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雅加達席地而坐,摘葉為食的植物走讀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雅加達社區巷弄裡的植物數量遠遠超過我的想像。也許台北也是如此,只是沒有人特別解說,不留意的話永遠不會注意到。

在我原先的想像之中,想在城市裡看見植物,就應該在公園、庭院、陽台,或是那些刻意栽種的花台。但那天在雅加達的社區裡穿梭時,才發現植物其實藏在巷弄的每一個縫隙裡:牆根、屋頂邊緣、房舍的裂縫、石階旁邊,處處都有它們的蹤跡。

九月離開印尼前,雅加達是我的最後一站。印尼朋友帶我參加了一場「社區可食植物走讀」。清早集合,一群人拿著筆記本與竹籃,在社區成員領路下從某條不起眼的巷子走進去。大夥時而走走停停,指著某株葉子、某條藤蔓,告訴我們它的名字和用途。最讓我驚訝的是,許多植物台灣也很常見,尤其是那些有驅蚊、驅蟲功效的草本植物,像是香茅(lemongrass)和薄荷類植物。在雅加達,它們不只是綠意裝飾,更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植栽。

養蠶寶寶、吸花蜜... 跨越國界的童年回憶

有些葉子會用來包裹食物,例如用班蘭葉包飯增添香氣,或用香蕉葉包裹傳統糕點。這種食物包裝方式在台灣的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少見了,但在印尼仍是維持食物新鮮與增添風味的傳統智慧,同時也避免了塑膠包裝的使用。走著走著,路邊還有一株桑樹,我指給印尼朋友看,提起童年在台灣養蠶寶寶的記憶。他露出驚訝的表情,說印尼小孩也有同樣的經驗,他們也會在學校裡養蠶,觀察生命週期。

當我們路過一叢仙丹花,那種開著一簇簇小紅花的灌木。我跟印尼朋友聊起小時候的玩法:輕輕拔出花朵中間細長的花蕊,從底部吸取那一點點甜甜的花蜜。我們還會把掉落的小花一朵朵串起來,當一串紅色的手鍊和項鍊。印尼朋友聽了眼睛一亮,興奮地說他們小時候也做一模一樣的事!他們也會吸花蜜、串花鍊,甚至還會把花朵當作辦家家酒的小裝飾。這種跨越國界的植物記憶,讓我們都好驚訝。

意外勾起大家回憶的仙丹花

意外勾起大家回憶的仙丹花

印尼朋友補充說,在雅加達街頭巷弄有些樹的品種跟台灣的也很像。這其實要追溯到日本占領時期(1942-1945)雖然只有短短三年半的時間,但日本當局確實在印尼引進了一些植物。為了支持戰時的糧食生產計畫,日本軍政府動員民眾種植稻米等作物,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觀賞樹種,例如黑板樹、銀杏。

雅加達陽光下的巷弄風景

Jamu 是印尼的傳統草本飲品,由多種植物的根、莖、葉、花、種子、果實調配而成。這種已有上千年歷史的養生飲品,在2019年被印尼政府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草藥飲的配方往往是家族代代相傳,有些人專門在市場或巷口販賣,就像台灣的青草茶攤一樣親切。常見的配方包含薑黃、薑、羅望子和棕櫚糖,據說能增強免疫力、改善消化。我們摘下的某些植物,像是薑黃葉和檸檬草,就可能成為 Jamu 的原料;有些葉子則會用來熬湯、泡茶,或當作藥膳食材。

走過一處馬路邊的矮牆,看到有人把剛收穫的木薯切成薄片,整齊地排列在竹編簸箕上曬太陽。阿姨解釋這是在製作木薯乾或木薯片,是日常小吃也是重要的儲備糧食。我查了資料才知道,木薯是世界第三大碳水化合物來源,僅次於稻米和玉米。這種熱帶作物特別耐旱,即使在貧瘠的土壤也能生長。塊根曬乾後可以磨成木薯粉做成無麩質麵粉,在印尼,木薯粉還會製成傳統點心 kue lapis(千層糕)。這些曝曬和風乾的工序,完全順應著自然的節奏進行。

社區圍牆上曬著木薯

社區圍牆上曬著木薯

raw-image


巷弄裡走動時,居民會好奇地搭話,問我們拿著竹籃是要摘什麼。腳邊經常有貓咪悠閒地穿梭,有些會停下來蹭蹭路人的腿,享受片刻的撫摸。這種人與動植物和諧共處的畫面,在現代都市裡顯得格外珍貴。




當地人家門口席地而坐的午餐時光

活動接近尾聲時,我們被帶到一戶民宅前。脫鞋後,在門廊屋簷下鋪著地毯的地上席地而坐。這是我第一次在印尼社區中真正體驗席地而坐的「lesehan」文化,也就是坐在地上用餐的傳統。雖然在許多東南亞和中東文化裡這很普遍,但對我來說卻是全新的體驗。

餐桌沒有華麗擺設,料理樸實卻充滿層次。前菜是炸葉子,酥脆的口感讓我想起日式天婦羅,但調味更豐富。還有一盤新鮮的生菜盤,包含各種可食葉子、起士,再配上幾顆剛摘下的桑椹,酸甜滋味恰到好處。

用剛剛現摘的桑椹製作的前菜

用剛剛現摘的桑椹製作的前菜

主餐是包在葉子裡的「nasi goreng」(炒飯),用了各種印尼香料調味。那種微辣、但巧妙地襯托出香料的層次。最後的甜點是一人一杯仙草冰,加了椰奶和棕櫚糖漿,冰涼透心,恰好中和了炒飯的微辣。每一樣食材都讓我們回想起剛才在巷弄中見過的植物。

在這個簡樸的空間裡,社區成員用投影片跟我們分享走讀活動的理念:重新連結都市居民與在地植物的關係。大家也分享剛才走過巷弄的心得,有人回憶起童年在巷口摘水果的往事,有人談到過往人們如何用草藥治療小毛病。這些看似平凡的植物,串連起關於家庭、健康與土地的集體記憶。社區阿姨們坐在一旁,偶爾補充幾句,氣氛溫馨而自在。

植物串起大家的集體記憶

雅加達的巷弄就像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館,植物在這裡成為共創與分享的媒介。它們可以是食材、藥草、故事的載體,也是居民共同記憶的節點。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研究,都市農業能提供城市 20 %的糧食需求,同時改善空氣品質和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回想台北熟悉的巷弄,其實植物的蹤跡也無處不在:水溝邊頑強生長的車前草、屋簷下攀爬的薜荔、牆根那一叢魚腥草。只是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裡,這些植物往往被視為雜草或需要清理的對象。我也坦白告訴印尼朋友,自己對台灣社區植物的認識很有限,平常也從來沒想過要摘來食用。一方面擔心環境污染或消毒藥水殘留的問題,另一方面也不確定這些植栽是否屬於某位鄰居的私人財產。在台灣的都市環境裡,人與植物的關係似乎多了一層距離和界線。

不過我真心希望能邀請印尼朋友來台灣參加類似的社區走讀,認識台灣原生植物的故事,探索我們自己巷弄裡被忽略的綠色寶藏。或許透過不同文化的視角,能重新發現城市植物的價值與可能性。

離開前大家紛紛詢問這個社區阿姨們開發的產品「一罐炸葉子」

離開前大家紛紛詢問這個社區阿姨們開發的產品「一罐炸葉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N 先享受世界
7會員
13內容數
走到哪裡寫到哪裡,現在打算寫點在印尼、泰國的生活紀錄 #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 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
PN 先享受世界的其他內容
2025/10/12
本文探討泰國主要城市的住宅現況,分析人口結構、青年外流、市場失衡、外資湧入、租金飆漲以及政策未能回應真實需求的結構性困境。透過Urban Studies Lab建置的「泰國住宅資料平臺」,強調數據基礎對於制定有效住宅政策的重要性,從Housing for All願景轉化為可檢驗、追蹤與調整的實踐目標
Thumbnail
2025/10/12
本文探討泰國主要城市的住宅現況,分析人口結構、青年外流、市場失衡、外資湧入、租金飆漲以及政策未能回應真實需求的結構性困境。透過Urban Studies Lab建置的「泰國住宅資料平臺」,強調數據基礎對於制定有效住宅政策的重要性,從Housing for All願景轉化為可檢驗、追蹤與調整的實踐目標
Thumbnail
2025/10/12
探討泰國在國家住宅發展實際執行的挑戰,包括數據孤島、地方治理能力不足、社宅地點偏離等。並介紹Urban Studies Lab 提出的「包容性住宅系統開發」研究計畫,建立「全國住宅開放數據」構想。文章亦回顧了 Baan Mankong 社區改造計畫與 Baan Peua Kon Thai 住宅政策
Thumbnail
2025/10/12
探討泰國在國家住宅發展實際執行的挑戰,包括數據孤島、地方治理能力不足、社宅地點偏離等。並介紹Urban Studies Lab 提出的「包容性住宅系統開發」研究計畫,建立「全國住宅開放數據」構想。文章亦回顧了 Baan Mankong 社區改造計畫與 Baan Peua Kon Thai 住宅政策
Thumbnail
2025/09/27
探討印尼的兩種共居社區,分析其興起背景、設計理念、面臨挑戰及成功關鍵。包含社區主導的參與式設計、多元的財政與產權結構、以及對永續生活的實踐。文章也反思共居的價值不僅在於居住成本的降低,更在於時間、互助與治理模式的重建,並探討性別觀點在共居治理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9/27
探討印尼的兩種共居社區,分析其興起背景、設計理念、面臨挑戰及成功關鍵。包含社區主導的參與式設計、多元的財政與產權結構、以及對永續生活的實踐。文章也反思共居的價值不僅在於居住成本的降低,更在於時間、互助與治理模式的重建,並探討性別觀點在共居治理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坐落在民生社區的小巧店面,門外遍布綠植,一經過辨識度超高 入眼滿是方正整齊的植栽們,統一的灰白綠色系
Thumbnail
坐落在民生社區的小巧店面,門外遍布綠植,一經過辨識度超高 入眼滿是方正整齊的植栽們,統一的灰白綠色系
Thumbnail
植物溫室 台大植物溫室,位於台灣大學校園內,是一個讓人放鬆心情、親近自然的好地方。今天下午,我帶著速寫本和鉛筆,來到這裡進行街頭速寫。 從窗外看 從窗外看植物溫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種熱帶植物。這裡的空氣中彌漫著濕潤的氣息,透過玻璃天花板灑下來的陽光,讓整個空間顯得格外明亮。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植
Thumbnail
植物溫室 台大植物溫室,位於台灣大學校園內,是一個讓人放鬆心情、親近自然的好地方。今天下午,我帶著速寫本和鉛筆,來到這裡進行街頭速寫。 從窗外看 從窗外看植物溫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種熱帶植物。這裡的空氣中彌漫著濕潤的氣息,透過玻璃天花板灑下來的陽光,讓整個空間顯得格外明亮。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植
Thumbnail
現代社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斷開發大自然讓原本是農田與森林的地方消失不見了。但是當這些農田與森林的地方不見之後,人們又渴望回歸大自然。如此矛盾心態一直影響人們的生活。隨著氣候變遷下、賴養維生的農業生產出現糧食危機。在都市叢林中農園一直是農業生懺幕後一股力量。可以說,都市中的社區農園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具體
Thumbnail
現代社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斷開發大自然讓原本是農田與森林的地方消失不見了。但是當這些農田與森林的地方不見之後,人們又渴望回歸大自然。如此矛盾心態一直影響人們的生活。隨著氣候變遷下、賴養維生的農業生產出現糧食危機。在都市叢林中農園一直是農業生懺幕後一股力量。可以說,都市中的社區農園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具體
Thumbnail
這是格友介紹的一個地方,叫做台北典藏植物園,就在新生公園裡面的東北方一個角落,一個隱身在都市喧囂中的寧靜角落,它如同一座寶盒,裝載著大自然的奧秘與美麗。踏入其中,彷彿進入了一個充滿生機與魅力的秘密花園。 這裡是一個收藏著來自世界各地植物的寶庫,每一株植物都像是一個故事的開始,帶著獨特的風情和生命力
Thumbnail
這是格友介紹的一個地方,叫做台北典藏植物園,就在新生公園裡面的東北方一個角落,一個隱身在都市喧囂中的寧靜角落,它如同一座寶盒,裝載著大自然的奧秘與美麗。踏入其中,彷彿進入了一個充滿生機與魅力的秘密花園。 這裡是一個收藏著來自世界各地植物的寶庫,每一株植物都像是一個故事的開始,帶著獨特的風情和生命力
Thumbnail
在台北植物園漫步,彷彿進入了一個綠色的秘境,讓人感受到自然與城市的和諧共存。這個位於台北市中心的植物園,是人們逃離城市喧囂的理想去處,也是探索植物世界的寶庫。 在台北植物園漫步,不僅是一種身體上的放鬆,更是一種心靈上的享受。看到一對老夫婦形影不離地在植物園中散步,的確是一幅令人羨慕的畫面。他們彼此
Thumbnail
在台北植物園漫步,彷彿進入了一個綠色的秘境,讓人感受到自然與城市的和諧共存。這個位於台北市中心的植物園,是人們逃離城市喧囂的理想去處,也是探索植物世界的寶庫。 在台北植物園漫步,不僅是一種身體上的放鬆,更是一種心靈上的享受。看到一對老夫婦形影不離地在植物園中散步,的確是一幅令人羨慕的畫面。他們彼此
Thumbnail
台灣在繁忙的城市沙漠也有一席的綠洲,就跟著直覺走就會走到屬於這裡的秘境,這是城市浪人曾說過的 在城市迷茫過客 台北的霓虹閃爍、城市的高聳、人群的壅擠、商店的喧囂,讓我這個鄉巴佬踩在十字街頭頭暈傳向,要不是上課的緣故,我也不太會馬路間穿梭,老姜倒是習慣快步調生活, 0km山物所 療
Thumbnail
台灣在繁忙的城市沙漠也有一席的綠洲,就跟著直覺走就會走到屬於這裡的秘境,這是城市浪人曾說過的 在城市迷茫過客 台北的霓虹閃爍、城市的高聳、人群的壅擠、商店的喧囂,讓我這個鄉巴佬踩在十字街頭頭暈傳向,要不是上課的緣故,我也不太會馬路間穿梭,老姜倒是習慣快步調生活, 0km山物所 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