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我和幾個朋友在家喝咖啡,聊著聊著又講到投資。
小夏突然嘆氣:「我只要看到帳上少兩萬,就想立刻贖回基金……我是不是不適合投資啊?」
我笑了笑,端起茶杯說:「妳不是不適合投資,只是還沒找到~妳能安心睡覺的風險值。」☕💡 核心觀念:風險不是膽小,是溫柔的界線。
每個人都有「能安心入睡」的波動範圍。🌙
金句:投資最重要的,不是報酬率,而是睡眠品質。
1️⃣ 一杯奶茶測出你的風險值 🍵
我笑著對她說:「來,我們做個奶茶心理測驗。」
「假設今天股市跌 10%,就像妳的奶茶少了一口,妳會怎樣?」
小夏聳聳肩:「沒事,我明天再買一杯。」
「那如果跌 30%,整杯打翻呢?」
她皺眉:「我三天都不想喝奶茶,也不想打開 App。」
我點頭:「那妳的心理風險大概落在 10%~20%,適合穩定成長型基金,高風險部位少一點就好。」
全場笑翻,小夏開玩笑說:「那我乾脆投資珍珠奶茶就好!」
我們笑得更大聲~因為她其實說中了重點:懂自己能承受多少,才是投資最甜的部分。 😄
2️⃣ 我的真實告白:那次,我被焦慮套牢
剛開始投資時,我也以為自己很勇敢。
朋友推薦一檔高報酬基金,我立刻跟進。
結果三天連跌,我整晚盯著 App,心跳比股價快。💥
那晚,我在筆記本上寫下一句話:
「如果投資讓我失眠,那不是自由,而是心理綁架。」
我把配置調穩、降低波動,報酬少一點沒關係;能睡得著、笑得出來,反而賺得更久更穩。🌿
✍️ 互動練習|找出妳的「心理心跳線」
試著回答三題:
1️⃣ 投 10 萬 → 變 9 萬,妳可以接受嗎?
2️⃣ 如果變 8 萬呢?
3️⃣ 在哪個數字時,妳開始想贖回?
➡️ 那個臨界值,就是妳的 心理風險線。
接著用它調整配置:
穩定核心(定存 / 債券 / 平衡型)多一點
高波動標的(股票 / ETF)少一點
那就是 理性與安心交會的比例。💎
📊 風險地圖
安心型:定存/債券 50%
穩健型:平衡基金 30%
成長型:股票/ETF 20%
這不是公式,而是妳的心理地圖。
清楚界線,投資就會變得穩、柔、可控。🌙
🎭 幽默時刻
「別人測血壓,我測心跳線。」🫀
「市場跌?我先泡杯奶茶冷靜一下。」🍵
「投資不是膽大就贏,是睡得著才贏。」😴
🌟 自由心靈收束
風險不是敵人,它只是提醒妳~
別超出自己的能量範圍。
真正成熟的投資人,不是永遠勇敢,而是懂得在風浪裡,為自己留一份安穩。
🌈 核心金句
妳不是怕風險,妳只是需要安全感。🌙
投資不是比勇敢,而是比誰睡得安穩。🛏️
真正的富有,是心不跟著市場上上下下。🌿
當妳找到自己的節奏,市場就不再是敵人。☕
能安心睡覺的投資,才叫真正的自由。💖
👉 下堂預告|Day 20:
✨ 市場像雲霄飛車?學會「穩心投資法」
不怕漲跌,懂節奏、穩情緒,讓錢與心同頻成長。💖
看完會心一笑的人💫,快轉給懂的人開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