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9日初刊於腐腐得正IG @fufudakzeng3)
「推」,源自日文,可以是推崇的偶像;但「推」來到香港的語境,也是在說文化的推行、推廣。本劇談BL、談追星、談演藝,作為身兼腐民和偶像宅的我們,看畢舞台劇眼淚早已染濕手中的紙巾。眼淚背後,看到的是我們一直以來「推」的娛樂文化,以最濃縮的故事呈現觀眾眼前。
//我推的腐文化//
兩位男主角要投身BL業界,自然也為觀眾帶來了連串精彩小劇場:從校園純愛到黑幫苦戀,應有盡有。傲嬌、忠犬、幼馴染⋯⋯這些設定是BL作品中常見的符號,自然融入了Billy和Leo的故事。
對於腐民而言,我們當然對這些符號瞭如指掌;但對於入腐未深的觀眾,本劇也嘗試以最輕鬆、好入口的方法,向各位展示何謂BL。腐女May是本劇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承擔著兩大責任:一,解釋有關BL的知識;二,向觀眾展示如何用腐的觀點理解事物。
第一個職責,相對容易理解。May是BL漫畫店店主,從空間上已經足以展示有關BL的知識,例如《同級生》、《經典杯子蛋糕》、《世界第一初戀》等名作,以及用黑板寫上攻受等BL術語。甚至連May本人,也是在向觀眾展現腐女的形象,就是儘管再害羞,談起BL就會口若懸河。
BL是一種具體的作品,可以是戲劇,也可以是漫畫;但腐則是一種思維模式,存在於任何地方。理解或欣賞BL很容易,而理解腐的觀點卻更抽象。May的出現,正是親身示範如何「腐」。正如她認為開腐眼的起點,早在於多啦A夢對大雄堅定的牽掛。這是BL中追求的愛,而May的行為,就是「腐」,也是腐民習以為常的思維模式。
本劇透過May,帶出腐文化的各種呈現方式。「愛係可以超越物種」,May的金句或者也是呼應著腐的真諦。即使腐民是複雜且具多樣性的群體,不能May的觀點和形象一言以蔽之;但至少《我》用了最宏觀的角度,嘗試歸納腐的中心思想就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愛」。當觀眾對於BL有了宏觀的理解,才能走入微觀,理解Billy和Leo展開腐營業的抉擇。
//我推的腐營業//
所謂「腐營業」,就是兩名男藝人以BL CP的形式經營演藝事業。故事中Billy和Leo接拍BL劇也好,Billy在記者面前巧言令色,甚至親吻Leo炒作話題也好,都是現實中常見的營業方法。
B&L既然身為偶像,自然也是要滿足粉絲對偶像的期望。偏偏戀愛關係是最個人的,而腐營業的重點卻是把關係和情感投射在藝人身上,以滿足公眾的期望,一切是假,卻要演得很真。可惜的是,這正是Leo在腐營業中的掙扎——我對Billy的情感是真的,但我知道和你的親密是假的。
劇中,Leo對腐營業的評價一針見血:「製造幻想空間,其實係假象空間」。在Leo眼中,Billy主動營業,是一種「冇得返轉頭」的取悅觀眾。經常目睹男藝人腐營業,甚至是深愛商業CP的腐民們,聽後是否心有戚戚然?殘忍的是,現今的腐營業確實是一種無法回頭的商業模式:在某些地區,腐營業變得極具規模,但藝人想要離開由公司、粉絲共築的生態循環則變得困難重重。
在製造幻象空間和不消耗個人情感之間,應該如何取得平衡?本劇並無給予清楚答案,正如Billy和Leo攤牌後,觀眾也無法看見二人如何重新經營作為夥伴的關係。可是最後一幕,觀眾和B&L重返2006年的舞台,也是意味著一種回歸初心。
雖然腐民在營業CP中追求的是似幻似真的戀愛感,但本劇誠實之處,在於不避談營業也是商業的「初心」。經營CP是取得名氣和錢財的手段,正如經理人寶哥也提及,最終的目標當然是拍完BL劇,能讓B&L再開一次演唱會。
這種略帶功利的香港人視角,透徹地點出腐營業的本質,卻又不讓人嗅到一絲庸俗銅臭,或許是因為我們旁觀Billy和Leo的故事期間,已經慢慢建立出對他們能以偶像的身分,能長久地留在娛樂圈的盼望。這種盼望,早就掙脫了腐營業工作守則的束縛。
//我推的偶像//
近年,有不少偶像組合的成員接拍BL劇,作為演員的出道作,甚至為個人及團體帶來鹹魚翻身的機會。劇中B&L的經歷,恰好呼應當今BL界的發展趨勢。
誠如Billy所言:「靠努力有回報嘅年代過咗啦」,把握爆紅的機會比實力和努力更重要,而越來越備受矚目的BL,就是他們在演藝之海求生的一塊浮木。許多腐民或會介懷演員們只把BL當成跳板,但偶像及其粉絲根本無法捨棄這塊跳板,因為他們更加無法捨棄偶像的身分。
蚊蚊這個角色,從學生時期賣力應援B&L,到長大後以化妝師身分在幕後應援,對偶像的愛是始終不變。蚊蚊前期支持B&L接拍BL劇、組成CP,到得知Leo並不喜歡這種工作模式,轉而抗拒二人繼續營業。矛盾只因深愛著,正是因為粉絲對偶像有愛,才會如此患得患失。
可是年紀輕輕的蚊蚊,已經在寫給B&L的粉絲信中點出:「變幻原是永恆,人生就係會有唔同嘅變化,而我會陪住你哋經歷呢啲變化。」偶像從炙手可熱到無人問津,從雙人組合到雙人CP,每一環都是變化。但無論怎麼改變,作為粉絲最想從偶像身上得到的,也許不是Leo以為的幻想空間,而是一個希望:希望愛可以抵擋變化,希望在變幻萬千的世界裡,找到一個不變的立足點。
假如BL能讓偶像站得住腳,賺取多一分錢,多一點人氣,粉絲只能支持、只能陪伴。蚊蚊的角色讓本劇談論腐營業和偶像文化時,多了一個從受眾出發的觀點,使討論變得更有層次。在討論偶像應否拍BL時,我們也該聽聽粉絲的聲音——偶像只有寥寥一兩個,而粉絲卻有千千萬萬個,用愛支撐起一個無常的世界。
劇末,蚊蚊的宣言字字鏗鏘:「我唔想睇到自己鍾意嘅偶像解散。」
誰不是抓住這點最後的希望,來面對偶像職業生涯的抉擇呢?
//結語//
《我推的男子》在短短的劇目中,用最簡單直白卻幽默真誠的故事,給觀眾導覽偶像與BL文化交織的現象。Leo對Billy、寶哥和蚊蚊對B&L的事業、May對BL⋯⋯故事中看到的所有角色,無不為愛而生。BL即Boy’s Love,同樣打正旗號標舉愛。如此有愛的世界,自然讓觀眾又笑又哭,且處處看見自己在追星或腐的路上,那個奮不顧身地愛的身影。
在愛裡面,我們看見了許多關於娛樂圈令人唏噓,又令人動容的現況。香港這片土地,BL產量肯定不及日韓泰台等地區豐富,但我們卻能用香港人特別的視角,誠懇而尖銳地刺破BL的粉紅泡泡,直面裡面千絲萬縷的文化現象。
劇情所限,我們未能看見Billy和Leo解開心結後的模樣,也難以再更深入地挖掘人物在劇情中的心理掙扎。可是未來還未到,我們能用腐的腦袋補上故事沒有記述的片刻,同樣也可以繼續用我們獨有的角度,觀察我們推的文化,記錄我們推的愛。
- 喜歡的話,請多分享、點讚,並追蹤腐腐得正IG:@fufudakzen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