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Mech Muse!這次要帶大家關注一個看似低調,但其實暗藏玄機的產業新聞。2025 年 10 月,Yamaha Motor 宣布與台灣 TOYO Automation(東佑精密)成立合資公司 TY ROBOTICS,專門投入單軸與 Cartesian 工業機器人的生產。
聽起來很專業 🤔,但這件事的影響絕不只是在自動化工廠裡多了一台機械設備,而是可能牽動 亞洲供應鏈重整、台日合作模式、以及人形機器人零組件的側面利多。
這篇文章我會用四個部分帶你完整拆解:- 新聞本身到底在說什麼
- 背後的時間線與合作脈絡
- 讀者最想知道的技術與市場補充
- 最後幫你整理重點,並聊聊未來可以關注的方向
如果你對工業自動化、機器人、甚至人形機器人供應鏈有興趣,那就跟著我一起讀下去吧 🚀!
📰 Yamaha Motor x TOYO Automation
2025 年 10 月 14 日,Yamaha Motor(大家熟知的山葉機車大廠 🚴♂️)在全球新聞稿中宣布,與台灣的 TOYO Automation(東佑精密) 聯手成立合資公司 TY ROBOTICS。

東佑達
👉 合資細節簡單整理:
- 成立時間:2025 年 8 月完成設立
- 開始運作:預計 2026 年 1 月正式投產
- 資本額:約 9,900 萬日圓
- 股權分配:TOYO 持股 81%,Yamaha 19%
- 主打產品:單軸(Single-axis)與 Cartesian(笛卡兒型)機器人
這兩種機器人並不是大家熟悉的多軸機械手臂,而是更基礎卻不可或缺的工業自動化設備。例如電子產線上的搬運、封裝、測試、定位,幾乎都需要這些模組化的機構來支撐。
Yamaha 在新聞稿中特別強調,此舉的目的在於 縮短交期、提升製造彈性,同時也能強化在亞洲的競爭力。對台灣來說,這則新聞不只是「有日本大廠來投資」這麼簡單,而是牽涉到供應鏈角色重新分工的信號。
更微妙的是,這些單軸、Cartesian 模組的技術,正是人形機器人供應鏈中關鍵的「致動器、控制器、關節模組」的延伸。也就是說,雖然新聞標題寫的是工業機器人,但其實背後隱含了人形機器人時代的供應鏈拼圖。 🤖✨
📅 台日合作的前因與時間線
要看懂這次 TY ROBOTICS 的成立,就要把時間線拉長,看看 Yamaha 與 TOYO 的互動是如何演進的。
🕰️ 關鍵時間點整理
- 2019 年:Yamaha 對 TOYO 進行資本投資,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 2020 年:Yamaha 在泰國成立區域據點,強化亞洲自動化事業。
- 2021–2024 年:TOYO 在半導體、電子製造領域的需求提升,單軸致動器銷售穩健成長。
- 2025 年上半年:Yamaha 成立新的自動化部門,進一步聚焦半導體與精密產業需求。
- 2025 年 8 月:TY ROBOTICS 正式成立。
- 2026 年 1 月(預定):開始量產,承接部分 Yamaha 機器人製造。
這條時間線說明了幾件事:
- 合作不是突然的:早在 2019 年就有股權連結,顯示雙方信任已經累積多年。
- 市場背景推動:近幾年半導體、電子代工需求大爆發,正是單軸與 Cartesian 機器人的舞台。
- 亞洲佈局策略:Yamaha 在東南亞、台灣都有據點,透過合資能更快響應當地客戶。
換句話說,TY ROBOTICS 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 🌊,而不是臨時起意。這種跨國合資,也映照出台日製造業在自動化領域的新一輪聯手趨勢。
🔍 你想知道的技術與市場細節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
- 單軸、Cartesian 機器人到底有什麼用?
- 為什麼 Yamaha 要在這個時候加碼?
- 對人形機器人供應鏈又有什麼影響?
讓我們一一拆解。
🤖 單軸與 Cartesian 機器人
- 單軸:就像一條滑軌,負責做直線運動,常見於搬運、推拉、定位。
- Cartesian:由 X、Y、Z 三軸組成,可以在三維空間做精準定位,應用於封裝、測試、電子組裝。
這兩種機器人雖然外觀不炫,但卻是工廠裡的隱形主力軍。和多軸機械手臂相比,它們更簡單、更便宜,但卻不可或缺。
📦 市場需求與時機
2020 後,全球製造業加速自動化,尤其是:
- 半導體製程:測試、封裝高度仰賴高精度搬運。
- 電子代工:大量重複性動作最適合 Cartesian。
- 勞動力短缺:亞洲工廠人力成本上升,機器人需求大增。
對 Yamaha 來說,現在正是把自家技術與 TOYO 製造能力結合的最佳時機。
🔧 與人形機器人的連動
雖然 TY ROBOTICS 主軸在工業應用,但技術本質上是相通的:
- 致動器(Actuator)=驅動人形機器人關節的核心
- 控制器(Controller)=負責精準控制動作
- 關節模組(Joint Module)=人形機器人骨架的基礎
這意味著,這次的合資雖然看似專注在工業自動化,但實際上也可能成為人形機器人供應鏈的一環 🌐。
✅ 總結與未來觀察
總結一下這則新聞帶來的啟示:
- Yamaha 與 TOYO 的合作,象徵台日自動化產業進入「深度結盟」的新階段。
- 單軸與 Cartesian 機器人雖然低調,但市場需求龐大,正是半導體與電子製造業的基礎。
- 對人形機器人供應鏈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側面利多,因為技術路徑高度重疊。
- 未來要關注的重點包括:
- TY ROBOTICS 是否能如期在 2026 年投產
- 是否真的能縮短交期、提升客戶滿意度
- 是否會進一步擴張到更高階的協作型或人形機器人應用
這是一則小新聞,但背後卻是 亞洲製造業自動化大戰略的一環。對台灣來說,不只是被投資的一方,而是直接參與全球機器人產業鏈的實踐者。
最後,如果你想持續追蹤更多機器人、自動化、AI 與製造業的新知,記得追蹤我 Mech Mus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