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從一句話開始
這趟走聖門的旅程,其實源自於七月朋友突然提起:「今年是禧年,我們來去走禧門?」我當下滿頭問號...?什麼禧門?禧年又是什麼?
那時的我⋯連「梵蒂岡在哪裡」都搞不太清楚。我其實地理非常差,以前不愛讀書。另一伴常唸我:「你都不做點功課?」
結果這趟義大利之旅,我其實到了當地才意外「多去了一個國家」!自己都想不到吧?這趟旅行一開始就這麼划算呀。
▌意外踏進世界最小的國家
梵蒂岡,原來就藏在羅馬裡,也是全世界領土最小的國家。

尚未走進聖門前,那天我們搭乘導覽車進入梵蒂岡城,穿梭在佔地約 57 英畝,差不多比一個大安森林公園再小一些的花園。

車窗外一幕幕神父的日常、修院的建築,像是走進一個屬於「服事神」的國度。
▌木乃伊前,看見時間
最讓我驚艷的,還是梵蒂岡的博物館~在一堆神話與宗教的故事裡,我卻被那具木乃伊吸住了目光!
我停駐了好久,那一刻有種直視生死與時空的震撼。還有許多不知名的棺槨與雕像,有些刻著人生前的模樣...

不過有些感嘆,死亡之後,也依然只是成為別人眼中的故事?參觀時那感覺,比任何藝術品都更真實、更深刻。
但館藏太多、時間太少,裡頭像迷宮一樣,我們差點走不出來,也錯過跟朋友一起跨過禧門的時刻。那是我此行唯一覺得「不夠」的地方。
如果能再去一次,我想我會願意花上一整天,從容不迫地,不再像那密室逃脫地走,完整看那些藏著歷史氣息的長廊。
▌錯過的瞬間,也是一種禮物
今年,恰逢「禧年」。對天主教而言,禧年每隔 25 年舉行一次,是象徵「寬恕與重新出發」的時刻。
而聖彼得大教堂的「聖門」,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右側,是通往主殿的四扇門之一。
這扇平時封閉的門,只有在禧年才會被教宗親自開啟,讓世人得以穿越。據說,跨過那道門,就象徵赦免過去一切的罪。
▌信仰,不只是祈禱
那天陽光熱得足以讓人融化,大理石地面反射著金色的光。我經過那些低頭祈禱、也有吟唱著詩歌的人群,而我,只靜靜地看著那道門後的光。
走過聖門的瞬間,我沒有想好願望,略帶著緊張與期待的感覺,彷彿身上的重量,好像被風輕輕帶走。
我自己認知信仰不在於祈禱,而在於每個「願意再相信與懺悔」的時刻。
我不是天主教徒,卻也期待著被赦免。
今年的年紀,如果能一次赦免過去四十年的錯與煩,那感覺好像也挺划算的?
▌旅行,是看見自己還能感動
我想到這一年,自己幾乎都在路上。
斯里蘭卡靜穆的佛塔、宿霧聖嬰節的狂歡、媽祖隨香的暖心...
每一段旅程都像是一個不同的自己。
或許,人旅行的目的,不只是逃離,而是為了在遠方,看清自己還能「感動」的能力?
離開教堂前,我回頭看了一眼那扇聖門,
再看看旁邊穿著充滿文藝復興風格的制服的衛兵~好帥啊(誤
但這趟行程,還真划算?
不但走過了聖門,還拿到了「禧年朝聖證明」!
彌補了我走大甲媽祖隨香沒完成的證明。
經過台灣駐教廷的辦事處,看了也莫名的感動。忍不住拍了一張照,
心裡默默想:原來,距離再遠,也都能連結起熟悉的感覺?

或許,人生也是一座座看不見的聖門?
我們走過的每一道門,都是一次重新相信自己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