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別小看那個登入畫面
在所有資訊系統中,「登入頁面」是使用者接觸系統的第一個介面。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一個帳號欄位、一個密碼欄位,再加上一個「登入」按鈕,就像填寫一般表單一樣。
但我必須告訴你:這個看似簡單的頁面,其實是整套系統安全架構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關鍵的防線。
一個設計不良的登入系統,可能成為駭客入侵的破口;一個嚴謹的登入機制,則能擋下大部分的惡意攻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一個登入頁面究竟藏有多少學問。

⚠️ 重要聲明
本文介紹的是登入系統的基本資安要求與建議做法,並非所有系統都會完全遵循這個流程。
實務上,工程師還需考量業務需求、技術架構、成本預算、使用者特性等因素。不同系統(如金融系統 vs 一般網站)的安全等級要求也不同。本文內容應作為參考架構,而非強制規範。在開發環境中,還需根據實際情況,安全性、效能、成本、使用者體驗間做出專業判斷。
一、常見迷思:登入頁面很簡單?
使用者的認知落差
許多非資訊背景的使用者認為「登入」就是輸入帳號密碼,沒什麼技術難度。甚至有些客戶會說:「這麼簡單的功能,應該很快就能做好吧?」。然而在現實專業的軟體開發流程中,登入頁面通常會留到最後階段才實作。為什麼?因為登入系統需要整合其他幾乎所有的核心模組:
- 資料庫連線:驗證使用者身份,是不是系統合法的使用者
- 使用者管理系統:取得帳號資訊
- 角色權限系統:判斷使用者可存取的功能 (最大管理者? 特殊權限管理者?還是一般使用者?)
- Session 管理:維持登入狀態
- 日誌系統:記錄登入行為
- 郵件系統:發送通知或驗證信
這些細節沒有先建置完成,登入系統根本無法正常運作。除了功能需求,工程師還要考量技術問題:
- SQL Injection(SQL 注入攻擊):駭客透過輸入框注入惡意 SQL 語句
- Brute Force Attack(暴力破解攻擊):用程式不斷嘗試密碼組合
- Cookie 偽造攻擊:偽造身分驗證憑證
二、常見誤解:加個驗證碼就安全了?
在很多登入頁面上,我們常看到有一個圖顯示很醜的英文字和數字,這就是驗證碼:
- 傳統圖形驗證碼
- 數學題驗證
- Google reCAPTCHA
- 滑動拼圖驗證
這個驗證機制主要功能是防止防止自動化程式(機器人)批次嘗試登入或是降低暴力破解攻擊的效率。系統要確認是真人類在使用系統。當然,驗證碼並非萬能,如果您的帳號和密碼被竊取了,駭客就可以直接登入後臺,系統資料庫就被入侵導致資料外洩。
關鍵提醒:驗證碼只是防護措施之一,不是萬靈丹。使用者仍然需要:
- 妥善保管自己的帳號密碼
- 不在公共場合將密碼存在瀏覽器上
- 定期更換密碼
- 使用強密碼組合
三、登入流程完整解析
一個完整的登入流程遠比表面上看起來複雜得多。讓我帶大家逐步拆解。
階段一:頁面載入初始化
在使用者看到登入畫面之前,系統已經完成許多準備工作:
- 偵測系統環境:判斷目前是測試環境還是正式環境,載入對應的設定檔
- 語言設定偵測:根據瀏覽器語言自動切換zh-TW:繁體中文(台灣)、en:英文。系統也會記憶使用者上次選擇的語言。
- 系統服務註冊:初始化必要的服務模組 : 驗證碼。建立資料庫連線來取得使用者資料。
- 預載快取資料:這套系統上有哪些角色清單,權限對照表。
階段二:使用者輸入驗證
當使用者點擊「登入」按鈕後,系統會執行多層驗證。
第一層:格式檢查(前端)檢查項目: ✓ 帳號密碼欄位是否為空 ✓ 帳號格式是否符合規則 ✓ 是否包含特殊字符(防 SQL 注入) ✓ 驗證碼是否正確。
第二層:身分驗證(後端):流程圖:

第三層:特殊情境處理:如果你已在其他裝置登入 (手機登入 VS 電腦登入 ):有些高敏系統會有設備限制登入機制,例如:金融系統、人資系統。使用者可以選擇:強制登出舊裝置、拒絕新登入或是系統跳出詢問視窗,由使用者自行決定要保留登入哪個設備。
第四層:稽核使用者標記:系統還要處理:系統管理員代理登入、記錄完整操作日誌、顯示特殊提示訊息。
階段三:登入成功後處理
驗證通過後,系統還有許多重要工作要完成:
1. 清除失敗記錄:
系統基本上都會紀錄使用者輸入帳號密碼錯誤次數,如果超過三次就會被鎖起來。相反,當使用者登入成功,系統就會重置登入錯誤次數和解除可能的鎖定狀態。
2. 記住使用者基本資訊
使用者登入之後,系統會產生唯一的 Session ID或是使用 Token 機制(JWT)來儲存加密的基本身分資訊,並且設定過期時間。
3. 登入檢查
如果系統以使用者生日來當做預設密碼,那麼系統會判斷是否為首次登入,並強制導向更改密碼頁面。如果使用者超過6個月未改密碼,系統也會導向更改密碼頁面,有些系統不會強制,可以讓使用者繼續沿用舊密碼。當然,也會有些系統設計比較嚴格,除了強制使用者改密碼以外,還不能與前三次密碼相同。
4. 載入使用者權限
在系統上每個使用者權限都不一樣。系統會根據使用者角色查詢資料庫的角色清單,權限對照表,接著載入可存取的功能清單,然後產生動態選單,最後就是重新導入預設的首頁。
5. 記錄登入日誌
當使用登入系統之後,系統會將使用者:登入時間、登入 IP 位址、使用裝置資訊和瀏覽器類型。這點也提醒各位朋友,沒是真的不要隨便亂登入系統,因為你不知道,系統會記錄哪些資料。延伸閱讀:3 秒讓你吃飯也能變身資安偵探。
結語:小細節,大學問
一個看似簡單的登入頁面,背後其實隱藏著資訊安全、系統架構、使用者體驗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隨著駭客技術越來越進步,登入頁面也不斷改善,像金融系統會加入『雙重驗證』確保帳戶登入者而非未經授權的使用者。系統也會發Email 通知安全性認證登入成功通知。如果你發現Email 收到登入通知,而非你本人,請你立刻修改密碼堵住駭客攻擊。
登入頁面就像系統門鎖一樣,你可以選擇用一個簡單的掛鎖,也可以選擇安裝多重防盜系統。差別在於,當小偷來的時候,哪一種能真正保護你的財產。
在資訊安全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安全,只有更安全的設計。持續學習、持續改進,才能在這場與駭客的競賽中保持領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