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戰再戰》劇照
導演保羅湯瑪斯安德森的最新作品《一戰再戰》,從美國作家Thomas Pynchon的小說《Vineland》擷取靈感,融合冒險、動作、懸疑和怪誕喜劇,在描繪大規模事件和混亂時,敘事仍保持高度清晰,並以幽默感來平衡可怕的現實,一路維持一種持續的、低溫沸騰的緊張感,而接近尾聲的汽車追逐,絕對是近年必看的一場戲。
革命組織French 75,策劃執行多起抗爭行動,包括釋放拘留中心的移民、轟炸反墮胎參議員辦公室、搶銀行來取得行動資金等等。組織靈魂人物是Perfidia(Teyana Taylor),她大膽狂野,但也因此在突襲拘留中心時,招惹到支持白人至上主義、卻又被黑人女性胴體吸引的軍官Steven J. Lockjaw(西恩潘)。後來,Perfidia終於被執迷的Steven抓住了,此時Perfidia不顧神聖的革命情感、也不管她跟革命戰友Pat(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才生了個女嬰,反而為了自保將組織成員名單交出。
時間跳到16年後,Pat已經改名為Bob,單親帶著女兒Willa(Chase Infiniti)低調躲到小鎮過生活,消沉的Bob藉著抽大麻度日,盡力讓女兒不被過去種種影響,不過當然沒那麼簡單,Steven為了某個私人原因,以上校軍階動員整個部隊來幫他抓捕這對父女,Bob只得找Willa的武術老師Sergio(班尼西歐岱托羅)幫忙......
《一戰再戰》劇照
安德森電影常有一股詼諧的憤世嫉俗,在《一戰再戰》也不例外,隨處都找得到俏皮與諷刺的妝點。但它的主題是嚴肅的,描繪各式極端主義的荒謬,以及在權力濫用之下求生存的小人物們如何被擠壓,對照今日時局確實非常呼應時事,不過安德森讓整體時代感與背景政治狀況模糊化,再考量本片靈感來源Pynchon的《Vineland》包含對雷根時期的政治批判,使得《一戰再戰》成為能貫穿今古的啟示。
《一戰再戰》對於片中的極左與極右兩派人馬,並未刻意選邊站,兩方都有荒唐之處,一邊是一群以聖誕老公公為名、夢想實行種族淨化的老白男,另一邊則有讓人分不清他們是人民英雄還是恐怖分子的「革命行動」,這組織有一堆秘密暗語和程序相關的廢話搞得像一群大孩子在玩革命家家酒。Steven代表的白人至上主義當然糟糕至極,但French 75也不怎麼光彩,他們的正義感頗自以為是,對社會帶來的效益也不清楚。左右兩方的極端,都呈現激進主義和非法暴力行為之間的模糊界線。
導演非常注重在畫面中添加細節,許多意境不言而喻,例如孩子們在移民拘留中心的大牢籠裡踢足球、軍方派人混入抗議者之中丟擲汽油彈等等,或是像Perfidia與Steven的性愛場景裡,Perfidia拿起Steven的槍抵在他背上,後來則有Perfidia露出大孕肚拿著衝鋒槍掃射的模樣(16年後她女兒也會那樣拿起槍來練),一方面豐富了Perfidia的性格特質,另一方面也連結了孩子與可能生父的關係。
《一戰再戰》的攝影、剪輯與配樂都是《甘草披薩》的老班底,Jonny Greenwood帶來不和諧的鋼琴音與尖銳的弦樂,Andy Jurgensen在多條人物支線與刺激動作戲之中找到清晰的剪輯節奏,Michael Bauman使用VistaVision規格拍攝,這是派拉蒙影業在1950年代開發的一種格式,旨在與20世紀福斯的CinemaScope競爭,VistaVision將35毫米膠片水平而不是垂直穿過相機,擴大畫幅並取得更高的解析度,上一部這樣拍攝的片是《粗獷派建築師》。幾個主要技術項目整體搭配起來一路精彩,以最後在78號公路上一輛Ford Mustang追著一輛Dodge Charger的戲(應是致敬1968年的《警網鐵金剛》)達到最高潮,鏡頭視角跟著駕駛,在不斷上坡下坡交錯的公路上,幾乎令觀眾像在搭雲霄飛車般感到暈眩,被阻擋的視野令壓力不斷升溫,是今年度必須朝聖的電影段落。
本片的選角超級優秀,主角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首度與保羅湯瑪斯安德森合作就交出漂亮成績單,他的魔法就是能將自己的超級巨星形象融入骯髒、道德可疑的角色中,既是個能扛票房的大明星、也是有演技的實力派,而他的詭異喜劇天分在本片發揮得淋漓盡致。他飾演的Pat本是投擲炸彈的激進分子,但有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一個改名為Bob的笨拙老保守派,老是叮嚀女兒這不行做那也不能做,Bob在野性能量和疲憊的絕望之間擺盪,當他自憐或焦慮時最為有趣,你能在他的荒謬中找到喜劇、在羞辱中找到心碎。

《一戰再戰》劇照
狄卡皮歐在《一戰再戰》大多數的時間裡面,穿著法蘭絨睡袍、頂著油膩的頭髮,在最緊急的時刻,他有糟糕到致命的記性、帶著一直充不到電的充電器、碰上一位令他抓狂的接線生,驚慌失措地想找到女兒,但年少時擁有過的身手與腦袋,現在都不好使了,看他顛簸穿梭全片,就像看一個笨手笨腳的阿呆被抓來主演湯姆克魯斯的電影會變成如何。成為青少女人父的他,跟年輕人相處有各種尷尬,用詞亂用、聊天起來冷場、試著追趕上跑酷的少年結果撞進一棵樹,但他對女兒的感情與眼淚,真誠地令人鼻酸。
西恩潘飾演的軍人Steven,讓人覺得他連耳朵都在冒煙,這是個非常具有威脅性的人物,性格危險、走路霸氣、身上滿是荒謬的肌肉及青筋,痴迷於摧毀他無法擁有的東西——愛,但西恩潘加進一些誇張有趣的肢體語言,使他破表的男子氣概多了些許滑稽特質,而面對更高的白人權力時,他畢恭畢敬的卑微模樣形成令人莞爾的反差。

《一戰再戰》劇照
班尼西歐岱托羅飾演的空手道教練Sergio,不僅是老師,也是移民社區的重要保護者及領導人,用他鎮定自若得不可思議的「禪」態度面對一切,自帶喜感。他該放鬆的時候就放鬆,但事情一來,他不怨天不尤人,完全不囉嗦,馬上起身戰鬥,因為他明白這就是人生,拿到什麼牌就要打。他接受「戰爭是理所當然的」,但不讓這件事剝奪他的生活樂趣。他與Bob的關係除了充滿搭檔喜劇(Buddy Comedy),也捕捉到了革命的友誼和無私,相當動人。
Teyana Taylor飾演的角色Perfidia,神秘、憤怒而迷人,她對所謂的「革命」似乎充滿熱情,無所畏懼,然而在那些行動之中,亦充滿魯莽作為以及對「性」的強烈渴求,有時已經難以分辨她行動的理由究竟是為了更好的世界、還是為了她自己。由於Perfidia性格太鮮明、太強烈,即使電影後半沒有她的戲分,仍然感覺得到她宛如鬼魅的存在。
Chase Infiniti飾演的Willa,延續著Perfidia的能量,堅持又叛逆,但也是個有不少脆弱面的青少年,她將Perfidia在電影後半缺席的空虛感填補起來,她的成熟冷靜與父親的幼稚慌亂形成很有趣的反差。
瑞吉娜霍爾飾演革命組織的一員,雖然沒有太多發揮空間,但她仍利用少少的幾個機會製造亮點,在她眼神裡既能看見恐懼、也有溫柔關懷,穩定地支持其他角色發光。
《一戰再戰》最聰明的一點,是它不使用說教式的意識形態來講故事,而是用父女情來推動故事發展。在遇上人生選擇題時,Steve上校跟Perfidia都是會先選擇野心、意識形態或自利的人,Pat / Bob則選擇了家庭。對Bob而言,革命很重要,但Willa更重要,畢竟在他心中,革命的目的就是希望下一代能更好,要不然大家又是在忙什麼呢。再看到電影後半,會更強烈地感覺到,French 75那樣舉著理想大旗的組織,反而沒促進太多事情,要說真正保護很多民眾、不斷做出微小改變的人,其實是冷靜低調的Sergio,他每一天都在面對戰鬥,但不是槍砲彈藥的戰鬥,而是從每一天找尋生存機會,就算他不是爆破專家、沒有拿著機關槍掃射的帥氣畫面、也沒有緊身衣來搭配可畏的體格,但他是百分之百的英雄。
跳出戲外來看,或許更能體會《一戰再戰》想表達的意義。本片導演保羅湯瑪斯安德森的伴侶,是非裔與猶太裔混血的Maya Rudolph,兩人育有一子三女,也就是說,安德森本身對於在目前的混亂世道之下能否成為一個混血女兒所需要的稱職白人父親,是有切身感受的。

《一戰再戰》劇照
《一戰再戰》裡的年邁父親,望著十幾歲的孩子一步步走入一個混亂的世界,即使父親拼了命要盡其所能保護孩子,但在畸形世界長大的孩子,也終究會進入自己的世界,要學會為自己而戰,並決定成為什麼樣的人。為人父母,註定永恆擔心,也註定要面對孩子長大、他會將爸媽的手放開,他必須自己做出選擇、自己解決問題,父母能做的終究只有擔心與支持。各位年輕時做的那些大膽的、放縱的事,你孩子也可能去做;各位不會聽爸媽的勸,你孩子也不會。
而現實世界永遠會是危險的,戰爭是永遠無法結束的狀態,和平也只是為了下一場戰爭,沒有人能打破這種循環,就算在同一個國家裡面,革命者與當權者之間的矛盾永遠會以不同形式存在,絕望的極端分子和狂熱的國家壓迫者終究會產生碰撞,甚至,像Bob與Willa已經不是革命者了,仍然受到能利用權力系統的人追殺,他們能不戰嗎?
但導演並不想鼓吹虛無主義,他將對兩極分化現狀的恐懼化為劇本的養分,並在尾聲喚起了希望。當然,系統註定會走上腐敗,但被邊緣化的群體仍會互相照顧,不願放棄。他們一戰再戰。
補充:French 75是一種調酒的名稱,命名由來是法國發明的75 mm野戰砲(field gun),該武器法文全名是Canon de 75 modèle 1897,這是在一戰時廣泛使用的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