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第一次自己出來玩。想起來我人生還蠻順利,讀書時沒遇到太難的東西,高中畢業就到公家單位,做到現在。」
騎車在玉里公路陡峭到隨時山崩落石的觀景台,偷聽到兩位中年婦女對話。她們車子斜斜公路上山坡缺口,保溫瓶擱長椅上,兩個IKEA馬克杯內奶茶半滿。遙望三點多的太平洋,一片巨大的雲朵,似近,卻夠不着。我喜歡聽別人旅遊的動機,到底是甚麼原因促使大家出門呢?或許是偷得浮生幾日閒,或許日常生活太過重複,或許受了情傷,或是與老友多年之約。兩人應不是舊識,興許恰巧路上遇上,或網上相約,唯有陌生,才可吐露心聲。
流水帳
直覺告訴我跑一趟台東,之後,會有改變。
出門就是為了改變,改變日常生活的節奏,改變對世界的觀感,改變心裡的幻想和妄想。
出門前摸了摸錢包,考完職業駕照,極缺錢。算了一下,騎機車比起開驕車便宜3000台幣,卻又好想開車,這麼遠的距離,背着一堆攝影器材,下雨就GG了。比較過各家租車方案,總算找到自己適合的,下訂後業務員告知︰「沒車了耶。」只好回頭租機車。
也好,省錢,省油,省停車。
機車是跟台東翔順租,路不熟,擔心中途沒加油站,店家很熱心說明中途都有油站。他們沒有嫌棄我開很遠,也是讓我很欣慰。租車流程簡單,也就那些嘛,檢查駕照,付尾款,檢查車子,看出去。同場另一組家庭四人,租了兩台車。看來連假日真的缺車。
行程第一站往鹿野高台,聽說是景觀極好的制高點,每年夏秋之際均會舉辦熱氣球嘉年華。想像中是一片極廣闊的高遠草地,現場目測大約兩至三個籃球場左右。漂亮的地方已給業者占領,平民老百姓只能從下往上看。
現場還看到滑翔傘,我第一個念頭是︰「保險要保多少才夠?」這趟行程將近一半是為了規劃台東自駕遊,如果滑翔傘體驗值得,也不錯。但想一想,算了,鹿野高台,取消。
伯朗大道

沿着台9線往花蓮方向,第二站選了池上的伯朗大道。導航顯示尚餘兩百米,卻已被幾個穿反光衣的人攔途截住︰「前方管制你有沒有看到?」
我楞住︰「沒有呢。」
「前方管制不能開進去。」正轉迴轉︰「停這裡啦,別走別走,停這裡啦!這邊這邊。」
半信半疑地將車子停在指示的地方,原來是地方腳踏車業者,在一條管制非人力交通工具的道路入口,創辦電動腳踏事業。我要拍照,用走路的,無意騎腳踏車。幸好他們沒有為難,讓我免費停了一個半小時。
伯朗大道比較偏向本地遊客會來的點。據說是金成武拍伯朗咖啡而聞名,入口處指示牌有金成武樹和蔡依林樹,樹喔!不是真人。
十一、二點的秋日炎陽,綠如翠毯,風吹稻田,聲如沙漏。對稻子不熟,回程後查google,說是十月底十一月,禾稻才熟,到時應當黃金遍野,心思思想再去一次。
悟饕池上飯包

午餐時間已過,池上飯包依然大排長龍。香港常吃泰國米、越南米,米粒較幼身,不受水,咬口較硬。台灣米受水,尤其是便當店,悶久了,米粒軟軟爛爛,我們讀書時常笑說︰「來到台灣每天都吃軟飯。」
大二那一年,跟着學校去台東,得知池上飯包響喻台灣,同學們未出發,先餓歪,我以為是甚麼外神物。到得台東,老師一人發一個池上便堂,木片餐盒,精緻包裝,薄薄的豬肉柳片,台灣叫排骨。同學們驚嘆︰「它滷蛋是一整顆的耶!」
這句話,震撼我十幾年。那一趟旅程,美食標準的下限屢次刷新。
說句公道話,池上米是好吃的,粒粒分明,入口彈牙。感覺做壽司會很開心,便當若都用池上米,飽足感會更多。
悟饕池上飯包故事館則以台鐵主題,包裝成巨大的景觀飯堂,三層高建築,簡單的桌子,簡單的椅子。一樓有湯,沒紅茶。室外是退役的台鐵車廂及大綠硬座,椅子很有特色,唯獨沒有冷氣。
即使中秋快到,台東的天氣依然酷熱,點了個蒜香雞,搶不到室內冷氣,只好坐在沒冷氣的戶外。在南橫公路前最後一間全家買一瓶百事生可樂,喎,有驚喜。我指那瓶無糖生可樂。
台9線與玉長公路
沿着台9線向北騎行,本來計劃去富里稻草藝術區,車子騎一騎不知為何就騎過去了。加上騎機車速度較汽車慢,我也不敢超速,又加上改道,騎一騎就到9線與30線的路口。
按照原本計劃,應是再往北一點,到玉里,在板塊堺碑打卡。也沒差,留待下一次。下次我會想先搭藍皮解憂號去台東,轉區間車一站一站往北移到到花蓮。

而我正正在玉里公路的山之巔偶遇兩偕同出遊的女士。這段長長的公路有好幾個供腳踏車騎士的休息點,我把機車斜斜停泊在對側山坡,小心翼翼穿越馬路,登上了觀景台。觀景台往下是一髮夾彎,想一想還蠻恐怖的。
整條台9至玉里公路限速最高60,說實話有點太低。路況和車流想像成洪水橋段青山公路,那邊限速70,大概比較合理。可是台灣人限60,開80很常見,越過雙黃線超車也很常見。生平第一次隧道被超車就在玉里隧道裡面,長長的隧道,開到有點打瞌睡。
星辰民宿

約四點,到民宿入住,較原訂時間晚了一小時。今次行程主要目的是看看三仙台。大學時期翻雜誌照片,念念不忘。那時候沒錢,台灣很多地方其實都沒去過。出來工作後,方方面面的波折與困難,拖着拖着,就由二十歲,拖到四十歲。
行程計劃之際還蠻趕急,問過非常接近三仙台的民宿,只接包棟。我一個人,無所謂,找了一家距離八分鐘車程的民宿。
民宿恐怕是家族經營,走了個check-in流程,民宿主人感覺有點疲乏了,對招待客人這回事。約略講過,放生,就走。他說視情況而定,晚上九點有半小時星空時間,民宿內會關燈,但得視天氣。
我還蠻期待的,畢竟攀山未涉水,來到空污應該沒有的東部,能看個星星,不也挺好。可惜,當晚沒有。
房間設施合乎標準,空間還挺寬廣。如果我住的地方有這麼大就好了。雙人床上方有一扇天窗,試過,打不開。本來還想說,這麼棒?躺在床上能看星星?拉了一下,嗯?沒有動。也是啦,天窗清潔不容易,要爬到屋頂上。若然一拉開,不是天上的星星,是鳥獸遺落的星星,就尷尬了。
每周一則城巿故事。突破點對點生活模式。
邁開腳步,劃出舒適的平面。喜歡原地遊的內容,請接續以下方關注更多動向:【 Facebook|Instagram|Patreon|Gunroad|Pinkoi|500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