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書,
在打開之前你就知道,它會讓世界慢下來。

💛封面上,
一個孩子背對著我們站在草地上,
仰頭望向被黑暗包圍的太陽。
黑暗的邊緣閃著金色羽光,
如同呼吸的邊界。
粉橘和深綠交疊出奇異的靜謐,
光與影彼此滲透,像在輕聲對話。
這是天文現象,也是時間暫停的瞬間,
一切聲音都退到遠處,只剩下世界的心跳。

扉頁設計只有一列白色弧形的軌跡,
描繪太陽逐步被月亮吞沒的過程。
從光滿的圓,到全黑的中心,
再回到微亮的邊緣。
那條弧線像時間的脈搏,也像呼吸。
中間的黑圓正對著書脊,
將頁面分成兩個世界,
一側是日常,一側是奇蹟。
💛故事開始的跨頁上,
紅色的道路蜿蜒前行,車輛駛向同一個方向,
燈塔筆直地立在山丘邊,像等待光的守望者。
人們從不同的地方出發,卻被同樣的期待吸引。
「我們因為罕見的奇蹟,慢慢聚集起來⋯⋯」
短短一句,就讓視角拉開,
光會穿越所有邊界,
那是一種共同的期待,連結彼此的默契。

💛幾個孩子舉著紙盒,背對太陽,
用自己做的觀測器觀看天空。
這一頁捕捉了孩子們專注的神情,
光從紙盒的小孔投射出來,
在白紙上留下彎月的形狀。
兩隻貓靜靜坐在樹下,
地面上鋪滿了葉影投下的無數小月亮,
那是「葉隙成像」的自然奇景,
(也就是天然的針孔成像)
陽光透過縫隙,映出成千上萬個彎弧,
這畫面沒有仔細說原理,
卻讓人感覺得到光在流動。
💛天空的藍變得濃密,
橘紅沿著地平線蔓延。
光線收縮、聲音變小,
像世界正準備進入夢境。

我拍不出這頁的美,對不起🧎
「月亮一步步移動到太陽前面,
一個小圓慢慢遮住巨大的太陽。
⋯⋯在那美麗的幾分鐘裡。」
文字平靜卻充滿張力,
漸近的節奏,像時間被拉長,
也像一種無法逃避的美。
柯亞・黎讓光成為畫面的筆觸,
細長的線條從黑圓外伸展,
如波、如風、如記憶。
畫面上的寧靜,不是空白,
而是世界在準備迎接一場暫時的夜。
☀️當光退去,世界變成奇異的橘紫色。
孩子站在露營車頂,抬頭看天;
屋裡的老人拉開窗簾;
一家三口靠在陽台欄杆邊,
不同的空間,同一片天空。
那幾幅畫組成了低調並靜靜呼應的畫面,
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參與,
沒有喧鬧、沒有聲光,只有溫柔的期待。
自然的奇蹟總是這樣出現,
不需要言語,也不需要解釋,
當我們抬頭,光就已經在變化。

☀️全書的高潮,靜得像呼吸停頓。
人們站在海邊,孩子坐在浪上,
一切都停止在那幾分鐘。
天空的顏色幾乎消失,
只剩下黑與金的對比。
月亮遮住太陽,只留下外層細緻的日冕,
那圈光既細膩又強烈,
像時間被撕開的一道縫。
「日冕——太陽的大氣層,拉丁文的王冠。」
這段文字像低語,也像祝禱。
不為理解,只為目睹,
那幾分鐘裡,一切的語言都是多餘的。
光線漸漸回到地面。
沒有掌聲,沒有結尾,
世界恢復運轉,但一切似乎更柔軟了。
一起見證這瞬間的陌生人們,
在這短短的幾分鐘,
奇蹟般的開始熱絡交談起來,
分享一起見證過的美好時刻。
☀️這不僅是繪本上的故事,
臺灣也曾有過類似的經驗。
2020年6月21日夏至這一天,
太陽直射於北回歸線之上,
且「環食帶」剛好通過嘉義,
在嘉義地區可觀測到日環食。
那天我和朋友追到嘉義,
笑著說這是大自然給的魔戒。
成群的人從臺灣四面八方湧來,
七嘴八舌分享著自製的設備,
當那幾分鐘到來時,
所有人都被那美麗折服了。
大家的表情像人看完電影時的神情,
不急著說話,只想再停留一會。
就像繪本裡一樣,這一幕讓人明白,
結束不是關門,而是另一種開啟。
☀️這本書讓天文現象變得評議近人,
凱特・艾倫・福克斯的文字輕盈,
像科學與詩在同一條線上相遇;
柯亞・黎的畫則讓抽象知識有了具象化的美。
這不僅是一場關於太陽與月亮的相遇,
更是一場關於「觀看」的故事。
閱讀過程中的細節,
樹下的光影、孩子的姿勢、
天空的色調變化⋯⋯
這些都訴說著理解世界不一定需要說明,
感覺本身也是一種理解。
科學在書裡被包裹得很溫柔,
像風輕輕吹過,而不是推開你,
它用各種面向讓我們體會這現象的美,
讓我們從不同角度驚嘆並想理解。
☀️當書闔上,畫面仍在腦海裡緩緩閃動。
一群人的微笑、那個皇冠、
那個有光的邊界,都還在心裡跳動著。
書裡的文字不繁複,卻讓人重新相信:
知識能夠美,觀察可以溫柔,
而光,在經歷過黑暗之後,
總會以新的方式回到我們身邊。
書末附有日食相關的科學知識,
補足了前面文字未說的部分,
這樣的編排讓畫面先喚起好奇,再給出理解。
那美麗的幾分鐘或許很短,
卻足以讓人記住,世界原來可以靜止,
而我們仍能在那靜止裡,看見一種永恆的亮。
《在那美麗的幾分鐘裡: 體驗日食》
作者|凱特・艾倫・福克斯
繪者|柯亞.黎
譯者|徐麗婷
出版|有樂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