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有多少用戶跟ChatGPT說「請(s’il te plait,縮寫STP)」與「謝謝(merci)」呢?這個答案目前無法從OpenAI、Anthropic或Google獲得具體數據,因為它們都未公開「禮貌提示詞1」的使用頻率。不過,這樣的現象似乎相當普遍。
巴黎索邦大學資訊與傳播科學博士克洛蒂爾德·謝維(Clotilde Chevet)的論文專注研究網民如何與對話型AI互動,她認為這種現象並不稀奇:
Le style conversationnel, l'utilisation de la première personne et la capacité à simuler des interactions humaines ont conduit les utilisateurs à personnifier et anthropomorphiser parfois ces systèmes. (AI 採用對話語氣、使用第一人稱、模擬出類似人類的互動能力,這使得使用者傾向於將其人格化與擬人化。)
這樣的行為可以用「CASA 理論」(computer as a social actor,電腦為社會行動者)來解釋,即人類會自動將與人的互動規則套用到機器身上,這種下意識的反射動作在AI採取擬人化語氣與我們交流時更為明顯。
根據史丹佛大學今年4月公布的一項研究,這樣的擬人化現象正在加劇。研究分析了網路上12,000條與AI有關的隱喻後,發現過去一年中這類表述增加了34%。人們越來越常用「老師」、「助理」、「神」來形容人工智慧,而不僅將其視為電腦或搜尋引擎。

AI 具人性的語氣與互動能力,使人類以禮回應。這種擬人化特質不僅改變了我們與科技的相處方式,也引發效能與風險間的討論。
更令人玩味的是,另一篇研究指出,在美國,每五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相信 AI 是有意識的。哲學家賈達·皮絲提利(Giada Pistilli)說道:「有些人對AI很有禮貌,因為他們想著萬一哪天通用人工智慧(intelligence artificielle générale,英文簡稱AGI) 真的出現了,它或許會記得誰曾經對它好過!」
但對AI表現出的敬意2,其實帶來了一個可量化的缺點:額外的運算負擔,也就是高昂的電費3,對 OpenAI 等公司來說代價不小。OpenAI 執行長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今年4月17日於社交平台X上,對一位網友的提問開玩笑地回應:「數千萬美元是不是花得好,誰知道呢!」。
對AI態度有禮是否真能提升其效能,目前研究結果充滿矛盾4。日本的研究人員認為,禮貌確實能改善聊天機器人的回答品質,但也提醒應適度使用5。他們指出,不禮貌的提示語常導致模型表現不佳,但過度禮貌的語言也不能保證更好的結果。
那麼,為什麼禮貌語會影響模型表現呢?克洛蒂爾德·謝維將其比擬為一種鏡像效應,說一聲「謝謝」會釋放出一種正向強化的信號,模型就會朝那個方向發展,因為它被「肯定」了;如果你很粗魯,模型可能就會從類似語境,例如Reddit上從專業討論到閒聊、謾罵、網路迷因的討論串中調用相關語言來回應。對於克洛蒂爾德·謝維的看法,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伊森·莫利克(Ethan Mollick)則語帶保留:「禮貌會提升某些回應的品質,但也可能降低其他回應的品質,而且我們無法預先判斷哪一種會發生。」
即便無法證明它有助於模型表現,一些學者仍主張6出於倫理或道德考量,我們對AI應該以禮相待。2018 年,Google推出一項名為「Pretty Please」的功能,讓孩子們在與語音助手互動時必須說「請」,這項設計是因應家長的擔憂——孩子與AI 溝通時越來越像小暴君。
但另一個問題也值得我們反思:我們是否讓AI過度迎合人類的期待?山姆·阿特曼於今年4月28日宣布暫停部署7新版 GPT-4o,原因之一就是有不少使用者抱怨新模型「太過討好8人類」。這其實與所謂的「基於人類回饋的強化學習(Renforcement à partir du feedback human,英文簡稱RLHF)」訓練機制有關:AI 模型會根據標註者對回答給予的「讚」或「倒讚」9來學習。但研究指出,人們往往偏好那些讓自己感到被認同討好,符合當下想法的回答,而非真正正確或有深度的內容。Anthropic的相關研究也證實了這種傾向。
大型語言模型的開發者之所以選擇讓AI使用擬人化語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促進使用率,而不是真正考慮其長遠影響。有專家建議,應該在AI使用的字詞中避免使用第一人稱「我」,改以「語言模型」來稱呼自己,並盡量避免過於擬人化的表達,如知道、認為、理解、想起等認知性動詞。
這些討論讓我們無法忽視一個趨勢:人與 AI 之間的界線正變得越來越模糊。
Lexique:
1. Des prompts bien élevés:禮貌提示詞。Prompt (n.m.) 對AI下的指令、提示詞,這裡直接挪用英文。bien élevé (adj.) 有教養的,élevé 是動詞élever (v.t.) 培養,教育的過去分詞。
2. Une déférence:(n.f.) 敬意,尊重,常用片語avoir de la déférence pour qqn./ qqch. 對某人/事物表示敬意。
3. Une facture d'électricité conséquente:高昂的電費。facture (n.f.) 帳單,發票;conséquent (adj.) 重要、重大的。
4. Contradictoire:(adj.) 反對、對立的,矛盾的。
5. Avec modération:(adv.) 適當節制地。Modération (n.f.) 適度,節制。
6. Plaider:(v.i.) 後面加pour時表示支持,主張,辯護;加contre則為反對,駁斥,提出異議。也可作 (v.t.),如plaider non coupable 無罪辯護或plaider l’innocence堅稱自己無辜。
7. Un déploiement:(n.m.) 展開,部署。動詞déployer (v.t.)。
8. Caresser dans le sens du poil:取悅討好。Caresser (v.t.) 撫摸,輕拂;poil (n.m.) 動物的毛髮。這個法語慣用語,字面意思是「順著毛撫摸」,源自動物天生喜歡被順毛撫摸的習性,因為這會讓牠們感到被重視、受到讚美,引申指附和對方迎合其意見,以取悅對方。
9. Mettre un pouce vers le haut ou bas:按讚或倒讚。Pouce (n.m.) 拇指,vers le haut ou bas 朝上或朝下。
本文節錄:
Anaïs Moutot, « Sommes-nous trop polis avec les IA », in Les Echos Week-end, 13 juin 2025, pp.3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