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班後還要接案、寫到半夜?我也曾經這樣過。
想多賺一點,卻越來越累、越沒生活,存款也沒明顯增加。 直到我開始投資,從 30 萬本金起步,靠 ETF 與龍頭股,慢慢滾出每年 60 萬現金流。 不靠副業、不拼命工作,讓錢替我上班,生活終於回到我手上。 這篇,我想分享我如何從小資起步,打造穩定被動收入系統,讓安心感取代焦慮。副業太累、理財太難?我選擇第三條路——讓錢自己上班。
很多人以為,要增加收入、擁有安全感,就一定得拼命開副業、接案子,但對我來說,那樣的生活太消耗了。真正的穩定,來自於讓錢自己替我工作。
今年,我領到了六十萬的股息,還不包括投資的資本增值收益。對於表現優秀的股票,我選擇長期持有,讓它們持續增值,暫時不打算出脫。完全沒有做任何副業,這筆現金流全靠投資產生。
我本身是一位軟體工程師。剛開始工作時,我也嘗試過接案,想靠額外收入加快存錢速度。但下班後還要寫程式、溝通需求、熬夜趕工,有時甚至忙到凌晨。那段時間,我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身心都被掏空。
而我是一個內向的人,不喜歡推銷,也不擅長經營人脈。對我來說,「要一直應付人」比加班更累。每次完成案子後,我都得花好幾天時間調整狀態。
後來我開始思考:如果副業只讓我更疲憊,那能不能有一種方式,不靠更多的工作,也能創造穩定的收入?
於是,我選擇了投資。從一開始只有三十幾萬本金,我就養成每月固定投入的習慣,專注在 ETF 與優質個股的資產上。
過程中,我也曾經因為心急亂動,錯失過報酬。其實我也是在長期試錯中成長,曾經買過垃圾債券、也投資過發展性不好的公司,有時只是因為跟風亂買。這些錯誤讓我更清楚,投資最重要的是理解自己買什麼、為什麼買。學到的最大教訓是:與其追逐熱門,不如投資自己真正了解且願意長期持有的標的。
學會穩定投入、長期持有後,報酬慢慢滾出來,現金流也漸漸成形。
📊 我的投資邏輯
我投資的標的包含 ETF 與個股。
ETF 方面有 0050、VOO、0056、00757、00915、00919、00662、00692 等。00919 這檔讓我特別有感,雖然配息頻繁,但我覺得那只是左手換右手的概念,領到的錢又從淨值扣回去,實際報酬不如預期。
📈 為什麼選擇市值型 ETF
相較之下,像 0050、VOO 這類長期成長型標的,才能真正讓資產持續增值。
投資市值型 ETF 其實有很多好處,其中之一就是可以下班後好好過生活,不需要再煩惱太多投資的事情。只要做好資產配置與風險控管,就能讓錢自己長大,投資與生活達到平衡。
在個股部分,我主要偏好 AI 產業,並長期持有如台積電、鴻海、順達等公司。現在 AI 正開始快速發展,未來的應用將會無限擴大,是個非常有潛力的產業,也是我穩定資本增值的重要基石。
我的投資邏輯很簡單:選擇那些過去沒有、現在開始出現、未來會越來越多的產業。AI 正符合這樣的特徵,代表長期趨勢與巨大潛能。
現在,孩子的學費、日常花費,我都能輕鬆支付,生活也不需要刻意壓縮開支。那份穩定,帶來的不只是金錢自由,更是心裡的安定感。
除了開展副業,投資真的是最好的一條路。以一個小資族年薪 70 萬來說,就算省吃儉用,一年能存 40 萬,但如果不投資,10 年後也只是 400 萬,還得面對通膨的侵蝕,屆時購買力早已縮水。
💡 真正的財務安全
並不在於你有多少副業,而是你是否擁有一套能替你穩定創造現金流的系統。
如果你剛起步,建議從這三個方向開始:
1️⃣ 建立投資習慣:先設定每月固定投入金額,無論金額大小,重點是「持續」。
2️⃣ 選擇穩定標的:以 ETF 或大型龍頭股為主,降低波動風險。
3️⃣ 長期思維:把投資當成一場 10 年以上的旅程,讓時間替你複利。
不要一開始就期待投資能有 20%、30% 的報酬,甚至翻倍。穩定的獲利才是累積資產的關鍵。
不是你不能變富,而是你無法忍受慢慢變富。
當錢開始替我上班,我終於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與自己,生活變得更有餘裕與自由。
開始行動的你,已經贏過還在觀望的大多數人。從現在開始,讓錢慢慢替你上班,你會發現,安心感不是來自拼命,而是來自系統。
📖 延伸閱讀:
不只賺薪水,學會這招,讓你的100萬資產翻10倍,提早退休不是夢
✨ 歡迎來找我玩
📘 金の美好生活 (FB粉絲團)📷 @kimsgoodlife (IG)💬@kimsgoodlife (Threads)
不想看長文?來 IG 看可愛圖文,或到 Threads 聽我日常碎碎念,
每天輕鬆學一點理財投資,一起讓人生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