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來自《橘世代》的文章〈讀碩士發現多元收入太重要!他開啟「9大財路」畢業5年存800萬〉,是一篇兼具啟發與實例的理財與職涯勵志故事。
💡 文章摘要
主題:多元收入的重要性與實踐方式
主角:知美 Jimmy — 29歲竹科工程師
成果:畢業 5 年存下 800 萬
🧭 一、起點:從研究所就開始累積收入
- 大四提前修完研究所學分,空出時間打工。
- 每天早上 7–10 點包水餃、煮湯賺錢。
- 打工收入 8,000 元+獎學金 6,000 元+研究費 6,000 元。
➡ 每月約 2 萬元,養成早起+理財觀念的生活習慣。
💰 二、出社會後的「9大財路」
知美出社會後,持續開拓多元收入來源,形成以下結構:
類別收入來源性質
1正職薪水
主動收入
2簽約獎金
主動收入
3年終獎金
主動收入
4分紅獎金
主動收入
5FB 粉專
副業收入
6YouTube 頻道
副業收入
7業配合作
副業收入
8定存利息
被動收入
9ETF 長期投資
被動收入
➡ 核心概念:結合主動+被動+副業收入形成「九宮格財路」。
✂️ 三、節流心法:開源之外更要懂得取捨
- 以「實用 > 炫耀」為原則。
- 不買讓自己「捨不得用」的東西。
- 例:
- 租金每月 5,500 元
- 伙食費每月 9,000 元
- 每月給父親孝親費 1 萬元
➡ 維持低支出、高儲蓄率,其餘資金全投入 ETF。
🧠 四、思維轉折:努力不是炫耀,而是選擇
別人在夜唱,我在讀書;
別人在休息,我在創業。
- 成功不是運氣,而是長期堅持。
- 不抱怨社會不給機會,而是靠學習與行動創造機會。
- 認清:開源+節流是財富的底層邏輯。
🔑 五、行動啟發
- 從單一收入轉向多元收入:思考自己的主業、專長、興趣,是否能延伸出副業或被動收入。
- 設定開源目標表:每季檢視是否能新增一項收入管道。
- 建立節流原則:「不讓錢困住自由」,消費前問自己三句話:
- 這真的實用嗎?
- 會帶來長期價值嗎?
- 不買會有損失嗎?
- 用「財務九宮格」盤點自己:
- 哪些收入屬主動?哪些是被動?
- 是否能從「技能 × 平台 × 時間」三維度創造新收入?
✍️ 六、金句摘錄
「開源就是不斷打造多元收入,節流就是了解實用大於炫耀。」
「我不會抱怨社會不給機會,只能選擇繼續拼命賺錢、努力存錢。」 「財富不是比較的結果,而是選擇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