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以前以為理財,就是能省就省、能忍就忍。
看到別人買課、買書、買咖啡,我都會想:
「這樣怎麼可能存到錢?」直到我看了《跟錢好好相處》,
才發現自己並不是不懂理財,
而是——不懂怎麼跟錢相處。
這本書讓我有很深的省思:
「改善與金錢的關係,才能改變生活。」
那句話像一面鏡子,
照見我過去對錢的焦慮、恐懼、甚至罪惡感。
我一直以為,會理財的人是最省的人;
但其實,會理財的人,是最清楚錢該去哪裡的人。
書中提出許多觀點了,
我開始用其中的三點重新檢視自己和金錢的關係。
💭 第一問:
在使用生命能量的同時,生命是否因此得到滋養?
我開始問自己——
我花的每一分錢,是在耗損我,還是滋養我?
那杯咖啡、那堂課、那場旅行,
是逃避焦慮,還是補充能量?
這個問題讓我分得出「花得對」與「花得累」。
💭 第二問:
使用生命能量時,是否與我的價值與方向一致?
有些收入很高的計畫,讓我覺得空虛;
有些看似微小的創作,卻讓我心裡發亮。
我開始理解:
理財不只是存錢,而是把能量投資在價值上。
錢的流向,其實就代表了我的信念。
💭 第三問:
如果不是為錢工作,我會怎麼生活?
這題讓我沉默了很久。
我意識到,原來自己花了太多時間「為錢努力」,
卻忘了想:「錢能不能也為我努力?」
當我誠實回答這三個問題後,
我和錢的關係變了。
錢不再只是工具,也是一面鏡子——
反映出我對生活的選擇、對幸福的理解。
現在,每次花錢前我都會問自己:
「這筆錢,是讓我變更好,還是變更焦慮?」
如果答案是前者,我會勇敢花下去。
因為真正的理財,不是守住錢,
而是讓金錢流向能讓自己更自由、更豐盛的地方。
📖靈感來源:《跟錢好好相處》
💛 收藏這篇,提醒自己——
理財的終點,不是財富自由,而是內在的平靜與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