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罵人的4個階段〉出自何飛鵬在痞客邦的〈社長的筆記本〉專欄,內容延續他一貫的管理學觀點──從人性出發、以教導為本、以結果為導向,具體說明主管在面對部屬錯誤時,如何運用「罵人」作為管理與成長的工具。以下是整理與重點分析:
💡 一、文章核心觀點
這句話點出作者的核心主張──「罵人」不是情緒發洩,而是管理能力的一部分。「罵人是主管必須學會的管理技巧。」
不會罵人、不敢罵人,往往導致組織錯誤重複發生,讓主管陷入無效管理。
🧭 二、罵人的四個階段(由輕至重)
階段名稱特徵與目的適用情況
1. 教導
耐心說明、手把手指導
重點在「讓部屬學會」而非責備
部屬因不懂而犯小錯
2. 糾正
明確指出錯誤與正確作法
有責備味道,但仍理性
錯誤方法導致中度損失
3. 教訓
嚴厲檢討錯誤原因
一對一、私下進行,保留尊嚴
錯誤嚴重或重複犯錯
4. 責罵
情緒強烈、語氣高亢
有震懾效果但風險高
錯誤造成重大損失,離職後果可承受時使用
🧩 三、作者的管理哲學延伸
- 罵人是一種「矯正」——讓人學會正確行為,而不是羞辱。
- 罵前要衡量後果——是否值得、是否能承受離職風險。
- 罵人前先給路走——批評後仍要留下改進空間。
- 循序漸進最有效——從教導開始,逐步加強,避免一次情緒爆發。
🌱 四、延伸思考:主管該如何練習「會罵人」?
- 情緒前置覺察:先冷靜,再決定採哪一階段方式。
- 目標導向語言:例如「我們下次要怎麼做比較好?」取代「你怎麼又錯了?」
- 留面子給人:批評在私下、讚美在公開。
- 罵後要有善後:確認對方理解並願意改善,建立信任。
✍️ 五、個人讀後啟發
真正的「罵人」不是情緒釋放,而是帶著責任感的「引導」。
一個好主管,不是因為不罵人而受人喜歡,而是因為懂得何時罵、怎麼罵、罵完怎麼帶人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