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這本書才剛開放預售時,我就下訂了,沒想到至今才把它讀完(上個月開看)!
薄薄一本的算是看了挺久的,因為,看得很出神阿~🥹一直無法進入狀況……

攝於2025.10.12
簡言之,就是原本滿期待這本書,但看的過程中覺得有些無聊😢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這種類型的書就是不適合我,關於寫作書好像已經看了不少本,但真正讓我覺得滿意的好像還沒有🥹作者擁有豐富閱讀及寫作經驗,在文字敘述上當然是沒有什麼問題,以內容來說,作者也是盡力的旁徵博引,古今中外皆有,能深刻感受到其深厚的學識涵養。
只是!
我覺得很多地方,我實在抓不出重點??因為過多的詞藻修飾、排比句型,讓我覺得很刻意的想要擴充內容、只是為了寫而寫,若說這是作為「文學作品」還情有可原,但是,書封標榜著「創作攻略」、「創作人生課」,以「攻略、課」的字眼來展現這本書的價值的話,我想大多數人想看到的並不是這些抒情華麗散文,而是更直接且指導性的內容。
雖然文中還是有些地方有觸動到我:
- 如果,在磕碰生活之餘,能把所愛之人、生活感悟、事理思辨的當下「寫下來」,寫作會是抵抗遺忘和遺憾最強悍的形式。(P.29)
- 寫作成了他自我價值辯證的依歸。(P.36)
- 「保持靜默,留心各種徵兆。每一刻都是改變的契機。」(P.41)
- 閱讀是對世界的理解與同理,寫作卻是思考與自我批判的歷程。(P.100)
- 當你不刻意設定自己的文學高度,反以作品是否能真正拽住讀者的觀感神經,越貼近讀者能感知的生活經驗,就讓讀者閱讀越入戲,不自覺地走入寫作者營造的場景、氛圍、情緒。
(前面倒是滿認真在細讀的,也是覺得有些地方的內容不錯,但整本書都是這樣的風格形式,看到後面我真的很倦。😵💫)
總而言之,我很期待在書中能獲得些什麼,但結果沒有(如果硬要說,大概就是「靈感收集術」那邊吧),我甚至是看這一段、忘前一段,後面也沒有什麼耐心繼續看下去了,但為了想確認我沒有漏掉什麼重要的關鍵內容,我還是看完了。🤨
看完目錄,好像感覺會很實用,但若仍然覺得,不確定這本書適不適合你,或許可以參考書封側的摘錄文句:
(書中的敘事大概就是如此)

五星推薦/喜愛指數:⭐️⭐️
是我個人問題吧,沒什麼文學素養哈哈🤣,我真的沒那麼喜歡,也沒什麼共鳴點,如果是當作文學作品來看待的話,可能也是沒那麼喜歡這種風格,抱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