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認識了一個概念,叫做「顯化」。
老實說,過去的我在工作上經歷了不少變動,也待過許多不適合的環境,這讓我對自己產生很多懷疑。即使現在待在一份別人看起來還不錯的公司裡,我的內心有時還是會冒出:「這份工作真的能夠穩定嗎?」、「我真的有這麼幸運嗎?」這些聲音。
為了擺脫這些雜音,我開始去尋找方法,也在這個過程中接觸到了 「顯化」 這個概念。雖然接觸的時間還不算久,但我真心感受到:它為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正向的改變。因此,我想來分享這個對我有幫助的工具。
什麼是「顯化」?
簡單來說,「顯化」是透過具體想像與堅定信念,把你想要的生活變成現實。它的核心流程大致上是:
(1)清楚描繪:具體寫下你想要達成的目標或理想生活樣貌,越詳細越好。
(2)建立信念:真心相信「我能夠達到這個理想樣子」。
(3)自然行動:讓自然的力量引導你的行動,一步步走向理想的樣子。
它與我們熟知的「吸引力法則」有些類似---你越渴望某件事,就越容易吸引到它。但顯化的精髓在於---清晰、具體地描繪你渴望成為的樣子。不是模糊地許願,而是像在為未來的自己畫一張藍圖。
舉個例子:
假設我希望「月收入突破 10 萬」,那我會開始去想像:
- 達成這個目標後,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 我是透過什麼樣的能力或工作達到這個收入的?
當我越能具體描繪那個狀態,生活中就開始出現一些新的機會和改變。
顯化的三個關鍵:
- 信念
你必須相信你設定的目標是可以達成的。比如,我想要達到「月收入 20 萬」,但這個目標距離現在的我太遙遠,導致每次我看到這個數字,心裡都會冒出:「我怎麼可能做得到?」的想法。這樣的話,就會讓顯化很難成功。
我想到一位前同事的例子:
有次尾牙抽獎,獎項有一千元和兩千元禮券。我心裡想著:「公司人那麼多,中個一千元就很幸運了吧。」但那位同事在抽獎前一直信心滿滿地說:「我想要中兩千!」而且她上次才剛中過獎。
結果沒想到,她這次又中獎了,雖然是中了一千,但那股篤定的「我會中獎」的信念,讓我不得不開始相信「吸引力法則」---宇宙中真的存在某種吸引的力量,能夠把你想的事物帶到你的面前。
- 注意力
我讀過一本書中,書中提到:「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有一項最稀缺的資源---注意力。」
每天真的有太多事情分散我們的注意力。顯化要成功,就必須先收回注意力,把關注焦點放回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上。
比如:
- 你若每天只注意到自己的幸運,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
- 反之,若總是聚焦在倒楣的事情上,你會越來越覺得自己很倒楣;
- 上班時若你一直想著:「我做的事情好無聊」,你就會無聊到只想看時間、等下班;
- 若你花很多精神去討厭某位同事,即使他做了對的事,你也還是會覺得「他很討人厭」。
我自己最深刻體會到「收回注意力」的重要時刻,反而是在人生中最空白、無所事事的待業期間。那時我開始寫感恩日記,記錄每天從早到晚發生的小事。透過這個習慣,我發現原本看似單調的每一天,其實藏著許多微小的變化。只是過去我的注意力都放在工作上,沒有留意到這些細節罷了。
這也讓我體會到:注意力決定你怎麼感受生活,它就是情緒的根源。
- 行動力
我聽過一個心理學理論:你的內在信念,會自然地投射到你的行為中,進而推動你的信念成真。
最近我做了一個小測試:
過去我總是認為,因為工作是責任制,加班完成工作是理所當然的。而且每次看到同事和老闆還在,我就不敢準時下班。
但換了新工作後,我開始刻意讓自己每天準時下班,因為我當初應徵這份工作時,對它的期待就是:「準時上下班」。
剛開始我其實還是會擔心,同事或老闆會不會因此對我有意見。不過我還是堅持準時下班,利用晚上剩下不多的時間,去做我真正喜歡的事情。
我才意識到,過去深植在我心中的信念發生了改變---我不再把加班文化視為理所當然,反而開始相信:「一份正常的工作,本來就應該可以準時下班。」
而這個轉變,正是因為我開始主動去實踐自己想過的生活。透過行動去模擬理想的狀態,久而久之,信念也跟著改變了。
更讓我意外的是,我的同事並沒有因此對我有意見。
這個經驗讓我想到一句名言: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自從開始練習「顯化」之後,我發現它真的為我的人生帶來了正面的影響。它不只是心靈雞湯,而是一個能夠幫助我更有意識地生活、行動,並靠近理想生活的實用工具。
如果你現在也有一個想實現的目標,也許可以從今天開始試試看。
祝福閱讀完這篇文章的你,都能成功把夢想變成現實。
追蹤我的IG:Instagr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