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的想像裡,家裡可能會多了一個「幫手」——能幫你收衣服、洗碗、甚至打掃房間的人形機器人。但當科技媒體 TIME 記者近距離觀察 Figure AI 的最新機器人 Figure 03 嘗試「洗衣服」時,真實的畫面卻讓人重新審視:從宣傳片到現場實測,中間其實存在著不小的落差。
這篇文章,我會帶你了解這次新聞的細節 📰、回顧 Figure AI 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補充你可能最想知道的技術與商業重點 💡,最後再幫你收束出幾個值得關注的思考方向。
📰 當 Figure 03 嘗試「洗衣服」
在 TIME《In the Loop》 的報導中,記者形容這是一場「現場觀察實驗」。Figure 03 被安排去做一件日常小事——把衣服放進洗衣機。聽起來簡單,但現場的每一個動作都充滿挑戰:
機器人需要先 下蹲,準確伸手去抓起衣物 🧤,接著要在不扭曲、不掉落的情況下把衣物搬到洗衣機前,再完成「放入」這個看似平常的動作。
📌 現場實測的畫面:
- 有時衣服會從手中滑落;
- 有時動作卡住,必須靠工程師在旁協助「重置」;
- 即使成功,過程也不像影片中那樣流暢,而是顯得緩慢小心。
TIME 的記者很直接地說:影片中的一秒鐘帥氣鏡頭,其實是工程師們在背後反覆訓練、調整參數與備援的結果。換句話說,Figure 03 在現階段能做的事情,仍然侷限在「受控環境」下,距離「隨機家庭裡自由應對」還有一段路。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察:家務環境不像工廠那樣有 SOP,物品形狀、擺放位置、光線與干擾都會變化。能在影片裡一次成功,並不等於能在千家萬戶裡天天穩定表現。🛋️
🗓️ Figure AI 的崛起時間線
要理解這場「洗衣服實驗」的重要性,我們必須把時間往回拉,看看 Figure AI 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 2022 年:Figure AI 成立,由 Brett Adcock 創辦(他曾經創辦 Vettery 與 Archer Aviation)。公司一開始就把方向鎖定在人形機器人,這條技術難度極高、但一旦成功就能廣泛應用的路線。
🔹 2023–2024:Figure 開始受到全球關注。它宣布與 BMW 合作,在美國工廠測試產線應用。接著在 2024 年 2 月 公布一筆 6.75 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 Microsoft、NVIDIA、Jeff Bezos 等重量級角色。這不僅讓 Figure 的估值衝上 26 億美元,也把它推上「人形機器人最受矚目新創」的地位。
🔹 2024 年下半年:Figure 發表了自家 Helix 系統,這是一個結合視覺、語言與行動的 通用模型(VLA),強調能在裝置端本地完成感知、推理與動作控制,不必完全依賴雲端。這是走向家庭場景的關鍵一步,因為家務需要即時、安全的反應。
🔹 2025 年 10 月:Figure 03 正式亮相,TIME 等媒體報導了現場觀察,揭示了「影片宣傳與現實落差」的真相。這一刻也讓我們更清楚:這不只是科技炫技,而是人形機器人從「資本故事」走向「真實挑戰」的轉折點。
💡 Figure 03 的「腦與手」到底差在哪?
當讀者看到「洗衣服機器人」時,通常會問三個問題:它的腦夠聰明嗎?它的手夠靈巧嗎?它的身體能不能撐住日常需求?這裡我們逐一拆解。
🧠 腦:Helix 系統的野心
Helix 是一個「視覺—語言—行動」的整合模型,能讓機器人透過感知影像、理解語言指令,並轉化為動作計畫。它的核心優勢是:少用腳本、多靠學習;少依賴雲端、多在本地即時處理。這意味著機器人有機會應對更多「不可預期」的場景,比如光線變化或東西掉落。
✋ 手:觸覺與抓取的現實挑戰
Figure 03 的手比前代靈巧,指尖加入了觸覺回饋,可以感知「是否握緊」。這對於處理家務至關重要——畢竟衣服柔軟、碗盤易碎,動作必須拿捏剛剛好。可是,TIME 的觀察也說明:它還是會掉東西。換句話說,「湊合完成」已經可行,但距離「穩定可靠」還要更多訓練與迭代。
🦿 身體:規格反映真實需求
Figure 03 的官方數據:身高約 5 呎 8 吋、能搬 20 公斤、續航 5 小時、移動速度 1.2 m/s。雖然不像科幻電影裡那麼驚人,但這些數據其實對「日常家務」來說相當實用。問題在於:續航能否支撐長時間運作?跌倒後能不能自我復原?這些細節才是能否真正走進家庭的關鍵。
💼 商業:為何 TIME 特別強調「實測」?
因為家務是最容易產生期待落差的場景。工廠有固定流程,但家裡的混亂環境無法預測。影片中的成功動作,往往是在高度控制下完成的。TIME 的提醒其實很重要:不要被宣傳片誤導,要看機器人在真實世界裡能否穩定表現。
🙌 別急著把衣服丟給機器人
最後,我想用兩個角度來收束:
- 技術面:Helix 與靈巧手的確展現了人形機器人的進步,但目前仍處於「能做,但不夠穩」的階段。接下來要看的是它在各種突發情境下的表現。
- 商業面:Figure 雖然資本雄厚,但「家務場景」的落地門檻遠高於工業應用。和 Agility Robotics 專攻物流相比,Figure 的難度更高,也更依賴長期投入。
所以,當你下次看到「機器人會洗衣服」的影片時,不妨先想一想:它能不能在你家裡的環境下,每天都做到同樣的事?
記得追蹤我 👉 Mech Muse,我們一起看清楚這場科技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