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台灣最靠近中國的離島:金門,以前叫做什麼嗎?金門人又是哪裡來的呢?為什麼一個放牧的人會被供奉上百年?今天,就讓我們來拜訪祂的廟,並瞭解金門的前世今生。

牧馬侯祠正面與側面。攝於2024/02/11 by Ching/慶
照片這間廟名為牧馬侯祠,位於大金門的豐蓮山上,主祀神明為牧馬侯,是在1200多年前到這塊當時草木還豐沛的島上放牧的一名官員:陳淵。
(小知識:在經歷過鄭氏、蔣氏政權以金門為基地的抗戰活動,把自然資源拿去打戰後,金門才變成黃沙滾滾的島嶼。)
除了陳淵自己,大小金門最常見的十二姓氏(蔡、許、翁、李、張、黃、王、呂、劉、洪、林、蕭等),也是他帶來的。也就是說,我的曾曾曾曾曾阿公,也是因為他才踏到那塊狗骨頭形狀的島嶼,後代的身份變成台灣人,才有身為台灣人的筆者本人。
之後再介紹關於十二姓氏的歷史與分佈,有興趣的人可以先看這篇江柏煒教授的研究:
此外,金大資工系與閩南文化碩士學位學程合聘的李錫捷教授也創建了「浯州金門尋根溯源平台」,並於上個月底(2025/10/28)正式啟用,雖然目前似乎還有些 bugs 影響使用者體驗,但了解金門姓氏分布的人,都可以上這個平台玩玩看。

浯洲金門尋根溯源平台還有些 bugs 影響使用者體驗
只是個養馬的人,怎麼會被流傳到現在?
原來,陳淵還略懂醫術和種植技術,讓部下可以順利在此紮根。在過世後,又『顯靈』幫助居民,信仰值大幅提升️,就升格為可以被膜拜、住在廟裡的神祉了。以這種人升格為神的『升遷系統』而言,牧馬侯祠屬於道教。
所以他跟金門的名字有什麼關係?

一條根包裝上看到的這個浯洲
金門以前叫『浯洲、浯島』,根據考究,有可能是因為陳淵的牧馬區總共『五個』,金門是第五區,因此得名。
了解了這間廟與其主人的重要性後,實際走一趟,看會發現什麼:
根據廟一旁的碑文解釋,牧馬侯祠原為七進的超大建築,幾百年下來浯島戰爭不斷、維護不易,因此目前重修後剩三進。
第一進為祭祀著陳淵的正殿,正殿前方有個天公爐寫著『孚濟』廟,是『孚遠共濟 (讓遠方也信服、共同努力)』的意思,亦是陳淵顯靈後得到的稱號,因此在正殿上方也可看到相同字樣的匾額。
拜完天公,轉身進入第一進前,映入眼簾的是有別於台灣廟宇屋脊上「龍飛鳳舞」的琉璃色鰲魚和寶珠。傳說鰲魚性水,因此用於屋脊兩端可以避火災。而寶珠則是佛教的摩尼珠,摩尼意為「如意」。

寶珠則是佛教的摩尼珠,摩尼意為「如意」---攝於20240211 by Ching 慶

傳說鰲魚性水,因此用於屋脊兩端可以避火災---攝於20240211 by Ching 慶
台灣通常都是「雙龍搶珠」,寶珠外也多半也一圈火焰,因此當初研究時沒往同一個方向思考,以為象徵其他物品。在對照過中國的研究後,才發現「鰲魚和無火焰的寶珠」也是常見的搭配。
進到正殿,首先看到的是陳淵和他的夫人,不過陳淵夫人并不是他在世時的夫人,而是後世為他娶的幽婚夫人。

最前面供奉的是陳淵和他的夫人---攝於20240211 by Ching 慶
傳說宋朝時,有位林姓女子進入當時的牧馬侯祠,看見陳淵帥氣的塑像即一見鍾情,向神像告白,祈願能嫁給祂。等到祭拜完畢,出來廟外的瞬間,林氏就突然「心臟麻痺」駕鶴歸西。村人知情後,便為她建立塑像,立為陳淵夫人。
其實不只是牧馬侯選妻的方式很特別,台北萬華的霞海城隍也有相似的傳說:
迎城隍聖誕遶境時,傳說被城隍看上的單身女性會「被煞到」,因此信眾就雕了一尊城隍夫人祀奉。
上次跟研究中國廟宇的老師討論這類傳說時,老師表示這有可能跟中國古代女性大家閨秀不宜外出,難得出遠門,就容易受不了天氣變化而身體不適有關。
正殿兩側則有台北廟宇少見的「龍虎井」,也就是兩側山牆作龍、虎彩繪浮雕的天井,通常是因為在電燈、電風扇尚未普及或出現的年代,為了採光、通風(把裊裊香煙帶到天庭)考量而做的天井,概念跟大稻埕狹長的街屋中間會挖空做天井一樣。

龍虎井 (龍邊)---攝於20240211 by Ching 慶

龍虎井 (虎邊)---攝於20240211 by Ching 慶
兩旁的對聯分別寫著:
「浯島 闢荒榛 盖卋勳猷 垂史冊」
「蓮山 崇廟宇 民康物阜 蔭神州」
以下為字音字形解釋:
榛:zhēn/ㄓㄣ,樹木名。
盖:蓋的異體字。
卋:世的異體字。
盖卋:就是「蓋世」之意。
猷:「犬」字旁被寫得很像「丈」,但因為有一點,確定是「犬」。
勳猷:功勳,功績。
崇:推崇、使~興盛。
阜:作為形容詞時是「豐厚」、「豐富」之意。
蔭:原為用陰影遮蔽之意,引申為「庇佑」。
神州:中國、中土的泛稱。
所以上下兩句合起來,就是「(陳淵生前在)浯島開墾荒林,創下蓋世的功勳,流傳於史冊;(陳淵逝世後受祀於)豐蓮山廟宇,使百姓安康、物產豐饒,庇佑中國。」的意思。

純白的雕像因為過年,也披上傳統喜氣的大紅圍巾 ---攝於20240211 by Ching 慶
到了第二進的觀音殿,顧名思義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純白的雕像因為過年,也披上傳統喜氣的大紅圍巾。

祠堂中央有三個金色的法輪---攝於20240211 by Ching 慶
祠堂中央有三個金色的法輪,根據佛教網站的解釋,判斷是否為佛門法輪的依據,是該輪為「輪轂(ㄍㄨˇ/gǔ,車輪中心的圓木。)、八個輪輻、及圓形的外圈」所組成,圓形象徵圓滿;中央的輪轂象徵戒律與本質、核心;向外擴張的輪輻代表「八正道」。如果仔細看,還可以發現輪轂中央的「卍」字,在佛教的寓意為「一切善願、悉皆成就」。
更多關於法輪的介紹,可以參考此網站:

觀音殿外的香爐,頂端有象徵「福祿」的葫蘆---攝於20240211 by Ching 慶
觀音殿外的香爐,頂端有象徵「福祿」的葫蘆,葫蘆頂上還有兩條彷彿龍的觸鬚的鬚線。

第三進---攝於20240211 by Ching 慶
接著經過樓梯,來到第三進,由於沒有關門,可以看到內部凌亂的桌面、散落在地上的雕刻裝飾、與整齊疊放的碗筷,貌似是工作室或工作人員休息室。

工作室後面還有往上的樓梯---攝於20240211 by Ching 慶
再往上走還有一棟建築物,不算在三進之中。門前用長棍閂上,真是名副其實的「門閂」,不過即使不能進去,從最上面看的的風景視野遼闊,推薦上來走走。

廟宇右側建築

軍事基地兼戰備蓄水池(周圍的磚頭有「雁只磚(或燕尾磚)」燒製的痕跡)
內部都繞了一圈後,接著來觀察外側的建築。廟宇右側是軍事基地兼戰備蓄水池,周圍的磚頭有類似於「雁只磚(或燕尾磚)」燒製的痕跡。根據一旁牆上的文字,似乎舉辦過麻將大️賽呢?

好像舉辦過麻將大️賽
從樓梯上去到蓄水池的頂端,可以看到牧馬侯祠的側面裝飾著一排青綠色的陶瓷琉璃花磚,ㄇ字型的馬背代表五行中的「土」,有一說是「商人喜金,工人喜木,農人喜水,官人喜火,地主喜土。」,在一般民房表示希望增加土地,廟宇則是希望守護土地的意象。
山牆上的裝飾稱為「懸魚」,又稱「垂魚」,早期常做成魚的形狀 ,希望魚帶水來,降低火災發生的可能性。以中國喜歡取諧音的習慣,也象徵「年年有餘」。後來逐漸演變成多樣化的圖樣,例如牧馬侯祠山牆上的祥雲、書卷(罄竹的形狀)、及垂鬚吊飾。

牧馬侯祠的側面---攝於20240211 by Ching 慶

ㄇ字型的馬背代表五行中的「土」---攝於20240211 by Ching 慶

牧馬侯祠山牆上的祥雲、書卷(罄竹的形狀)、及垂鬚吊飾---攝於20240211 by Ching 慶
看完山牆的裝飾與馬背的形式後,可以注意到牆角有個特別的擺設:
由左至右分別是三根柱子、一個罐子、以及一個寫著符咒的紅磚,被鑲嵌在花崗岩石墻及燕尾磚地板之間。根據金門的文史工作者解釋,這個擺設是道士製作給廟宇附近尚未成仙的靈用的,因此不在廟裡。如果仔細探尋會發現,除了宮廟,家廟或樹根附近也有類似的陳設喔!
那為什麼是一個或三個呢?有聽過陰陽學說的就會知道,奇數代表陽;偶數代表陰。根據這位部落客的調查,這些物品的正確名稱是「磚符」、「竹符」、「石符」、「鐵符」、「水符(裝在罐子裡)」等,整套符一共有五個,真是名符其實的「五符臨門」呢!詳細介紹可以參考他的完整文章:
左側看起來像古寺,為了確認以前的用途,我在「台灣百年地圖」確認過,無奈目前最早的資料也只有 1936年的,而《金門志》中的古地圖也太過粗糙,如果未來有找到相關地圖會在此補充。目前是資源回收中心,養了非常多雞,整體雜草叢生又幽暗。

左側看起來像古寺---攝於20240211 by Ching 慶

目前是資源回收中心---攝於20240211 by Ching 慶

裡面有很多雞---攝於20240211 by Ching 慶
仔細地逛了一圈牧馬侯寺,剎那間日落西山,也該是時候回家了。
其他還有許多沒發現的事物,就有待再訪時繼續啦!
後記
這是我在開始接觸金門史之後,第一次回金門做的個人調查,比起書上,果然有更多未知,因此前後又進行了更多調查,找到機會訪問相關學者。不過回金門的頻率不多,下次回去,做完家事跟其他家庭義務後,再去拜訪其他古蹟吧!(2024/02/25筆)
近期重新審視了文章後增加許多內容,如果有寫錯的地方,歡迎指教;如果有所收穫,也請分享您的觀點。感謝閱讀!(2025/11/05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