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去了一趟澳洲獨旅,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旅程中的小體悟。
曾經有朋友問過我:「一個人旅行不會很無聊嗎?沒有人一起分享美食和景點,應該會覺得很孤單吧?」
另外,這次是我少數沒有把每天行程排滿的長途旅程,出發前我也有點擔心,忍不住想:「都飛到國外了,去那麼少景點,會不會浪費時間和機票錢?」
這趟 8 天的旅程,我幾乎每天都只是隨意地在街上走走,慢慢感受城市的節奏。 雖然沒有排滿那些觀光客必去的景點,但我發現,這樣的步調剛剛好。 有時候,適度的留白,反而能讓自己更深入地體會當下的心境與狀態。
以下是我這次旅程學到的一些事:
1. 包容與多元的自由感
我很喜歡澳洲社會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相較之下,亞洲社會比較強調「同質性」,容易讓人感到壓抑。像在台北東區,如果素顏出門,總會覺得好像哪裡不對勁,甚至會覺得店員也不太想理你。
而走在澳洲的街上,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沒人在意你今天化不化妝、穿得漂不漂亮。這樣的自由感,真的會讓人慢慢放下「容貌焦慮」,只專注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
另外,墨爾本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隨處可見的「創造性」。每面牆都是獨特的街頭藝術,市集裡藏著各種新奇的商品和點子,很多是我在台灣從沒看過的。你會覺得:在這個城市,只要你真誠創作,就會有人願意停下腳步欣賞。
2. 多元的代價,是沒人告訴你怎麼成功
像在台灣,走在路上或在辦公室裡,只要你「打扮得好看」,就很容易吸引到別人的注意;但在澳洲,不同種族的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與審美標準,你根本不知道怎麼樣才算「有吸引力」。
於是你會發現,在這種社會裡要找到自己與外界的連結,反而變得更不容易。你得先很了解自己的賣點、想要吸引誰,然後主動讓別人看見你。多元的社會雖然充滿機會,但也意味著:要在其中找到自我認同,需要更強的內在穩定與深刻的自我了解。
3. 自由與孤單,是一體兩面
出發前,我聽了很多職場相關的 podcast,大家都在談「自由」。 我也一直在想:對我來說甚麼是「自由」?
我發現,最能體會「自由」的方法,就是來一趟「獨旅」。
之前我也曾經獨旅過,不過通常天數較短、也都是去比較近的國家,很多感受沒有那麼強烈。但這趟 8 天的旅程,讓我對「自由」有了更深的體會。
我喜歡獨旅的自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用去跟著旅伴去熱門餐廳排隊;今天想去哪裡就出發,不需要討論、不用妥協。
而自由最棒的一個優點就是---你可以犯錯。就算迷路了、行程臨時變動,也不用擔心影響到誰,所有後果都由自己承擔。也因為這樣,更容易從錯誤中學習,甚至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另外,當你學會自己處理困難,你會發現:自己在這種時候,成長得最快。每一次挫折和教訓,都會變成你能分享的故事;每一次選擇,也都更幫你看清自己的價值觀。
當然,和旅伴一起旅行也有很多好處。有人和你分享美食與景點、幫你拍照、處理突發狀況,還能幫助你快速抵達想去的景點。尤其是對路癡來說,旅伴真的能幫你少走很多冤枉路。
更重要的是,有旅伴在身邊,你比較不會感到孤單。特別是當你在陌生城市遇到衰事,有人給你情緒支持,真的會差很多。
總結這次的旅程,我體會到,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環境和生活方式。並沒有哪種環境或生活方式比較好,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
有些人喜歡明確的成功路徑,只要照著做、穩穩地走,就能抵達目標。但順從這條路的代價是,你可能會被環境慢慢同化。
也有人適合在自由、多元的環境中找出自己的路,這樣的人也許走得慢一點,甚至要努力很久以後才看到結果,但過程中會更清楚自己是誰、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一般職涯相關的影片與 podcast,都在討論:「你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從這趟旅程,我得到一個更大的答案:
- 如果你選擇走一條「穩定、有明確目標」的路,那就要學會順從、接受規則、接受外界的評斷;
- 若你想開創自己路,就要準備好接受挑戰、忍受孤單、面對挫折。
以上,是這趟獨旅帶給我的一些想法與反思。希望這篇分享,也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
追蹤我的IG: Instagr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