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回測美元上升週期vs美元下跌週期,美股市場vs非美市場的漲跌幅度。近期研究專注在原物料超期週期跟生產力週期間美股績效表現,發現原物料超級週期間通膨高漲,美股表現明顯遜於通膨下跌週期,原物料價格跟美元成反向關係,美元弱勢時期是否資金將偏好非美市場?
🌱🌿☘️
🍀結論在前
答案: Yes, 美元下行週期時,非美市場的漲幅確實大於美股市場。
美元與「資金流向」具有反向關係: 強美元 → 資金流入美國 → 美股受益。 弱美元 → 資金流向海外 → 非美股與大宗商品受益。自1970年以來3次美元漲跌循環,兩個目標非美指數(EAFE, ACWI)跟標普500相比,都呈現一致現象。
以下是詳細解說(請參照圖表)
1️⃣美元弱勢區間 (1970.12–1980.07) 約 10 年 美股指數(標普500)年化報酬率 (2.8%) 低於非美指數EAFE(8.4%)。
2️⃣美元強勢區間 (1980.07–1985.02) 約 5 年美股指數(標普500)年化報酬率 (9.2%) 強於非美指數EAFE(4.8%)。
3️⃣美元弱勢區間 (1985.02–1992.08) 約 7年,美股指數(標普500)年化報酬率 (12.9%) 低於非美指數EAFE(18.5%)。
4️⃣美元強勢區間 (1992.08–2002.04) 約10年,美股指數(標普500)年化報酬率 (10.6%) 強於非美指數EAFE(3.8%),ACWI(6.7%)。
5️⃣美元弱勢區間 (2002.04–2008.04)約6年,美股指數(標普500)年化報酬率 (3.0%) 強於非美指數EAFE(10.0%),ACWI(7.5%)。
6️⃣美元強勢區間 (2008.04–2022.04)約14年,美股指數(標普500)年化報酬率 (7.1%) 強於非美指數EAFE(-1.5%),ACWI(2.9%)。
7️⃣2022~2025年目前美元指數年化下跌4.3%,美股指數(標普500)年化報酬率 (22.2%) 強於非美指數EAFE(18%),ACWI(20.7%),尚未呈現弱勢美元非美市場較強的趨勢。
仍待觀察。

🍀內容解析
本文選取兩個指數代表非美市場,指數美元計價,這兩指數都有非美元版本的ETF可選擇,但可能就不在美股市場發行。
🌱MSCI EAFE Index
相關ETF:iShares MSCI EAFE ETF (EFA)
涵蓋範圍:
全球已開發市場的大型和中型股,但排除美國和加拿大,EAFE代表歐洲(Europe)、澳大拉西亞(Australasia)和遠東(Far East) ,涵蓋每個國家約85%的自由流通市值
特點:
- 最廣泛使用的非美已開發市場指數
- 主要國家: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瑞士、澳洲等
適合: 想投資已開發國家但排除美加的投資人
產業分布:
金融業(Financials)24.7%佔比最高,
工業(Industrials)19.35%第二大板塊,
醫療保健(Health Care)10.79%。
非必需消費品(Consumer Discretionary) 10.23%。
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8.33%。
個股權重:
佔比最大的是屬於科技板塊的ASML佔1.96%,及ASP佔1.43%。
國家權重:
日本(Japan)22.32% 最大權重國,
英國(United Kingdom)佔14.73%,第二大市場,金融重鎮。
法國(France)佔10.93% 主要企業集中於奢侈品、能源與工業。


🌱MSCI ACWI ex-US Index
相關ETF:iShares MSCI ACWI ex U.S. ETF (ACWX)
涵蓋範圍:
追蹤非美國的大型和中型股,包含已開發市場 + 新興市場,全球除美國外的所有主要市場。該指數擁有 1,965 個成分股。
特點:
- 比EAFE更全面,包含新興市場(如中國、印度、巴西等)
適合: 想要最大化非美市場分散投資的投資人。
產業分布:
金融最大佔24.9%, 工業第二佔14.7%, 資訊科技佔13%第三。
持股權重:
目前指數最大持股是台積電,佔3.3%, 第二大則是中國大陸的騰訊佔1.1%,
國家權重:
日本13.6%, 中國大陸9.8%, 英國9.0%,
MSCI ACWI ex-US Index在2000年創立,1987~2000年的數據是MSCI提供的從1987年到2000年底的「回溯測試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