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大雨,山腳下溪水暴漲,
閉著眼睛都能透過氣勢磅礡的水濤聲,
感受一股強大的沖刷與流動感。
睜開眼睛,望向窗外,
或遠或近的建築與山頭若隱若現。
彷彿威廉 透納的晚期畫作,
一切在氤氳水氣與細微變化之中,
裡面似乎甚麼都有也好似甚麼都沒有。

威廉透納畫作_懷特島的海天研究
不清晰的輪廓與色彩的交織漸變,
無法勾勒出物質型態的明確樣貌,
卻呈現出更多的流動與內在湧現的各種情感。
如同生活中的各種混沌與摸索,
林林總總的尚未完成中,
醞釀著許許多多的更新與轉變。
這些更新與轉變帶來的混亂與衝擊,
使得人事物的本質更顯突出。
到底我們想要看見的是甚麼?
真相只有一個的世界 ?
用統計數字對比出來的結果 ?
每樣人事物都被貼上明確的定義與價格?
我也曾在生活的實踐中,
持續尋求明確並受到認可的答案,
就像試圖描繪出輪廓清晰的事物,
讓頭腦能獲得打上檢查勾勾的安全感。
卻也正是這樣的答案,
限制了生命中的各種可能性。
如果可以,
願我們都能允許自己對於那些尚不明確,
也無法預期結果的事物保持好奇心(不包含霸凌與侵犯!)。
也許越是不急著為身體、工作乃至關係上遇到的挑戰貼上標籤,
而是多觀察、多感受這些挑戰帶來的體會和與之連結的過往記憶,
就更能做出必要的決定且有益的行動。

威廉透納畫作_藍色瑞吉山:琉森湖日出
回到威廉·透納的創作,
也許是因為生長在充滿陰雨與雲霧的倫敦,
也許是童年生活中壟罩的死亡與別離陰影。
畫作中對於空氣流動與水氣氤氳的氛圍掌握,特別令人印象深刻。
明明是一幅歲月安好的風景畫,
卻細緻地以晦暗與光明的交錯,
讓人感受到內在隱隱的不安。
明明是凶險萬分的船難,
卻以一種輕盈的流動與平淡的色彩呈現出某種觀察並抽離的情感。
晚年的畫作中,
景物的輪廓越發不明顯,
但吸引我內在的流動卻越發強烈。
使我在觀展時曾暗自懷疑,
這位畫家該不會是芳香五星第二型人吧!
但看完畫展,我就把這件事情拋諸腦後了。
直到這場下了六天的大雨,
以及內心與畫作相互呼應的日子。
喚醒了兒時的記憶,也喚醒了看畫展時的疑惑,
才認真查閱畫家的生日。
果不其然,威廉·透納便是芳香五星2型人。
我想著對於這位畫者而言,
就是純粹地去展現自己眼中的世界與內在的真實。
沒有想過這樣的作品能夠療癒或喚醒後人甚麼。
也沒有想要透過這樣的作品去獲得甚麼讚賞。
最終卻還是能讓與之共振的人從中獲益。
於是我對自己說,即便會做出錯誤的選擇,
仍然是要無愧於自己的真實,
誰知道錯誤的選擇不會引導出一連串正面的結果呢?
就像失敗的門把設計,
可能是正確的情商檢測工具,
最終讓該面對的出來面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