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碩士發現多元收入太重要!他開啟「9大財路」畢業5年存800萬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這篇來自《橘世代》的文章〈讀碩士發現多元收入太重要!他開啟「9大財路」畢業5年存800萬〉,是一篇兼具啟發與實例的理財與職涯勵志故事


以下是重點摘要與行動啟發:



💡 文章摘要

主題:多元收入的重要性與實踐方式


主角:知美 Jimmy — 29歲竹科工程師


成果:畢業 5 年存下 800 萬



🧭 一、起點:從研究所就開始累積收入

  • 大四提前修完研究所學分,空出時間打工。
  • 每天早上 7–10 點包水餃、煮湯賺錢。
  • 打工收入 8,000 元+獎學金 6,000 元+研究費 6,000 元。
    ➡ 每月約 2 萬元,養成早起+理財觀念的生活習慣。

💰 二、出社會後的「9大財路」

知美出社會後,持續開拓多元收入來源,形成以下結構:

類別收入來源性質

1正職薪水

主動收入

2簽約獎金

主動收入

3年終獎金

主動收入

4分紅獎金

主動收入

5FB 粉專

副業收入

6YouTube 頻道

副業收入

7業配合作

副業收入

8定存利息

被動收入

9ETF 長期投資

被動收入

核心概念:結合主動+被動+副業收入形成「九宮格財路」


✂️ 三、節流心法:開源之外更要懂得取捨

  • 以「實用 > 炫耀」為原則。
  • 不買讓自己「捨不得用」的東西。
  • 例:
    • 租金每月 5,500 元
    • 伙食費每月 9,000 元
    • 每月給父親孝親費 1 萬元
      維持低支出、高儲蓄率,其餘資金全投入 ETF。

🧠 四、思維轉折:努力不是炫耀,而是選擇

別人在夜唱,我在讀書;


別人在休息,我在創業。


  • 成功不是運氣,而是長期堅持。
  • 不抱怨社會不給機會,而是靠學習與行動創造機會
  • 認清:開源+節流是財富的底層邏輯。

🔑 五、行動啟發

  1. 從單一收入轉向多元收入:思考自己的主業、專長、興趣,是否能延伸出副業或被動收入。
  2. 設定開源目標表:每季檢視是否能新增一項收入管道。
  3. 建立節流原則:「不讓錢困住自由」,消費前問自己三句話:
    • 這真的實用嗎?
    • 會帶來長期價值嗎?
    • 不買會有損失嗎?
  4. 用「財務九宮格」盤點自己
    • 哪些收入屬主動?哪些是被動?
    • 是否能從「技能 × 平台 × 時間」三維度創造新收入?

✍️ 六、金句摘錄

「開源就是不斷打造多元收入,節流就是了解實用大於炫耀。」


「我不會抱怨社會不給機會,只能選擇繼續拼命賺錢、努力存錢。」 「財富不是比較的結果,而是選擇的結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幸運之星
4會員
444內容數
小說及閲讀筆記
幸運之星的其他內容
2025/10/10
這篇《遠見雜誌》的文章〈金錢能愈賺愈多,時間卻愈花愈少!人生必喝「3杯茶」:覺察、觀察、洞察〉,其實是作家 郝旭烈《人生三部曲》套書(《致富覺察》、《人生成為》、《享受蛻變》)的精華導讀。以下整理出 核心重點與可行啟發筆記: 🫖 一、三杯茶:覺察、觀察、洞察 1️⃣ 覺察:看見真實的自己
2025/10/10
這篇《遠見雜誌》的文章〈金錢能愈賺愈多,時間卻愈花愈少!人生必喝「3杯茶」:覺察、觀察、洞察〉,其實是作家 郝旭烈《人生三部曲》套書(《致富覺察》、《人生成為》、《享受蛻變》)的精華導讀。以下整理出 核心重點與可行啟發筆記: 🫖 一、三杯茶:覺察、觀察、洞察 1️⃣ 覺察:看見真實的自己
2025/10/10
這篇〈罵人的4個階段〉出自何飛鵬在痞客邦的〈社長的筆記本〉專欄,內容延續他一貫的管理學觀點──從人性出發、以教導為本、以結果為導向,具體說明主管在面對部屬錯誤時,如何運用「罵人」作為管理與成長的工具。以下是整理與重點分析: 💡 一、文章核心觀點 「罵人是主管必須學會的管理技巧。」 這句話點
2025/10/10
這篇〈罵人的4個階段〉出自何飛鵬在痞客邦的〈社長的筆記本〉專欄,內容延續他一貫的管理學觀點──從人性出發、以教導為本、以結果為導向,具體說明主管在面對部屬錯誤時,如何運用「罵人」作為管理與成長的工具。以下是整理與重點分析: 💡 一、文章核心觀點 「罵人是主管必須學會的管理技巧。」 這句話點
2025/10/07
🌿 從護理師到年收三十億:喬丹・哈珀的逆風航程 清晨五點半,喬丹・哈珀(Jordan Harper)又在醫院值完夜班。她拖著沉重的腳步走出病房,臉上還殘留著口罩壓出的痕跡。 她熱愛照顧病人,但心裡總有一個聲音在問——「這就是我要的生活嗎?」 一、從病房到鏡頭前:一場無心插柳的
2025/10/07
🌿 從護理師到年收三十億:喬丹・哈珀的逆風航程 清晨五點半,喬丹・哈珀(Jordan Harper)又在醫院值完夜班。她拖著沉重的腳步走出病房,臉上還殘留著口罩壓出的痕跡。 她熱愛照顧病人,但心裡總有一個聲音在問——「這就是我要的生活嗎?」 一、從病房到鏡頭前:一場無心插柳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關於投資的實際建議,幫助投資者能夠讓自己透過投資有效獲利,增加財富。作者同時也分享了關於學習、實驗、耐心等面向的投資哲學。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關於投資的實際建議,幫助投資者能夠讓自己透過投資有效獲利,增加財富。作者同時也分享了關於學習、實驗、耐心等面向的投資哲學。
Thumbnail
如果說陽光、空氣、水是人生裡的硬體,健康、經濟與社交就是人生裡的軟體,我很慶幸生長在寶島台灣,擁有名列前茅的硬體,而軟體就是我的人生課題。 這年代誰不知道要投資,但真正明白投資的意義與方法,卻是在我不年輕甚至是有點老,時間複利有限的時候,但起步永遠不嫌晚,做就對了。 財力有限,時間也有限,白天要
Thumbnail
如果說陽光、空氣、水是人生裡的硬體,健康、經濟與社交就是人生裡的軟體,我很慶幸生長在寶島台灣,擁有名列前茅的硬體,而軟體就是我的人生課題。 這年代誰不知道要投資,但真正明白投資的意義與方法,卻是在我不年輕甚至是有點老,時間複利有限的時候,但起步永遠不嫌晚,做就對了。 財力有限,時間也有限,白天要
Thumbnail
在美業3年,存款從30萬臺幣一路上漲到資產價值接近600萬臺幣,我是怎麼做到的?這篇文章分享了開源節流、投資理財、借力使力、心無雜念等四個結論。透過不斷學習和拓展社交圈,加上精明的投資,助力資產增值。同時提醒讀者在投資理財時要謹慎,避免因為投機取巧而損失慘重。
Thumbnail
在美業3年,存款從30萬臺幣一路上漲到資產價值接近600萬臺幣,我是怎麼做到的?這篇文章分享了開源節流、投資理財、借力使力、心無雜念等四個結論。透過不斷學習和拓展社交圈,加上精明的投資,助力資產增值。同時提醒讀者在投資理財時要謹慎,避免因為投機取巧而損失慘重。
Thumbnail
以前的我以為,「賺得多,存的錢也自然就多」,不需要刻意規劃。因此,我只要設法找到高薪的工作,然後拼命升職加薪就好了。直到一次與計程車司機的對話,才讓我幡然醒悟——那就是,如果沒有妥善的財務規劃,再高的薪水,也不會讓存錢變得容易。
Thumbnail
以前的我以為,「賺得多,存的錢也自然就多」,不需要刻意規劃。因此,我只要設法找到高薪的工作,然後拼命升職加薪就好了。直到一次與計程車司機的對話,才讓我幡然醒悟——那就是,如果沒有妥善的財務規劃,再高的薪水,也不會讓存錢變得容易。
Thumbnail
作者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2019年,一位同學藏了一個大祕密,擁有9000萬的現金財產,但不知該如何管理。作者建議買美國公債,但結果並不如預期。這篇文章討論投資決策的重要性和風險管理。
Thumbnail
作者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2019年,一位同學藏了一個大祕密,擁有9000萬的現金財產,但不知該如何管理。作者建議買美國公債,但結果並不如預期。這篇文章討論投資決策的重要性和風險管理。
Thumbnail
作者是慢活夫妻George & Dewi是成大研究所畢業後踏入竹科當年薪百萬工程師,工作3年後決定轉職與轉型,於8個月內達成被動收入可支付生活開銷後離開竹科生活圈。2020年創業打造「兩人公司」,成為投資理財講師與一對一教練,同時也是個人品牌、自媒體經營者,並為CMoney、Money錢、今周刊、經
Thumbnail
作者是慢活夫妻George & Dewi是成大研究所畢業後踏入竹科當年薪百萬工程師,工作3年後決定轉職與轉型,於8個月內達成被動收入可支付生活開銷後離開竹科生活圈。2020年創業打造「兩人公司」,成為投資理財講師與一對一教練,同時也是個人品牌、自媒體經營者,並為CMoney、Money錢、今周刊、經
Thumbnail
即使我們身處劣勢,但在台灣這個經濟自由發展的大環境中,我們仍抱有機會。不管身邊的資源有多稀缺,也要繼續投資自己的腦袋。
Thumbnail
即使我們身處劣勢,但在台灣這個經濟自由發展的大環境中,我們仍抱有機會。不管身邊的資源有多稀缺,也要繼續投資自己的腦袋。
Thumbnail
身為已經有點年紀的小資族,來看看這本書,順便懊悔一下自己為何沒有提早投資,略微取暖一下。這本書總結了一個理財專家的經驗,分享了理財、工作、買房等多方面的建議,對於要買房的年輕小資族來說非常實用。
Thumbnail
身為已經有點年紀的小資族,來看看這本書,順便懊悔一下自己為何沒有提早投資,略微取暖一下。這本書總結了一個理財專家的經驗,分享了理財、工作、買房等多方面的建議,對於要買房的年輕小資族來說非常實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