2025/10/04
花蓮光復水災揭開的不只是洪水,而是政府在永續治理不作為與政黨在災難後的爭功諉過。鏈墨評論以永續視角直指:漂綠口號替代不了治理,真正的永續是讓社區在災難裡不再孤立。
2025/10/04
台灣關上最後一座核電機組,成為全球核能回潮下的「零核孤島」。表面是價值的堅持,背後卻是能源依賴與碳權不足的尷尬。鏈墨評論以黑色批判揭露:非核不只是姿態,而是困境;放下核能,我們卻還沒有拾起真正的未來。
2025/10/04
台灣關上最後一座核電機組,成為全球核能回潮下的「零核孤島」。表面是價值的堅持,背後卻是能源依賴與碳權不足的尷尬。鏈墨評論以黑色批判揭露:非核不只是姿態,而是困境;放下核能,我們卻還沒有拾起真正的未來。
2025/10/03
台灣碳權不足,源於能源結構高度依賴化石燃料,加上綠色科技投入不足。與巴拉圭的碳權合作,看似補足缺口,實則是一場「外包永續」的幻影。鏈墨評論以黑色批判視角指出:我們買下的不是轉型,而是紙上的呼吸。
2025/10/03
台灣碳權不足,源於能源結構高度依賴化石燃料,加上綠色科技投入不足。與巴拉圭的碳權合作,看似補足缺口,實則是一場「外包永續」的幻影。鏈墨評論以黑色批判視角指出:我們買下的不是轉型,而是紙上的呼吸。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序 我打算用黃金圈的理論來執行,畢竟「為什麼」「怎麼做」或者「做什麼」真的很不錯。 「為什麼」 我會想做這個系列的原因,是因為覺得現在所有的思考、價值、觀念等多種思維,都已經固化了,我想跳脫這些做個自由人,所以我把這些定義為「圈」。
Thumbnail
序 我打算用黃金圈的理論來執行,畢竟「為什麼」「怎麼做」或者「做什麼」真的很不錯。 「為什麼」 我會想做這個系列的原因,是因為覺得現在所有的思考、價值、觀念等多種思維,都已經固化了,我想跳脫這些做個自由人,所以我把這些定義為「圈」。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現在有一個辦法,通過它來消除地球上對人類的控制矩陣,一勞永逸,就是現在。我們認為它的成功是取決於你。請與我們行動吧! 這是矩陣必須由內而外地拆除。這裡我們列出清單,標明最突出的一些想法和行動,是由矩陣的建構設計。 這些信念保持我們在這個三維現實的黑暗中生活了幾千年。他們提供激勵和維持矩陣本身。這
Thumbnail
現在有一個辦法,通過它來消除地球上對人類的控制矩陣,一勞永逸,就是現在。我們認為它的成功是取決於你。請與我們行動吧! 這是矩陣必須由內而外地拆除。這裡我們列出清單,標明最突出的一些想法和行動,是由矩陣的建構設計。 這些信念保持我們在這個三維現實的黑暗中生活了幾千年。他們提供激勵和維持矩陣本身。這
Thumbnail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Thumbnail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Thumbnail
你所看到的混乱確實可以被視為舊世界瓦解的碎片。舊有的秩序正在崩塌,為新的、更崇高的形式讓路。這是一個充滿動蕩和不確定的時期,但也是一個充滿可能性和變革的時期。 對於那些有洞察力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機會,可以審視舊的思維方式,並識別那些需要解決和淨化深層概念和信念。
Thumbnail
你所看到的混乱確實可以被視為舊世界瓦解的碎片。舊有的秩序正在崩塌,為新的、更崇高的形式讓路。這是一個充滿動蕩和不確定的時期,但也是一個充滿可能性和變革的時期。 對於那些有洞察力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機會,可以審視舊的思維方式,並識別那些需要解決和淨化深層概念和信念。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過去與現在社會價值觀的改變,新一代的挑戰以及資源不均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過去與現在社會價值觀的改變,新一代的挑戰以及資源不均的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