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是惡魔

馬立-avatar-img
發佈於文學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會知道《我的工作是惡魔》這本作品,是因為出版社寫信來邀請「科奇幻底家」podcast閱讀介紹;在此之前,我其實不知道有這本書。最近這幾年我一直在想,有沒有辦法對在臺灣出版的類型(當然我自己關注的只有科奇幻相關)作品進行某種程度上的統整,讓類型愛好者有辦法知道每個月哪一家出版社會出版哪一本此類型作品;這需要人力與時間,甚至可能需要出版社與類型愛好者一起合作達成,但我自己認為對雙方而言都是有幫助的。

《我的工作是惡魔》(The Witchstone, 2024)是美國作家亨利.內夫(Henry H. Neff)的最新作品,臺灣則在2025年6月由麥田出版譯介進入臺灣。《我的工作是惡魔》是內夫被譯介進入臺灣的第一本作品,這位創作者最知名的創作應該是他的出道系列作《掛毯》系列(The Tapestry Series)。《我的工作是惡魔》的主角──正如書名──是一名惡魔「拉斯洛」(Laszlo),因為具有「貴族血統」,他在地獄的詛咒部門有著一個不怎麼需要實質效益的爽缺,負責看顧錐克佛(Drakeford)一族的詛咒。一百多年來,拉斯洛完全沒有盡忠職守,不曾正視過自己的職責,直到一名督察來到其位於紐約的辦公室,要求拉斯洛在一週內「產出」人類的絕望與痛苦,證明自己有用,否則就會被溶解。

於是拉斯洛終於需要認真對待他的工作。他前往錐克佛一家居住的地方,誠實告訴他們自己是錐克佛的「詛咒守護者」,前來為他們「破除詛咒」;在這之前,連自己受到家族詛咒都不知道的瑪姬.錐克佛(Maggie Drakeford)與他的弟弟「胖仔」(Lump / George Drakeford),就此捲入惡魔處心積慮挽救自己性命的陰謀,以及破除糾纏自己家族數百年詛咒的冒險中。他們必須收集破除詛咒的各種道具、與其他惡魔討價還價、躲避各種敵人的攻擊追捕,並且試著相信彼此。

《我的工作是惡魔》書封

《我的工作是惡魔》書封

我在閱讀《我的工作是惡魔》前,簡略地查了些網路資料,看到有人說這本作品有某種「黑色幽默」的成分在;但我自己看完作品後的感覺,是這本作品這樣的元素其實相對較少,反而是很正統的奇幻冒險故事──不被看好的主角群被迫加入不曾期盼的冒險中,提供冒險的引路人其目的與動機背後有不為人知的歷史與陰謀,而後隨著劇情的推進而逐漸揭露;此與同時,看來脆弱的角色們在關鍵時刻也能展現出乎意料的能力與動人的意志、精神──這樣的情節某種程度上雖然相當「傳統」,卻也是一直都能夠讓讀者感動的故事公式。

如果有看過書背的故事簡介,就會知道內容主要講的是惡魔拉斯洛的部分;但我覺得《我的工作是惡魔》應該算是雙主角:拉斯洛與瑪格麗特(瑪姬).錐克佛。這兩個角色在冒險的過程中都有各自的、不同面向的成長;作為一名十九歲、在迷信鄉村環境下長大的少女,瑪姬的個性好強而純樸、堅定且善良,兩人的互動與各自的經歷,讀下來非常感動,可以明確感覺到作者對角色塑造的功力。

我也很喜歡這本作品裡面對西方天主教觀下的惡魔的設定──簡單來說,所謂最早的惡魔,都是因為反叛上帝而墮落的天使,這些墮天使在路西法的帶領下脫離了天堂,創造了所謂的地獄,而他們之所以想要脫離上帝,是有某種動機跟原因的。但在某種意義上創造了自己的組織、自己的社群之後,要如何統治這個組織、社群?這些惡魔會不會到頭來其實也複製了他們當年想要逃脫的體制?我們很常聽到一種笑話,是「社畜」死後,要過很久才會發現自己已經身處地獄;這個背景與概念會在故事後半段發揮其意義,我覺得是作者很巧妙也很聰明的安排。

另外,作為一個已經活了八百年的惡魔,拉斯洛在許多對話中喜歡引用不同娛樂作品、藝術作品的內容,我覺得這也是閱讀這本作品的樂趣之一;相反地,錐克佛一家人因為被詛咒的緣故,好幾個世代繭居於一個相當傳統的小村莊中,所以幾乎也不太接觸書以外的娛樂作品。讀者作為一個接觸過大量娛樂作品,或許尤其是奇幻、宗教(恐怖)類作品的閱聽者,當角色們講述某個作品的哏,或者只是單純提及某個故事,都會讓類型讀者、閱聽者感到共鳴,甚至可以在心中大喊美國隊長的那個"I understood that reference"。

raw-image

《我的工作是惡魔》除了講述宗教、迷信、詛咒等可能「離我們很遠」的主題之餘,我覺得它也討論了性別,討論了忠誠、勇氣、友情等與我們切身相關的議題。我覺得這是一本很精彩的作品,也很期待之後看到作者更多的作品被引進臺灣。

另外一個想要講的部分,是我覺得《我的工作是惡魔》這個書名取得有點……尷尬?這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討論,第一個是原文《 The Witchstone》的部分,指的應該就是故事中造成錐克佛一族詛咒的「魔法石」;我覺得翻成「魔法石」也有點微妙──從奇幻讀者的角度立場來說,看到「魔法石」首先會想到的應該就是《哈利波特與神秘的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1997),這裡的魔法石指的是中文傳統所謂的「哲人石」(philosopher's stone),日文的「賢者之石」,是鍊金術的產物,概念上的大小就是可以握在手上的程度而已;但本作的"Witchstone"是一塊佇立在山丘上的巨大岩石,取名為所謂"Witchstone"也有其意義,簡單翻譯可以是「女巫之石」、「巫師之石」,但其實也暗示了某些故事後期才會揭露的謎底。

原文可以這樣「玩」書名,有很大原因是作者在歐美已經是知名作者的原因,書名莫名所以、語帶保留或雙關依然會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如果譯介進入臺灣也直接使用原文書名的概念,作為第一本進入臺灣的作品,可能的確難以吸引目光。然而,我也覺得目前的書名《我的工作是惡魔》有些……矯枉過正?首先是主角之一的拉斯洛的「工作」並非「惡魔」;他的「身分」是惡魔,工作則是詛咒守護者,所以書名看起來就有點誤導之嫌,感覺好像凡人可以因為工作的關係成為惡魔?但這不是故事的設定。另外,「我的工作是惡魔」讓人感覺故事是不是會聚焦在「惡魔的工作」這件事上,但故事的內容並非這樣的方向,加上我前面講到的,我覺得這個故事的主角不是只有拉斯洛一個,還有瑪姬也是主角之一,所以只以拉斯洛的立場來為中文書名命名,我個人會覺得有點可惜。

說到這邊,我其實對於究竟要如何取書名也沒有專業的想法,只是覺得有點可惜,在看完故事之後,覺得書名跟故事內容有點出入。我覺得某種程度上這或許也會影響到讀者的購買意願?畢竟即便看了書介、看文案就會理解故事梗概,但書名也要先吸引讀者,我們才會想要去查書介文案不是嗎?如果書名看起來只是某種地獄辦公室的日常生活,以我自己來說,我可能不會有太大興趣。

raw-image

撇除書名可能的問題,《我的工作是惡魔》依然是一本很精彩、很有娛樂性的作品,對於惡魔、信仰甚至體制的設定與詮釋也足以令讀者動容甚至反思,而角色之間的化學效應與成長進路也同樣值得一讀。麥田出版、亨利.內夫在臺灣的第一本作品《我的工作是惡魔》,推薦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立的沙龍
117會員
128內容數
馬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7
這篇文章是一篇關於奇幻小說《可能性之海》的書評,作者藉此探討了現代奇幻文學的起源、夢境與現實的關聯,以及短篇小說的創作價值。文章深入分析了《可能性之海》如何以作者的夢境為藍本,融合個人生命經驗和對「海」元素的描寫,並讚賞了其與純文學結合的特質。
Thumbnail
2025/10/07
這篇文章是一篇關於奇幻小說《可能性之海》的書評,作者藉此探討了現代奇幻文學的起源、夢境與現實的關聯,以及短篇小說的創作價值。文章深入分析了《可能性之海》如何以作者的夢境為藍本,融合個人生命經驗和對「海」元素的描寫,並讚賞了其與純文學結合的特質。
Thumbnail
2025/09/15
你聽過UBI嗎?不,不是那個近期因為一款日本刺客遊戲的歷史文化族群考證而炎上的遊戲公司──但真要說的話,其實我還是很喜歡他們旗下工作室所做的模擬經營遊戲啦──不,不是他們。而是全稱為「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 UBI)的一項制度。
Thumbnail
2025/09/15
你聽過UBI嗎?不,不是那個近期因為一款日本刺客遊戲的歷史文化族群考證而炎上的遊戲公司──但真要說的話,其實我還是很喜歡他們旗下工作室所做的模擬經營遊戲啦──不,不是他們。而是全稱為「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 UBI)的一項制度。
Thumbnail
2025/02/02
本文探討臺灣本土電馭叛客類型小說《電腦人間》的創作理念,並結合作者自身經歷,反思臺灣的身分認同議題。文章最後也提及作者將在臺北國際書展與其他電馭叛客類型作者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5/02/02
本文探討臺灣本土電馭叛客類型小說《電腦人間》的創作理念,並結合作者自身經歷,反思臺灣的身分認同議題。文章最後也提及作者將在臺北國際書展與其他電馭叛客類型作者進行對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試閱《誰偷走了我的靈感?》時,覺得作者把創作時遇到的困難形容為心魔,十種困難化身成十隻小魔鬼,單是這點已經很有創意。而然來到內文,不少篇幅也有戳到痛處的感覺。就在踏入鬼月之際,跟著作者踏上斬妖除魔之旅!
Thumbnail
在試閱《誰偷走了我的靈感?》時,覺得作者把創作時遇到的困難形容為心魔,十種困難化身成十隻小魔鬼,單是這點已經很有創意。而然來到內文,不少篇幅也有戳到痛處的感覺。就在踏入鬼月之際,跟著作者踏上斬妖除魔之旅!
Thumbnail
  根據紀錄,我是在2021年11月購入此書的,時隔三年我終於把這本書看完了,可喜可賀(*ˊᗜˋノノ*。   顧名思義這是一本介紹詛咒物的書,由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各種神奇的詛咒物皆有涉獵。就像書中所說的,或者我們不用把這些詛咒物想得太可怕,因為它們的背後都帶著一段歷史﹑一個故事——它們的存在是
Thumbnail
  根據紀錄,我是在2021年11月購入此書的,時隔三年我終於把這本書看完了,可喜可賀(*ˊᗜˋノノ*。   顧名思義這是一本介紹詛咒物的書,由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各種神奇的詛咒物皆有涉獵。就像書中所說的,或者我們不用把這些詛咒物想得太可怕,因為它們的背後都帶著一段歷史﹑一個故事——它們的存在是
Thumbnail
為了拯救被邪神破壞的現世,我穿越千年。 來到了邪神還沒黑化的時代,阻止他變成邪神。 卻發現,他變成邪神的原因,竟是因為我⋯⋯
Thumbnail
為了拯救被邪神破壞的現世,我穿越千年。 來到了邪神還沒黑化的時代,阻止他變成邪神。 卻發現,他變成邪神的原因,竟是因為我⋯⋯
Thumbnail
《極地惡靈》 這部小說其實是我大學的畢業恩人。當時不想在最後一門課留下遺憾,想寫一篇中短篇的歷史小說當期末報告。但欠缺靈感的我相當苦惱,想寫一篇夾帶奇幻色彩又跟台灣早期史有關(老師限定範圍在花東地區)。
Thumbnail
《極地惡靈》 這部小說其實是我大學的畢業恩人。當時不想在最後一門課留下遺憾,想寫一篇中短篇的歷史小說當期末報告。但欠缺靈感的我相當苦惱,想寫一篇夾帶奇幻色彩又跟台灣早期史有關(老師限定範圍在花東地區)。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我在做夢,我的夢裡有眾生。 __________ 在人間……有惡魔…… 「欸,姐,他好像快不行,不要把他搞死了才叫我來幫忙。」 「不會啦,哪會那麼容易死,綁著不會動,正常啦,不會吵了,多好。」
Thumbnail
我在做夢,我的夢裡有眾生。 __________ 在人間……有惡魔…… 「欸,姐,他好像快不行,不要把他搞死了才叫我來幫忙。」 「不會啦,哪會那麼容易死,綁著不會動,正常啦,不會吵了,多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