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知道我的讀者裡有沒有人經歷過2000的網路泡沫以及2008年的次貸風暴?
應該不多,因為大多數經歷過的人早已永遠的離開股市,但我就是其中少數倖存者之一。我認識的倖存者多半有類似特徵: 不敢長期持有,不敢下跌就買,因為那兩次熊市指數都跌超50%,個股更有跌超90%,在那個指數投資尚未成為顯學的年代,多數人都是持有個股,可以想像受傷之深。
2008年後的市場非常善良,只要下跌就買,往往是市場的大贏家,最大跌幅不過就是2020年大盤3個月下跌34%,有些人甚至沒反應過來熊市就結束了,一場長達14年的大牛市,所以英雄出少年,許多投資專家都是年輕一輩,年紀往往40不到,身家豐厚,講話有底氣。人往往受年輕時的經驗影響甚巨,經歷過2000年, 2008年那樣的大熊市,還能調整作風的人甚少,往往嚇破膽了。
美股百年來趨勢大體一直向上,但那是看長期趨勢如此,如果縮短到十餘年為週期,就會發現美股其實有明顯週期變化,人生如果從25歲開始有閑錢能投資,到退休的60歲,大約只有35年時間,35年內為視野的話,美股可就不是一直向上的長期趨勢,而是有明顯景氣循環的節奏,35年間大概會遇上1~2次循環。
根據本研究,1998~2008跟2008~2022正是分屬於不同的週期,因此特性完全不同,本文帶您從數據來看美股有跡可循的百年景氣循環變化。
正文
回測顯示,美股存在兩種階段循環,一種被稱為原物料超級週期(我比較喜歡稱之為原物料週期),以及我稱之為企業週期(有人稱之為生產力週期)。
1900~2022年間共有4輪循環,每一輪循環都有此2個階段,每一階段約15年左右(主要分布在10~18年不等,最極端長達23年,但只一次)~原物料超級週期下的美股指數表現都不好,年化報酬率在+4.1%~-2.8%之間。
但在企業週期(生產力週期)表現完全不一樣,年化報酬率在+6.7%~+12.6%之間,關鍵差異決定在原物料的價格趨勢,詳細回測結果請參照附圖。



原物料超級週期下,股市有兩種表現模式,一種是如同2000年與2008年一樣,有兩次-50%的大跌幅,以十年為區間呈現一個大W型,在復甦期也會有高達85%(2003~2007)的漲幅。
另一種模式則是1970~1983年,多次20~30%左右的跌幅,又漲回來,接著又是20~30%的跌幅,在十年區間,看起來就是鋸齒狀的震盪,詳情可見附圖。這些熊市往往伴隨著經濟衰退(GDP負增長)。
然而在企業週期(生產力週期)下,指數往往有大幅度上升,於是在十餘年間呈現大漲小回的狀況,類似過去14年(2008~2022年)的狀況,很好做。
本研究所採用的原物料價格是NBER經濟學家David Jacks 所編的原物料價格指數,去除CPI影響,原物料超級週期的定義是:『此指數趨勢呈現不斷向上』,企業週期(生產力週期)的定義是:『此指數趨勢呈現不斷向下』。
我們現在在哪個階段?
很遺憾,2025年的我們現在可能已經站在原物料超級週期的開端,企業週期的末端,2022的通膨與股市下跌似乎就已經昭示週期的開始,但最近似乎又不是很明顯,趨勢正在轉換期間的曖昧不明狀態,但過去14年(2008~2022),已經走了很長的企業週期,週期均值是15年,週期移轉機率正逐漸升高。以過去歷史復盤結果,若再遇熊市,50%的大跌幅機率較低, 20~30%的跌幅機率較高。2020年至今2025年,5年間已經歷2次約20%的跌幅。
請注意,本文不是在鼓吹即將崩盤,下跌,如果原物料價格壓抑得好,還不一定會走進原物料超級週期,一切都還要看未來局勢發展,並非必然,過去原物料週期開端原因,每一次都各有各的原因,需要詳細研究來進一步判斷,這會是未來個人研究的核心重點。
如果真的進入原物料超級週期怎麼辦?
以過去歷史經驗,進入原物料超級週期後,大盤比較震盪,原物料及能源企業及大宗商品報酬率會高於股市大盤指數(細節尚待研究),所以增加原物料及能源產業及大宗商品資產配置就會是很重要的事,做出相應的策略調整很有必要。
結論
高盛曾經出過一份報告宣稱未來10年的股市報酬會走低,恐怕年化報酬率僅有3%,高盛被認為是華爾街營收最高的原物料經紀商,其分析報告對於投資者來說極具參考價值。高盛的原物料研究部門在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並且其對市場趨勢的預測經常被廣泛引用,有可能有注意到原物料超級週期。
巴菲特最近也在不斷調整部位,不斷買進OXY(西方石油), 巴菲特曾擔任高盛董事,我原本沒看懂這操作,但連結許多跡象看來,巴菲特可能也知道原物料超級週期的事。
再次強調目前是否已經進入原物料超級週期還不是很明確,但可以適當佈局一部分原物料資產部位作為底倉,以待局勢進一步明朗。本文預告的是未來十五年間的可能大趨勢,並非2~3年的未來。
這項資訊運用時需注意的有3件事
(1)原物料超級週期是客觀現象, 應對策略每個人都應該照自己能力圈進行,並無標準答案, 我也沒有認為應該賣出。
(2)回測歷史數據並不表示一定會發生, 只能說是在沒有結構性轉變的情況下,歷史重演概率高。
(3)資訊與應對策略是兩件事,每個人應依照自己能力圈優勢進行操作,
若您是績優股長持策略,只需要繼續持有即可。有擇時能力可以考慮波段操作,但可能的風險是可能會賣飛, 後續買不回來。若您有資產配置能力, 可以考慮做一些資產重新配置,如果您有避險操作能力, 可以有一些部位進行避險,如果您有資訊優勢, 知道得比我多, 那請按照您的優勢操作。
要看自己能力圈,我沒法給太多具體操作建議。但是多了解一些原物料相關投資知識作為儲備倒是不錯,可以了解,未必要進行投資。
(4)原物料超級週期是否已至,要看數據是否進一步明朗化,未必一定很準確是股價絕對高峰, 可能會差一點, 也未必一定會下跌, 有可能股價震盪整理, 微幅修正,但請不要以此資訊做空。此資訊揭示的是未來模式的轉變,不是預測未來漲跌機率,可以見到在短期幾年內漲幅甚至可能達到幾十%以上
每次週期持續期間不太一致,15年是平均,並不表示一定精準15年。個股也可能有不同於大盤的傑出走勢,此處所指是大盤。
本粉專不建議您全然相信我的判斷, 請多加搜集資訊, 自己獨立思考, 建立自己優勢能力圈與自己的方法, 我的建議是參考我的觀念與方法, 不要全然相信我的判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