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 我是CCChen
分享一些最近AI趨勢的個人觀點:
AI產業的大浪潮——從政策願景到產業真實動能
2025年,台灣的AI版圖正在經歷結構性變化。
根據數位發展部在《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114年版)》及最新政策中指出,政府設定 五年內培育3,500名AI應用與開發人才 的目標,預期帶動 超過50億元產業投資與應用導入效益。
這不是單純的數字遊戲,而是產業數位轉型的「關鍵節點」。
以經濟部的「AI新秀計畫」為例,聚焦「AI應用即戰力」培訓,串連工研院、資策會及地方創新基地,讓AI不再只是理論,而成為能落地的生產力。
這正呼應了國際趨勢:AI不僅是技術革命,更是生產結構與人才結構的再定義。
根據《2025製造業AI普及度調查報告》,台灣製造業導入AI的比例已達 62%,其中逾半企業以預測維修、品質檢測、智慧供應鏈為導入重點。
更關鍵的是,有 48%的企業 表示「AI人才不足」是導入最大瓶頸。
人才,正是這場AI浪潮中最稀缺的戰略資本。
這樣的背景下,iPAS體系的角色愈發重要。作為產業部門與教育培訓之間的「能力橋樑」,iPAS不僅認證知識,更評估「能否應用於實務」。
其中的 AI應用規劃師 更成為AI轉型時代的中堅角色:既懂模型、又懂業務;既懂技術、也懂治理。
這也是我本人(CCChen)投入此領域的初衷: 讓AI的專業落地,讓知識成為產業升級的引擎。
AI人才生態系重塑——從「考照」到「實戰」的轉折
過去的AI學習,多半集中在學術與理論,而2025年的台灣AI教育,正朝向「產業即課室、專案即教材」的方向前進。
以 iPAS《AI應用規劃師能力鑑定》為例,其設計的兩大科目:「人工智慧基礎概論」與「生成式AI應用與規劃」,已完全對應產業實務需求。
從我在iPAS AI初級 第三場(2025/08/16)考試的分析中可見,題目難度顯著提升——90%為全新題目、混合情境題比例達60%以上,考點從Batch Inference、AI Act風險分類,到RAG應用與MCP模型協作,完整反映了AI產業的最新趨勢。
更重要的是,題目不再只問「定義」,而是考「落地應用」——如何用AI提升製造效率?如何規劃企業AI導入流程?如何兼顧法規與資料隱私?這些考題背後,正是政府與產業在推動「Responsible AI」與「生成式AI導入治理」的實務驗證。
因此,AI應用規劃師不只是考照,而是一次對人才「AI思維與系統整合力」的全面檢驗。
我常在平台與筆記中提醒學員:「AI不僅要會用工具,更要能規劃系統。」
這也正是未來五年AI人才最重要的競爭力轉折點——從操作到設計、從理解到規劃、從個人到組織。
而這樣的變化,也帶動了教育與職場的重新連結。
根據工研院與數發部統計,參加AI應用培訓或iPAS鑑定的學員中,有超過 67% 在一年內進入AI或資料分析相關職位,預估平均薪資成長幅度達 18%~25%。
AI考照已不只是履歷加分,而是「產業語言的門票」。
這股「AI職能化」的趨勢,正在重塑台灣的職場競爭邏輯。
AI新經濟的關鍵戰略——人才、生態與信任
AI的真正競爭,不再是演算法之戰,而是人才與治理的整合力之戰。
根據《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114年7月)》指出,未來AI職能認定將分為三層:
1.應用導向型(如iPAS AI應用規劃師),強調AI落地實務;
2.技術研發型(如AI工程師、模型設計師),聚焦技術創新;
3.治理策略型(如AI風險管理師),專責法規、倫理與資料合規。
這三層互為支點,共構出AI時代的「三位一體」人才金字塔。而台灣正以國家級政策的高度在推進這個結構。
數位發展部、經濟部、勞動部正聯手打造「AI職能地圖」,配合AI新秀計畫、產學合作專班、以及企業AI實作課程,預計2026年前將讓AI職能與學位並行認證化。
這意味著,未來企業不僅看文憑,更看你是否具備「AI職能證明」。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相信AI學習者與教育者的責任更重。AI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場持續演進的長征。
作為一名AI學習分享者,我深信——唯有結合產業需求與終身學習精神,台灣才能真正培育出能「規劃、應用、監管」兼備的AI人才。
正如我在筆記中常寫下的座右銘:
「懂AI的人很多,能讓AI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人,才是真正的關鍵。」
結語:讓AI成為人類智慧的延伸,而非替代
2025年,是台灣AI發展的重要轉折年。
從政策推動、產業落地,到人才升級,AI已不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我們看到AI專業考照體系(如iPAS)正在建立專業信任,我們看到企業開始將AI導入流程制度化,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學習者走上AI應用實務的道路。
這一切的核心,都是「AI人才」。
未來十年,AI不會取代人,但懂AI的人會取代不懂AI的人。
而在這個轉型浪潮中,每一位考生、講師、學習者,都是推動台灣AI新經濟的一份子。
正如愛因斯坦所言: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能擁抱整個世界。」
讓我們持續學習、勇敢創新,用知識與熱情,為台灣AI未來,點亮一盞長明之光。
CCChen 2025.10.22
#AI人才培育 #iPASAI應用規劃師 #雙軸轉型 #生成式AI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