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是沒打算看《一戰再戰》,畢竟看完預告之後,完全不吸引我,即使同事一直揪團要看,我還是拒絕了。
結果就在上週末聚餐,聽到朋友分享了這部片的心得,雖然沒有劇透,但卻讓我提起了興致,便打鐵趁熱,買票看了深夜場,走出電影院都已經隔天了。
如果要給整部片定義,如同標題所述──冠以自由之名的瘋狂。
帕特雖然是這部電影的男主角,但真正講述的重點卻是放在珀菲迪婭與史蒂文兩人身上。這兩人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立場,擁有相抵觸的極端理念,偏偏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在極端之下的慾望卻是相通的,一場荒謬之下,於是有了夏琳(薇拉)。
荒謬,是我在看電影時一直想到的詞彙。
移民、犯罪、種族主義、人種至上論、革命……如同大雜燴般炒作一團,烹飪出越發荒謬的味道。
就像是帕特為了救女兒,聯繫上了過往法國75的同伴,對方卻要他回答出密語時,時過境遷,早已被藥物與酒精麻痺的帕特,鬼才記得密語是什麼。
不僅是法國75,聖誕冒險家俱樂部亦然,想要加入這個優秀的團體,必須通過層層篩選,心理、身體、背景,無一不查。
這兩個團體,都用複雜的規矩,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宗教壁壘,有著強烈的排他性與對外攻擊性,偏偏就是這樣看似堅固不可破的組織,珀菲迪婭為了活下去,出賣法國75的同伴,聖誕冒險家俱樂部為了保持組織人員身心靈純淨,不惜撒謊除去史蒂文。
不知道為什麼,看著這隊相愛相殺的男女,讓我想到新紀元運動,在寶瓶座的影響下,男男女女陷入瘋狂,試圖用神祕學去建構新的時代,塑造正確的道路。
《一戰再戰》展現了又一嬉皮時代的狂歡,自由的追逐、意識的解鎖,成就了自我欺瞞的枷鎖,越陷越深,越是掙扎,認為自己往正確的道路更進一步。
當珀菲迪婭懷著身孕,舉起槍瘋狂掃射時,我一度在想,結局終如《發條橘子》一樣,她將退去年少輕狂,真正成長,面對青少年時期的過錯。
電影最後狠狠打了我一巴掌。
夏琳最終走上了母親的路,堅信自己能夠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只是沒有展現其如何使其更加美好的手段罷了。
至於帕特,至始至終他守不住任何人,他只是一直追著她們的身影,即使數次將人擁在懷中,即便嘗試並肩同行,他還是被丟下的那一個。
點起菸,打開閃光燈,笨拙地操弄著手機,試圖跟上這個瘋狂的時代,這個早就不屬於他的時代。
我們終將成為時間的棄子,在自由的名義之下,在意識的崩解之下。
我們終將為他人收拾爛攤子,在震耳欲聾的口號之下,在掄拳叫囂的衝突之下。
為何一戰再戰?
因為他人起戰,你只能被迫應戰。
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