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當大盤創下歷史新高,社群媒體上總是充斥著各種聲音:
「現在進場太晚了吧?」 「等等崩盤了怎麼辦?」 「不買又怕錯過,買了又怕套牢…」
老實說,我剛開始投資的前幾年,也常常被這些意見弄得很煩躁。明明市場一片大好,我卻只敢在上漲時衝動追高,接著又在下跌時慌張全數停損。這種「追高殺低」的惡性循環,讓我的報酬率甚至不如定存。
直到我學會用策略取代情緒,即使市場在高點,我也能穩穩進場、不再恐慌。這篇文章,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驗告訴你:「股市高點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策略。」一、股市高點怎麼辦?先理解「追高殺低」的心理陷阱
在進入具體策略之前,我們得先理解,為什麼大多數新手投資人會在「股市高點」猶豫不決。
📉 1. 損失恐懼:怕一買就跌
「我現在進場會不會馬上套牢?」是新手投資人最常見的焦慮。這種恐懼讓許多人乾脆選擇不出手,結果只能眼睜睜看著行情一路上漲。
⏰ 2. 後悔焦慮:覺得自己錯過機會
「早知道去年就該買了!」這種懊悔感會讓人陷入「要不要買」的拉扯,不敢行動,也錯過了平均成本攤平的機會。
📉 3. 情緒操作:追漲殺跌的循環
很多人都做過:看到大漲就衝進去,結果一跌就恐慌出場。這種追高殺低的投資行為不是知識問題,而是心理問題,市場情緒牽著走。
👉 解方其實不複雜:你不必預測市場的高低點,只要建立好自己的「投資策略系統」,就能在任何價位安心投入資金。
二、為什麼「高點進場」其實沒那麼可怕?
許多人對「高點投入」感到害怕,但其實這是一種投資迷思。
回頭看看台股的歷史走勢:
- 2015 年:指數約 8,000 點
- 2020 年疫情時:跌到約 8,500 點
- 2024 年:已突破 19,000 點
這些曾經令人卻步的「高點」,如今回頭看,幾乎都成了更高點的起點。
這也說明了一件事:市場的高點是動態的。與其浪費時間預測頂部,不如專注於「如何在不同價位擬定策略」。
三、我實戰過的「股市高點 3 大策略」(不追高、不殺低)
🥇 策略一|定期定額:不猜高低,用時間攤平風險
我剛開始投資時最大的錯誤,就是總想等「便宜價」才出手。
但事實是:便宜價往往一閃即逝,等我下定決心買進,市場早就漲上去了。 後來我改用定期定額(DCA, Dollar-Cost Averaging)策略,每月固定投入一筆資金買 ETF(如 0050 或 00878),不論市場高低都照表操作,讓投資變成紀律化行為。
✅ 為什麼這方法有效?
- 成本平均化:高點買貴、低點買便宜,長期下來成本自然拉平
- 情緒免疫力提升:不需要猜底摸頂,不怕買在山頂
- 自動化紀律:不用每天看盤,投資自動進行
📊 舉例來說:
假設 2023~2025 年間,你每月投入 5,000 元買進 0050,不論市場漲跌,平均成本將比「一次性 All in」低約 5%~8%,報酬曲線也更平穩。
👉 小技巧:我自己會設定「固定扣款日」,讓投資成為生活習慣的一部分,自動化紀律是長期獲利的關鍵。
🥈 策略二|減碼+分批進場:把「高點」變成機會
這是我這幾年報酬率明顯提升的關鍵策略,也是最適合已經有些投資經驗、但還常常「追高殺低」的投資人。
📉 我的實際操作流程如下:
1️⃣ 當市場氣氛過熱(例如指數創新高、媒體大量報多頭)時,我會逐步減碼,先賣出部分持股鎖定報酬。
2️⃣ 設定明確的「回檔進場區間」——例如當指數從高點回落 5%~10% 時,開始分批買回。
3️⃣ 我通常會分 3 次進場,每次投入約 30%~40% 資金,確保資金有彈性、成本有優勢。
📌 實戰案例:
2024 年台股從 16,500 漲到 19,000,我在約 18,800 點時先減碼 30% 部位鎖定獲利。果然,當市場回調至 18,000 點附近,我再用這筆資金分三次買回,最終平均買回成本約 18,200 點,不僅鎖住了利潤,也在更低價重新建立部位。
✅ 優點是什麼?
- 讓「追高」變成「鎖利」
- 讓「殺低」變成「逢低加碼」
- 改變操作節奏,不再被市場情緒控制
🥉 策略三|配息再投入:把高點變成現金流起點
很許多人以為投資報酬主要來自「價格漲幅」,但對我而言,配息再投入才是資產滾大的核心武器。
我自己持有的高股息 ETF(如 0056、00878),即使在市場高點時也不會全數賣出,因為它們每季穩定的現金配息就是我進場的「子彈庫」。
📊 實戰舉例:
我目前持有約 30 張 0056,每季領到的現金配息約 2 萬 6 千元。這筆錢我不會花掉,而是在市場回檔時再投入,不斷循環利用。
這樣的做法讓我在過去三年中,持股數量增加了超過 20%,年化配息收益率也從 4.8% 提升至 6% 以上。
✅ 優點是什麼?
- 市場漲跌不影響現金流
- 讓「時間 × 複利」發揮最大威力
- 低壓力地增加持股數量
四、心態篇|從「追高殺低」到「策略派投資人」
坦白說,我最痛苦的投資經驗從來不是「虧錢」,而是沒有策略、完全被情緒牽著走。
追高殺低的根本原因,不是你不懂股票或 ETF,而是你還沒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投資系統與紀律。
📍 現在我的心法很簡單:
- 📉 指數過熱 → 先減碼,留子彈
- 📊 出現回調 → 分批進場,不搶時機
- 💸 領到配息 → 不花掉,再投入
這三步驟讓我從「焦慮型投資人」變成「策略派投資人」,也讓報酬率比以前高出許多。
五、結論|高點不可怕,沒有策略才可怕
如果你現在正盯著創新高的大盤猶豫不決,請記住這句話:
👉 市場的高點永遠無法預測,但你可以選擇如何應對它。
只要你建立好自己的投資系統——定期定額攤平成本、減碼分批鎖利、配息再投入滾大複利,「高點」就不再是風險,而會成為你強化紀律、累積財富的機會。
📚 延伸閱讀|想更進一步了解 ETF?看這篇👇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用 ETF 同時做到「資本成長 📈」和「現金流 💰」,推薦你一起看這篇文章👇
👉 《0050 vs 0056》ETF 半年實測:從恐慌到 +25% 報酬的雙核心策略
👉ETF 投資新手翻身法1:從-10%到+50%,從害怕虧損到穩定收益
這篇會更深入分析兩檔 ETF 的報酬率、配息結構與風險差異,幫你在不同市場情境下選出最適合的投資工具。
🐰最後送給你一句話:
「買在高點」不是錯,沒有策略地亂買才是錯。你不需要猜底,只要有紀律,就算今天是 30,000 點,也能穩穩賺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