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個月本來就想來這邊走走拍拍照,但天氣實在太熱了,趁今早微涼氣溫稍降,趕緊來這邊紀錄一下
記得第一次來這裡是9年前的家族聚餐在禮門里活動中心,聚餐完當里長的六叔帶大家來這邊走走
延伸閱讀: 李氏家族第一次老中青團聚-愛吃客的部落格|痞客邦
記得當時六叔說這個招牌在晚上時,會隨著紅綠燈與其他燈光變換色彩,綠色廊道就是從這裡進去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中正路306號

直走到底端會先看到這個"中正社區禮門里園區"的招牌


這碑石記錄著"汐止連絡道橋興建誌"
大概是說明汐止連絡道橋在中正老街旁,是往來中山高速公路的要道之一,原本橋梁結構老舊且低於防洪標準,每逢大雨容易淹水,為保全居民安全與解決困擾,從101年開始配合基隆河整治計畫做改建;102年8月20開工到工程順利圓滿,於103年11月4日開放通車,當時市長是朱立倫

右轉後在綠色廊道入口前有一個休息區

讓平日來這邊散步/騎單車/慢跑或觀光的人可以稍作休息

右手邊是一棟超過百年以上巴洛克風格的古老建築,是以前汐止富商陳萬乞的宅邸,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這棟巴洛克風格的古老建築仍然保留著,不過左後方是其他新的住宅社區

我拍了一段這古老建築做紀錄
這裡就是綠色廊道的路口了

入口前看到一隻貓慵懶的躺在這休息,真是可愛!

綠色廊道上方與沿路旁有種植了蒜香藤/錦屏藤/炮仗花/紫雲藤/紫藤&百香果等,是由禮門里的志工團隊認養

只可惜現在9月入秋了,這些花期都過了(記得9年前來的時候也是沒有開花)

如果是春天來的話,整個條廊道都是各種顏色的花朵,一定是拍網美照的好地點,真的好可惜,等明天春天再來補拍

從入口處進去我拍了一段,右邊有幾個住家,廊道左邊是基隆河道
在廊道左邊的牆上有好幾個照片膠捲造型設計,透過彩繪的藝術畫,記載著汐止一幕幕過往的人文歷史

讓我們來看看紀錄那些歷史
"巴洛克式立面山牆"
就是剛剛要進廊道前看到的那棟,以前的陳姓富商應該有蓋好幾棟,現在只剩下目前看到的

"X萬居茶館"
第一個字模糊了看不清,應該是當時這區全盛時建築的茶館吧!?還是跟底下的"周園"是同一個地點?

"周(再思)園"
是指汐止茄苳路那個"周園"吧?也就是三大花園之一的"周家花園"?
汐止發現煤礦脈的礦業名人周再思歷時20多年請人設計建造的"斯園"!
現在這老建築應該還是保留著,改天再去探探拍照記錄
汐止文化網參考: 從浮華到蒼涼,周家花園與我們的故事 - 汐止文化網

再來看下一個膠捲

"陳金蘭家祠"
是當年汐止望族陳金蘭家族為了祭祀祖先而設立的祠堂
在中正路老街的濟德宮(媽祖宮)就是他貢獻的廟地,在嘉慶年間建廟

"日人街長宿舍群"
好像日據時代有日人霸佔廟地興建宿舍,但不曉得跟之前中正老街的"余厝"有沒關係?

"中正社區"
應該就是現在汐止中正路這條老街

再看另一膠捲

"媽祖宮"
就是現在中正路上的濟德宮,聽老一輩的人都習慣說"媽祖宮"
文獻參考: 【宗教文化】汐止濟德宮(媽祖廟) - 汐止文化網

"翁公廟"
經查資料如下:
翁公廟指的是汐止"忠順廟",俗稱汐止雙忠廟或汐止安公廟,其主祀神明為保儀大夫;此廟宇歷史悠久,最初以「陳尪公」神明會組織形式存在,後於蘇家大厝現址建立忠順廟並於2018年5月17日被公告為新北市歷史建築。

"長老教會"
當時的基督教禮拜堂

走到這裡大概是廊道的2/3長度左右

回頭看整個景蠻不錯的,若是有開花更美

"鳥居.神橋.石燈籠"
經查資料如下:
汐止現存的鳥居/石燈籠和部分神社遺跡位於忠順廟(原汐止神社),這座廟宇在日治時期曾是供奉能久親王的神社,戰後改建為祭祀張巡&許遠(雙忠公)的忠順廟;如今,原本的神社正殿已拆除,但部分結構如紅色大鳥居/狛犬/石燈籠等仍被保留,成為見證汐止地區歷史變遷的重要地標
難怪像我媽這老一輩的,都習慣把忠順廟叫做"神社"

"重工業"
以前汐止多以煤礦/砂石礦業為主,所以會有一些重工業區,有點類似現在的砂石水泥業工廠還蠻多的
礦業沒落後,現在科技比較發達了,有東方科學園區和遠東世界中心等大樓區,這些區域成為許多企業的辦公地點

"輕便車"
以前是以煤礦業為主,所以就有了輕便軌道的輕便車來運輸

下一卷膠捲比較接近現代
"水災圖像"
之前老中正社區只要逢大雨就會淹水,颱風更是出現慘狀
老媽說以前淹水很嚴重,到我國高中時,還有淹水到二層樓以上的狀況常發生;當時就會派救生艇來運輸食物給當地的居民,我高中同學當時也住中正路,也聽他說過這樣的情況

"災後"
在颱風或大雨水災後,就會派阿兵哥來協助清理家園,常會看到泡過水的床墊/櫃子/椅子/家電等堆一處
汐止位處基隆河中下游,周邊山區集水快,一旦下大雨,河川水位迅速升高,加上排水不及,容易造成淹水。
直到2005年7月員山子分洪道啟用後,才開始大規模改善。

"禮門抽水站興建紀要"~這是最後一幅彩繪圖
本站規劃以收集禮門街以東與茄冬溪左岸之地表逕流,於民國91年完工運轉,因納莉颱風時河水超過十年頻率,乃於92年度提高至200年保護程級,並於93年度完成改善工程,發揮防洪功能

這裡就是綠色廊道最終點了

這邊出來是下坡路,提醒騎單車的人下車牽行

有一個路標立牌
這邊是基隆河左岸,是新北市的河濱自行車道,再往前是城中公園,往後走是康誥坑溪
記得今年初還帶老媽去看康誥坑溪櫻花: 新北汐止康誥坑溪櫻花大道/溪邊臭豆腐/川田涮涮鍋-愛吃客的部落格|痞客邦
這邊右轉就是汐止中正路老街菜市場,另可以看到濟德宮也香火鼎盛

左邊就是"禮門抽水站"

再往前走左邊可以看到一面鑲崁銅雕壁畫

敘述著「水返腳」(汐止舊稱)過往的故事,有港邊捕魚、三分仔車載土炭、過港迎親、國軍救水災、划龍舟...等等

我有從頭到尾拍起來,有興趣可以看看
這方水土曾是凱達格蘭族的「蜂仔峙社」,象徵台灣地形的落土番薯,繁盛的瓜蔓旋藤勾勒出粵、閔移民的篳路藍縷,四百年來的壯闊波瀾雕琢出河港岩壁的石磐,放送天籟般的「攤音」應和卷軸磐礴舖陳的滄海桑田
在蒼潤、安謚、雋永的亮麗史詩裡,我們鐫刻了「水返腳」.如是一方情與景會,意與山通的豐饒夢土.
水返腳者,台灣北路(水路)至此而盡.山海折轉而東,出台灣山後,故名.水返腳「大街(今中正路)」由此發源,是台灣北基隆水路中繼站.
渡船頭(載客)與牛稠頭(載貨)交織互動成「九萬廿七千」的商圈,也因為潮汐和東京「汐留」的濱離宮有異曲同工之妙,故稱「汐止」(SHI-O-DO-ME).
「公設汐止食料品小賣市場」是台北州七星郡首創,濫觴已有百年風華.
(這面書寫字內文如上,說明汐止的歷史與命名由來)

上面銅雕壁畫的圖我沒有一幅幅拍下來,就是希望有興趣的人當場來看看,是非常值得來看的!

一樣左邊的牆面在書本之後,延續的是一些在地棲息的水鳥圖
白鷺鷥

各式鳥類集合圖

鸕鶿

夜鷺

大白鷺

蒼鷺

這面水鳥的牆我也拍了下來,有興趣的可以點閱看看
離開這面牆後一直往前走,這條路平常就有很多居民往來,比如說來市場買菜的,來運動散步的,騎單車的....

接著來到一個岔路

右轉有另一條通往裡面的路,一樣是可以徒步或騎單車的,改天再找時間走到裡面看看,應該也是有美景&很多芬多精

這條路就有趣了,牌子上寫著"會呼吸的道路"(可拉大圖看)
底下共分成六層:導水溝槽/混凝土舖面/導水管/主儲水空調碎石層/副儲水透水級配層/原始土層
它的特色是:地下水撲滿總儲水容量七十公噸,循環透氣降低路面溫度&抑制熱島效應,活化土壤,回復土壤滲濾功能,復育微生物及動植物生長環境

這條路真的要找時間來好好體驗一下有什麼不同

在這條路的入口左邊有一個觀景台,上下層都有座位可以坐著休息

導覽地圖說明這邊有:堤防梅花區/社區小森林區/自然生態園區/觀景台等等

往右走是汐止老街

再往前走100公尺

就是"城中里賞花步道"
這位里長也真有心,做了這麼大一面招牌,歡迎大家到裡面走走,再進去應該就是城中公園了吧!

城中里賞花步道裡面有種植仙丹/紫薇/軟枝黃蟬這些花朵植物

整個賞花步道蠻有童趣的

路中的路標指示牌(圖可拉大)

再過去應該就是星光橋(麥克風橋)了吧!
這個地方我也沒去過,真應該找個時間好好去拍拍記錄一下;只不過星光橋比較適合晚上去,整個燈光會變換特美的

想想從小在汐止出生長大,雖然後來有搬遷到南港一段時間,現在又回來住這麼多年了
之前上班太忙都沒時間好好四處走走,現在可以找時間到各地標/各景點,好好的去拍照與記錄下來;我想是生為汐止人該多去了解&推廣在地的歷史與文化了
汐止景點推薦: 金龍湖步道~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