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子良太郎
這幾天,仙台的新聞又把人嚇了一跳。
10月17日的夜裡,青葉區廣瀨川的河川敷上,竟然同時出現了五頭熊。是的,五頭,不是一頭也不是兩頭,而是整整五頭黑熊。那裡離仙台站不過兩公里,周圍是住宅區、學校、還有學生常常練跑的田徑場。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真的是一身冷汗。
因為,說實話,這樣的事情,以前只會出現在電視裡、在秋田、在岩手那樣的山區。沒想到如今,仙台這樣的城市裡,也開始變得不安全了。
一、熊為什麼越來越多?
宮城縣的熊問題,已經不是今年才開始的事了。據說,2024年熊的目擊數量創下歷史新高,到了2025年秋天,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原因,說起來其實也不複雜。
第一,是氣候變暖。
以前宮城的山區入冬得早,熊秋天就早早冬眠。但現在秋天越來越長,山裡的氣溫降不下來,熊冬眠的時間往後推,它們在山裡覓食的時間變長,活動範圍也變大。
第二,是食物短缺。
熊主要吃橡實、山葡萄、栗子、昆蟲,偶爾吃魚。可是近幾年來,因為暖冬與害蟲影響,山裡的橡實產量大減。熊找不到食物,只能往人類的世界走。 它們沿著河川下山,最後竟走到城市的邊緣。那條「人類與自然的界線」,正在被悄悄抹去。
第三,是人類的生活圈擴張。
近年來,很多新的住宅區蓋在山腳下、森林邊。那些地方原本是熊的棲息地。當人類蓋了房子、開了便利店、修了馬路,熊也只好「被迫共存」。 對熊來說,牠們沒有惡意,只是肚子餓了。
二、熊為什麼會「攻擊」人?
很多人以為熊是「吃人」的動物,其實不是。
日本的黑熊(ツキノワグマ)主要是雜食性,以植物為主,只有在極端情況下才會攻擊人類。
那牠們為什麼還是會襲擊人呢?
第一,是「誤會」造成的。
熊的視力不太好,如果你突然出現在牠面前,牠會嚇一跳,本能地先出擊。 人類尖叫、奔跑、用閃光燈拍照,這些對熊來說都是挑釁。 很多襲擊事件,其實是因為熊被嚇到了。
第二,是「保護幼崽」。
母熊帶著小熊的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哪怕你只是走在不遠的地方,她也會認為你在威脅孩子,立刻發動攻擊。
第三,是「飢餓」與「焦躁」。
熊進入冬眠前的10月到11月,是牠們吃得最多的時期。牠們要囤積脂肪才能撐過漫長的冬天。 這段時間的熊,特別敏感、暴躁,一旦嗅到食物味道(像是垃圾桶裡的廚餘、野營的食物殘渣),就可能靠近。 一旦被人擋住去路,牠們可能就會撲上來。
三、熊會怎麼攻擊人?
日本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曾經分析過幾十起熊傷人事件。熊攻擊人的方式,大多是用前爪拍打、撲倒、咬頭部或肩膀。
日本黑熊雖然比北海道棕熊小得多(體重約80到120公斤),但牠的力量仍足以讓成年男子骨折。 最危險的是突然遭遇、特別是在轉角、草叢或小路裡。 被襲擊的受害者多半是登山者、採野菜的老人,或者是去山腳散步的居民。
最近的幾起事件,甚至有熊闖進車庫、院子、甚至住宅裡。
在石卷市,還有監控拍到熊凌晨推倒垃圾桶翻找食物。 想想真是後背發涼——這裡可是我們每天接送孩子上學的地方啊。
四、仙台的「自然」與「城市」之間
我家住在仙台市泉區,往北開車二十分鐘就是山腳。
以前每到秋天,孩子們喜歡去撿橡實、看楓葉。 但這兩年,我們不太敢去了。
有一次,鄰居的大叔告訴我,他在清晨散步時,在田邊看到有「熊踩過的腳印」。那是潮濕泥地上留下的巨大爪痕,旁邊還有倒下的玉米桿。
他說的時候臉上是那種半開玩笑的笑容,可我看得出來,他是真的害怕。
仙台這座城市一直以「自然豐富」聞名。
我們驕傲地說這裡有山、有河、有森林,是「最靠近自然的城市」。 但現在想想,也許我們真的「太靠近」了。
五、熊進城的背後,是一個更大的問題
熊不是壞的。
牠們只是在生存。 真正的問題,是人類的生活與自然之間,失去了平衡。
我在仙台生活十五年,看著這裡的郊區從稻田變成商業街、便利店、住宅區。
我們的確過得更方便了,但同時也在一點點壓縮動物的棲息空間。
熊下山,是因為牠們的「家」不見了。
就像人類一樣,牠們也只是想活下去。
六、住在宮城、仙台的我們,該怎麼辦?
這幾天,很多朋友都在問我:「良太郎,熊都跑到市裡了,怎麼防啊?」
我整理了一些宮城縣官方防熊建議,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給大家幾個務實的小建議:
- 避免在清晨與傍晚接近山腳或河川。
熊活動最頻繁的時間是早晨5點到8點、傍晚5點到7點。 這段時間不要去散步或慢跑。 - 不要單獨進入山區。
如果真的需要登山或採野菜,務必結伴而行,攜帶「熊鈴」(クマ鈴)或收音機聲音。熊聽到聲音會主動避開。 - 垃圾一定要按時丟。
不要讓食物殘渣在外面過夜,熊的嗅覺極靈敏,能在兩公里外聞到味道。 - 山腳住宅區要安裝感應燈或監控。
很多熊是被光嚇跑的。即便沒有實際作用,也能提前察覺異常。 - 教孩子不要隨便靠近「可愛的小熊」。
網上有時會有人說看到小熊「很萌」,這絕對是錯誤的想法。母熊就在附近,一旦靠近就極度危險。 - 如果真的遇到熊——絕對不要跑。
熊的速度比人快三倍。 應該慢慢後退、不要直視牠的眼睛、輕聲講話、保持冷靜。 有熊噴霧(ベアスプレー)的人,也可以作為最後手段防身。
七、自然不是敵人,但需要敬畏
我們人類總是喜歡控制自然、改造自然。
可有時候,像這樣的「熊出沒」,也許正是自然在提醒我們—— 你們走得太近了。
仙台的秋天依然很美,街上的銀杏開始泛黃,空氣裡有一種乾淨的味道。
只是這個季節的山,已經不再那麼「可愛」。
我常常想起一句日本老話:
「山には山の神がいる。」
山有山神。 如果你對牠無禮,牠自然也會回以力量。
八、最後的話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想製造恐慌,而是想提醒:
仙台,也不再是完全安全的城市了。
對我們這些有孩子的家庭來說,更要提高警覺。
別忘了,熊即將進入冬眠期,牠們正處於一年中最暴躁、最飢餓的階段。
接下來的一個月,是最危險的時候。
如果你住在青葉區、泉區、太白區靠山一帶,請一定注意。
不要在天黑後去倒垃圾,也不要讓孩子一個人走去公園。 自然的美麗,永遠值得敬畏——但也需要距離。
願大家平安度過這個秋天。
也希望,這座城市與山裡的熊,能重新找到一種平衡的距離。
👣 金子良太郎|在仙台生活的第十五年
寫一些關於日本普通家庭的生活觀察。 如果你也關心這座城市的細微變化, 歡迎點個「關注」和「在看」。
我們一起,讓生活慢一點,看清楚每一個季節的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