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高層的成功思維課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最近和我的 mentor 聊天,她算是我們銀行的其中一位最高層主管。雖然以前看過很多成功人士的訪談影片,但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實際和一位我眼中的「成功人士」深聊。

我才發現,原來我和成功人士的思維差異這麼大!這次聊天簡直是一堂人生課,太有收穫了!所以我想記錄下來,也順便分享給大家~

(以下每個思維都是人生座右銘,我自己應該會反覆讀個100遍,直到完全內化並且實踐它們~)

1. 如何做重大決定

身為銀行的高層,一個決策是會影響到整間銀行的走向。我問她:「妳會不會懷疑自己做的決定是否正確?」

她說,她其實常常懷疑,但她的老闆都會跟她說:「只要你是根據當下所掌握的資訊,做出了當下能做的最好的選擇,那就已經夠了。」

我發現,自己之所以常常害怕做決定,是因為心中充滿了各種「萬一」—萬一結果不如預期怎麼辦?萬一後悔怎麼辦?

但她說:結果不一定要完美,只要當下已經做出最好的選擇,就不用後悔。

2. 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談到人際關係的處理,我問她:在金融業裡,面對那些「難搞」的同事,她是如何應對的?

我也分享了自己的困擾---我是一個很容易內耗的人,常常會反覆地思考:「我是不是哪裡做錯了?」

她的回答,正好呼應了我先前寫的關於「內耗」的文章:「別人怎麼看妳,是妳無法控制的。妳唯一能掌握的,是自己怎麼看待一件事。」

她給了一個比喻:桌上有半杯水,你可以覺得它「只剩一半」,也可以覺得它「正在裝滿」。

你可以自己選擇怎麼看事情,而妳的想法,最終會形塑妳的世界。

很多時候不是事情本身讓我們焦慮,是我們的解讀方式讓自己過得更辛苦。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內耗」絕對是我們必須克服的課題。

3. 不追求完美、不害怕犯錯

她提到心理學有兩種不同類型的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的人會把錯誤當成失敗;而成長型思維的人,則會把犯錯當成成長的機會。

她說:「只要你能從錯誤中記取教訓,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你就會越來越好。」沒有人能做到完美,完美本身就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標準。但我們可以選擇每天都進步一點點,變得比昨天更好。

4. 不害怕衝突、接受別人的回饋

她說:「衝突一定會存在,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但我不害怕衝突,因為我信任我的同事。」

因為大家彼此都清楚,每一次意見的碰撞,其實都是為了達成同一個目標,所以衝突不是對立,而是一種前進的動力。

她也坦言,身為高層並不代表什麼都懂、什麼都能獨立完成。她的很多決策都需要依賴團隊的專業與經驗。因此,信任夥伴是她最重要的管理基礎。

她還提到,她發現很多同事不太敢主動去請別人給自己回饋,可能是怕被指出自己的不足,或者聽到跟自己完全不同的意見。但其實,願意去聽見那些不同的聲音,自己才有機會成長、進步。

5. 不衝動做決定、不在生氣時寄信

她說,她絕對不會在生氣或是有情緒時寄信。當她感覺到自己有情緒時,她通常會先暫時放下郵件,去做點別的事情,讓自己冷靜下來之後,再回過頭來重新檢視信件內容。

她說,如果在情緒化的狀態下,衝動寄出信件,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而她不想承擔那樣的風險。

6. 台商 vs. 外商:最大的差異是「階層文化」

我過去在台商工作時,觀察到一個普遍現象:業務部門常常看不起其他部門。 業務似乎自動形成一個「金字塔尖端」, 認為自己是銀行的賺錢的主力,其他部門都是支援,所以理所當然要配合業務、滿足他們的需求。

當其他單位無法配合時,業務的態度往往會變得很強硬,甚至不太尊重人。我做中台的職位時,也遇過好幾位主管提醒我:「一定要好好配合業務。」

而這位高層主管跟我說:

「沒有其他部門的協助,業務根本賺不了錢。銀行裡每個人都必須合作,才能讓整體運作順利,否則大家都領不到薪水。」

我才明白,這就是所謂的「平等」的概念:職場上的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的薪水在努力,沒有誰的工作比誰更重要,每個崗位都是銀行不可或缺的一環。

7. 職涯最重要的一件事:喜歡自己的工作

我跟她聊到,我有一位鄰居也是銀行的高層。那位鄰居每天早上六點出門,晚上九點才回家。看到這樣的生活型態,我都會問自己:「如果有一天我也成為了主管,我能忍受這樣的生活嗎?」

另外,我也無法想像,當所有人都依賴我做決定時,那樣的壓力該怎麼承受?

她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她說,她真的很喜歡自己的工作,甚至根本不覺得自己是在「工作」。她說自己也是個閒不下來的人,總是想找事情做。

我有些朋友也是銀行儲備幹部,當然他們都很有能力,但在我眼裡他們的動機更多是追求升遷和高薪,我感覺他們並不是真正的享受這樣的生活。因此我也一直以為,銀行高層主管多半是在追求權力和名聲,但和這位主管聊完後,我才明白,她是真心熱愛她的工作。

所以我想說:不管你是創業者還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想在一個領域走得長久、取得成功,喜歡自己的工作,絕對是最重要的關鍵! 而且,作為一個上班族,喜歡自己的工作絕對是有可能的,關鍵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和環境。

從這次聊天中,我深刻體會到台商和外商之間的差異。並不是說外商就一定比台商好,但不可否認的是,西方教育確實有許多值得台灣學習的地方。

這位主管從小接受西方教育,來台灣工作時間並不長。她坦言,剛來時遇到許多文化上的不適應。比如,有些同事會在她面前「自動劃分階層」、變的畏畏縮縮,在討論事情時不敢跟她說太多,擔心被責備或被發現犯錯;而日本人說話太過迂迴,讓她聽不太懂;中國人則是比較言聽計從,不太會主動提出其他意見。這些差異,正是不同文化教育下思維模式的真實寫照。

我自己的感覺是,有些思維,是我過去在台商工作、甚至從學生時代起,就已經潛移默化地植入我的腦海與行為裡。而這些思維剛好和我從她身上學到的「成功思維」相反,比如:

- 必須追求完美,完美才會被嘉獎,犯錯就會被懲罰。

- 職業有階級之分,不好好讀書,長大後「只能當XXX」。

- 關於「做決定」,台灣的教育幾乎沒教過我們怎麼做,但其實這是人生中可以說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 情緒管理方面,我印象中小時候就有遇過有些老師很情緒化,出社會後遇到的老闆也幾乎都不太擅長情緒管理,而台灣的教育中確實沒有人教過我們怎麼管理情緒。

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要成為像她這樣既成功又快樂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思維的改變,其實不只是努力與否的問題,更多是我們從社會環境中被塑造出來的。

從她身上,我感受到她對公司、老闆和同事充滿信任,我相信正是因為她周圍的人也擁有相似的思維模式,才讓她能夠在這間公司穩定地工作了二十幾年,持續走向成功。

因此,我認為職涯初期,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能帶給你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環境。還沒找到的話,就持續尋找;找到之後,自己才能夠真正建立起走向成功的紮實的基礎。

追蹤我的IG:Instagra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北金融業歷險記的沙龍
0會員
10內容數
💰金融打工人的職場觀察👜 出社會後在台北換了六份工作,待過五間銀行,我想聊聊我在台灣金融業遇到的奇人異事☕
2025/08/02
最近我認識了一個概念,叫做「顯化」。 我一直很希望,自己能在一份工作上真正安定下來,所以開始去嘗試各種方法,也在這個過程中接觸到了 「顯化」 這個概念。雖然接觸的時間還不算久,但我真心感受到:它為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正向的改變。也因此,我想把這個對我來說有幫助的觀念,分享給你們。
Thumbnail
2025/08/02
最近我認識了一個概念,叫做「顯化」。 我一直很希望,自己能在一份工作上真正安定下來,所以開始去嘗試各種方法,也在這個過程中接觸到了 「顯化」 這個概念。雖然接觸的時間還不算久,但我真心感受到:它為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正向的改變。也因此,我想把這個對我來說有幫助的觀念,分享給你們。
Thumbnail
2025/07/27
(接續上一篇:我的離職經驗談 PART 1) Q. 我得到一個offer,但我不知道該不該馬上換工作。 A. 可以從幾個方向去評估:現職的吸引力、新工作的優缺點、以及個人對於職場的價值觀排序。
Thumbnail
2025/07/27
(接續上一篇:我的離職經驗談 PART 1) Q. 我得到一個offer,但我不知道該不該馬上換工作。 A. 可以從幾個方向去評估:現職的吸引力、新工作的優缺點、以及個人對於職場的價值觀排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介紹成功人士在經營人脈方面的策略,包括破解人脈經營中的盲點,重視自身的品格與勤學的重要性等。
Thumbnail
介紹成功人士在經營人脈方面的策略,包括破解人脈經營中的盲點,重視自身的品格與勤學的重要性等。
Thumbnail
■ 內容重點 想讓你用企業視角、以老闆角度思考,對『客戶成功』團隊的戰略和期待。 |Podcast / YouTube 同步上架: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0fe35929-f596-4a04-9603-2009fcae2bfc ■ 訪談老闆介紹
Thumbnail
■ 內容重點 想讓你用企業視角、以老闆角度思考,對『客戶成功』團隊的戰略和期待。 |Podcast / YouTube 同步上架: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0fe35929-f596-4a04-9603-2009fcae2bfc ■ 訪談老闆介紹
Thumbnail
在最近參加的企業管理的智慧課程中,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心得與見解。以下是我在這次課程中最深刻的幾條體會: 視角與管理風格 課程的第一個活動讓我認識到,管理風格往往由我們的視角所決定。由於主管常常處理問題和異常,習慣了問題導向,容易忽略對員工的鼓勵。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在最近參加的企業管理的智慧課程中,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心得與見解。以下是我在這次課程中最深刻的幾條體會: 視角與管理風格 課程的第一個活動讓我認識到,管理風格往往由我們的視角所決定。由於主管常常處理問題和異常,習慣了問題導向,容易忽略對員工的鼓勵。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因著先前報名參加人力銀行的職涯引導課程,需要尋找對象進行職涯引導,然後繳交報告跟上台簡報,稍加紀錄一下過程跟一些學習。如果某種程度自我覺察與認識較高的人也可以自己做一些簡單的探索,當然有專業的諮詢引導,也許可以協助找出一些方向或是加深自己的信念。 #透過測評了解自我 因著多數引導未必
Thumbnail
因著先前報名參加人力銀行的職涯引導課程,需要尋找對象進行職涯引導,然後繳交報告跟上台簡報,稍加紀錄一下過程跟一些學習。如果某種程度自我覺察與認識較高的人也可以自己做一些簡單的探索,當然有專業的諮詢引導,也許可以協助找出一些方向或是加深自己的信念。 #透過測評了解自我 因著多數引導未必
Thumbnail
希望上回的分享,各位都能從中有些啟發。 職涯中第二回停留101大樓的時間,一年半左右,擔任高階主管職位。 號稱組織扁平的架構(確實也是如此),公司裡講話最大聲的就是業務,行銷、後勤都得聽命行事。業績做得出來,身為行銷企劃支援的人,做這做那、辛苦一點我無話可說,業績不好全怪別人,千錯萬錯都是⋯⋯
Thumbnail
希望上回的分享,各位都能從中有些啟發。 職涯中第二回停留101大樓的時間,一年半左右,擔任高階主管職位。 號稱組織扁平的架構(確實也是如此),公司裡講話最大聲的就是業務,行銷、後勤都得聽命行事。業績做得出來,身為行銷企劃支援的人,做這做那、辛苦一點我無話可說,業績不好全怪別人,千錯萬錯都是⋯⋯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本篇獲邀 《1111人力銀行》刊登! 石頭哥以一位經理人的視角,今天要分享的是:找一句話,可以鞭策你持續邁向成功的巔峰!
Thumbnail
🐳本篇獲邀 《1111人力銀行》刊登! 石頭哥以一位經理人的視角,今天要分享的是:找一句話,可以鞭策你持續邁向成功的巔峰!
Thumbnail
這次跨界溝通力的講座解答了許多我兩年前創業以來心中盤旋不去的疑惑,因為我是大學畢業後就創業,而身邊的同事大多是四十歲左右,在職場當中已有將近二十年的經驗,因此如何使他們願意聽我說話、相信我作為 CEO 的決斷,是非常大的挑戰。   在講座當中,老師對於能夠取得信任的溝通方法做了非常的細膩的拆分,
Thumbnail
這次跨界溝通力的講座解答了許多我兩年前創業以來心中盤旋不去的疑惑,因為我是大學畢業後就創業,而身邊的同事大多是四十歲左右,在職場當中已有將近二十年的經驗,因此如何使他們願意聽我說話、相信我作為 CEO 的決斷,是非常大的挑戰。   在講座當中,老師對於能夠取得信任的溝通方法做了非常的細膩的拆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