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之海

馬立-avatar-img
發佈於文學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現代奇幻文學的先驅,是十九、二十世紀交替時期的喬治.麥克唐納(George MacDonald, 1824-1905)、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1834-1896)與鄧薩尼勳爵(The Lord Dunsany, 1878-1957)。這些人的創作有個共通點,是他們的故事都與夢境有關;喬治.麥克唐納的作品「都在描述夢境與現實中的關聯」,威廉.莫里斯和鄧薩尼勳爵也有與夢境相關的作品,後者的夢境故事後來甚至啟發了H.P.洛夫克拉夫特(H. P. Lovecraft, 1890-1937)的「幻夢境」(Dreamlands)故事系列。對我來說奇幻文學在定義上有個很明確的標準,就是「第二世界」(Secondary World)存在於故事,並且創作者是有意識地創作出第二世界;在這樣的定義正式確立前,這些開拓者們便是透過夢境來為第二世界「試錯」的。

反過來說,奇幻文學之所以會誕生,是否也正是因為,先行的創作者們將「夢境」視為「仙境」,將自己做的夢與現實理解為不同的、超自然的世界呢?由上述觀點來看,以夢為藍本、為主題創作出來的短篇小說集《可能性之海》,確實是可以包含在所謂奇幻創作的領域範疇中的──那麼,今天要跟各位介紹推薦的,便是奇幻小說《可能性之海》。

《可能性之海》書封

《可能性之海》書封

以前聽過一個說法,是短篇故事可以展現出創作者真正的實力。包含之前由我掛名推薦的陳建佐短篇小說集《明日與那些幽微之時》在內,我覺得這兩本作品給我的感覺有點接近,除了都以短篇小說集為形式之外,我覺得兩者也同樣有某種類型創作與純文學創作結合的感覺。

從類型──例如奇幻、科幻──的立場來說,以純文學的方式處理類型創作,其實對類型發展、成長來說不是好事(這裡指的,是純文學更重視情感、情緒而非情節的部分);但先不論《可能性之海》與《明日與那些幽微之時》是否應該要歸類於純文學還是類型文學,我在看完這兩本作品之後都非常喜歡(而且某種程度上沒有前面括號中提到的問題)。我覺得除了因為《可能性之海》具有某種超自然的魅力,並且在情節安排上有許多令我驚豔的地方之外,故事裡提及的許多內容也都讓我很有共鳴;例如角色鍾情於某一項技藝、角色某種意義上對未來的迷茫,當然還住過花東的人才會有的共同記憶等等……我想有過這些經驗的讀者讀起《可能性之海》,應該也會跟我一樣很有感覺。

《可能性之海》包含〈楔子〉在內,共有九篇故事,皆以作者曾經做過的夢為藍本創發。根據作者自述,他是一個有辦法「記得夢」的人,偶爾是路上看到的人,會在某個晚上進入他的夢中,而且也曾發生過做了夢之後,夢中的人才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的神奇現象。這九篇故事有的幾乎所有情節皆由夢的內容構成,有的則可能僅有極少部分是作者的夢,其他部分則是作者後續加上的「虛構」情節;無論如何,這些故事都充滿了魅力──我尤其喜歡其中的〈大腦深谷之歌〉與〈茄紅素〉,前者作為〈楔子〉後的第一篇故事,為作品定下了基調,最末某種意義上利用讀者刻版印象的反轉也讓我驚豔;後者又與整本作品的風格有些差異,或許是作者加入最多想像力的一篇故事,雖然同樣是帶著惆悵的故事,卻也在結尾留下希望。

作為一個相對淺眠的人,我已經很久沒有做夢,或者應該說記不得自己上一次做夢是什麼時候,夢的內容又是什麼了。夢有一種既科學又玄學的感覺,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用夢來進行心理學研究,但又有人可以透過無法用科學方式解釋的預知夢來預知未來。小時候曾經看過一本雜誌,其中一期以預知夢為專題,提到美國總統林肯在遇刺前幾天做了自己被死去的預知夢,後來就真的被刺殺;雖然後來查了資料,發現這個資料林肯親口親筆記錄,而是在其死後由親近的政治人物述說,但「預知夢」的概念的確因此留存在我心中。此外,《魔戒》跟一些早期(尤其是神存在的)奇幻作品裡,夢是神向凡人透露資訊(預知、警告、提示等等)的管道。由此看來,「夢」真的很有趣,也的確是千變萬化、適合成為故事主題的東西。

podcast宣傳用圖

podcast宣傳用圖

我很喜歡陳雨航老師在推薦序中所言、書腰上也有提及的,這本書「最特別的是作者對『海』與『夢』抵死纏綿」;除了夢之外,《可能性之海》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海,從〈楔子〉開始到到最後一篇〈夢的分享會〉,如果不是直接與海有關,至少也跟水、跟河有所連結。作為一個海島國家,我過去一直覺得臺灣的文學創作太少跟海有關,但來到東部居住後,我發現東華創作相關系所畢業的創作者,都很喜歡,甚至情不自禁地去描寫海;我想《可能性之海》之所以對海如此著迷,除了作者出生的西部地方「離海很近」之外,可能也是因為他跟我一樣都在東部待過,另一種「離海很近」的關係。

《可能性之海》的書封邀請了丁柏晏(日安焦慮)來繪製封面,我個人非常喜歡;雖然丁柏晏的風格可能不那麼通俗,但帶著迷幻色彩,甚至有點「克蘇魯」味道的封面,讓故適中的夢境更添魅力。有趣的是,丁柏晏的許多作品,如繪者簡介中提及的《2073年的電子玩具》,也是跟夢有關的故事,或許正是這樣,作者與出版社才找他畫封面?

你有紀錄自己夢境的習慣嗎?你有多久沒做夢了呢?《可能性之海》除了以謝瑜真的夢境為藍本創作外,其中也融入了許多作者自身的生命經驗,作品可能不像一般通俗類型作品那樣具有高潮迭起的情節,卻每每讓我在讀完不同篇章之後回味無窮──木馬文化出版,謝瑜真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可能性之海》,推薦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立的沙龍
117會員
127內容數
馬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15
你聽過UBI嗎?不,不是那個近期因為一款日本刺客遊戲的歷史文化族群考證而炎上的遊戲公司──但真要說的話,其實我還是很喜歡他們旗下工作室所做的模擬經營遊戲啦──不,不是他們。而是全稱為「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 UBI)的一項制度。
Thumbnail
2025/09/15
你聽過UBI嗎?不,不是那個近期因為一款日本刺客遊戲的歷史文化族群考證而炎上的遊戲公司──但真要說的話,其實我還是很喜歡他們旗下工作室所做的模擬經營遊戲啦──不,不是他們。而是全稱為「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 UBI)的一項制度。
Thumbnail
2025/02/02
本文探討臺灣本土電馭叛客類型小說《電腦人間》的創作理念,並結合作者自身經歷,反思臺灣的身分認同議題。文章最後也提及作者將在臺北國際書展與其他電馭叛客類型作者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5/02/02
本文探討臺灣本土電馭叛客類型小說《電腦人間》的創作理念,並結合作者自身經歷,反思臺灣的身分認同議題。文章最後也提及作者將在臺北國際書展與其他電馭叛客類型作者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5/01/09
介紹《電腦人間》一書的封面及插畫繪製過程與細節,包括繪師選擇、創作理念、以及對成品的評價。文中提及多位繪師,如麥克筆先生、阿諾老師、金芸萱老師和黃俊維老師,並詳細描述他們在本書創作中的貢獻和風格。此外,文章也提供了《電腦人間》書籍的購買連結,方便讀者購買。
Thumbnail
2025/01/09
介紹《電腦人間》一書的封面及插畫繪製過程與細節,包括繪師選擇、創作理念、以及對成品的評價。文中提及多位繪師,如麥克筆先生、阿諾老師、金芸萱老師和黃俊維老師,並詳細描述他們在本書創作中的貢獻和風格。此外,文章也提供了《電腦人間》書籍的購買連結,方便讀者購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每當書籍作品披掛在經典的哲學概念之上,不自覺地都會讓人對其內容與論述產生抽象難解的意象。《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卻是出乎意料的順暢,姑且不去深酌文字背後的意義,收錄的五篇短篇故事本身已具有豐富的文學性,流暢的文句搭配層層推演的情節,不斷勾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想趕緊跳進結局一虧故事的究竟。
Thumbnail
每當書籍作品披掛在經典的哲學概念之上,不自覺地都會讓人對其內容與論述產生抽象難解的意象。《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卻是出乎意料的順暢,姑且不去深酌文字背後的意義,收錄的五篇短篇故事本身已具有豐富的文學性,流暢的文句搭配層層推演的情節,不斷勾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想趕緊跳進結局一虧故事的究竟。
Thumbnail
台灣讀者熟悉的經典著作《台北人》,其構思和敘述技巧師法的對象,正是《都柏林人》。全書集結了 15 篇喬伊斯的短篇小說,每篇故事都聚焦在描寫 20 世紀初,長期被英國殖民的愛爾蘭人的生活樣貌。藉由故事裡的人物對話和行為,隱喻諷刺著愛爾蘭人在英國殖民下對生活感到麻痺無力的文化氣氛。
Thumbnail
台灣讀者熟悉的經典著作《台北人》,其構思和敘述技巧師法的對象,正是《都柏林人》。全書集結了 15 篇喬伊斯的短篇小說,每篇故事都聚焦在描寫 20 世紀初,長期被英國殖民的愛爾蘭人的生活樣貌。藉由故事裡的人物對話和行為,隱喻諷刺著愛爾蘭人在英國殖民下對生活感到麻痺無力的文化氣氛。
Thumbnail
要在一個文學創作者組成的團體中討論文學是身為會議發起人壓力最大的部分,每位創作者皆有自己閱讀的喜好與審美,很明顯的挑選波特萊爾和契訶夫的作品純粹是個人愛好
Thumbnail
要在一個文學創作者組成的團體中討論文學是身為會議發起人壓力最大的部分,每位創作者皆有自己閱讀的喜好與審美,很明顯的挑選波特萊爾和契訶夫的作品純粹是個人愛好
Thumbnail
莫泊桑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但是莫泊桑不僅在短篇小說成績斐然,同時也涉足了長篇小說、劇本、遊記、詩以及評論,可謂是全方面的創作者。莫泊桑獲得短篇小說之王不止是因為他創作了三百多部中短篇小說,同時也因為他承襲了福樓拜的寫實主義,取材自生活中所熟悉的題材,透過觀察再加以刻劃,作品貼近人心,具有高度渲染力。
Thumbnail
莫泊桑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但是莫泊桑不僅在短篇小說成績斐然,同時也涉足了長篇小說、劇本、遊記、詩以及評論,可謂是全方面的創作者。莫泊桑獲得短篇小說之王不止是因為他創作了三百多部中短篇小說,同時也因為他承襲了福樓拜的寫實主義,取材自生活中所熟悉的題材,透過觀察再加以刻劃,作品貼近人心,具有高度渲染力。
Thumbnail
原諒首先是為了讓你這個原諒他人的人:不是遺忘、不會產生關係、不會為任何事情脫罪。
Thumbnail
原諒首先是為了讓你這個原諒他人的人:不是遺忘、不會產生關係、不會為任何事情脫罪。
Thumbnail
早在大學時期,還不知道誰是馬奎斯,只聽過王菲的歌《百年孤寂》;不知道聶魯達,卻對電影《郵差》的主旋律耳熟能詳;不知道波赫士,直到諾蘭的《天能》上映,有人將劇情大綱與他的短篇小說「小徑分歧的花園」相比較;我才明白,陽光下發生的事沒什麼好奇怪的,凡是你能想到的,都有人想到過。哈哈~
Thumbnail
早在大學時期,還不知道誰是馬奎斯,只聽過王菲的歌《百年孤寂》;不知道聶魯達,卻對電影《郵差》的主旋律耳熟能詳;不知道波赫士,直到諾蘭的《天能》上映,有人將劇情大綱與他的短篇小說「小徑分歧的花園」相比較;我才明白,陽光下發生的事沒什麼好奇怪的,凡是你能想到的,都有人想到過。哈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