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基洗德的祝福
打完仗凱旋歸來的路上,亞伯蘭一身風塵,血還沒乾,汗還沒擦,剛想喝口水,就遇到一位神祕人物站在前方。
一位穿著古怪、氣場滿點、臉上寫著「我是大咖」的人物走上前。 他不是敵人,不是俘虜,不是鄰國特使,而是個你一看到就知道:「這人,不簡單。」
這人叫麥基洗德。
身分一:撒冷王。
撒冷(Salem)是什麼?簡單來說,它是後來「耶路撒冷」的前身,一個位在高地的堅固城市,名字意思就是「平安」。 換句話說,這人是「平安之城」的王,象徵和平治理的老大。
身分二:至高神的祭司。
等等,這就奇怪了——聖經裡出現「神的祭司」,不是都來自以色列嗎? 但這位麥基洗德根本不是亞伯拉罕的後代,他憑什麼是「祭司」?
這就是他神祕的地方。
他沒背景、沒出身交代、沒家譜記錄,但卻自帶「神的代言人」的氣場。 他既是王又是祭司,這在古代幾乎是不可能的雙重身分組合。
結果這位哥,居然不打仗、不炫耀、不邀功,竟然端著一盤餅和一壺酒來迎接亞伯蘭。
不是香檳,不是皇冠,不是黃金——是一份餅和酒。
這一舉動,簡單卻深奧。 他不是來給亞伯蘭戰利品的,他是來「服事他」,像祭司一樣給他餅和酒。
這場面感覺就像是:剛剛才從前線殺回來的亞伯蘭,滿身戰塵、眼神還在燃,結果下一秒被一位氣定神閒的和平祭司接住,遞給他一份「神準備的晚餐」。
夜風中,麥基洗德舉起雙手,語氣莊嚴卻充滿慈愛:
「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於亞伯蘭!至高的神將敵人交在你手裡,當受頌讚!」

(圖4-3:黎明光中,麥基洗德舉餅與酒祝福亞伯蘭。亞伯蘭跪地領受,背景戰場餘煙未散,象徵榮耀歸神的時刻。)
亞伯蘭一聽,整顆心像被靈魂按摩。
他瞬間明白一件事:自己不是靠戰術、不是靠訓練、不是靠318人打贏這場仗。
是因為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暗中幫他開路、開門、開敵營的後門。
所以他立刻,毫不猶豫地掏出戰利品的十分之一,雙手奉上給麥基洗德。
沒人要求他,他也沒等誰鼓掌——這是他真心的動作,獻給神的代表。
這也是聖經歷史上第一次記載的「十一奉獻」場景。 不是講義務、不是被逼,而是一個打完仗的男人,主動用行動說:
「我知道,我的勝利,不是我贏的。」
在那一夜,亞伯蘭沒有開慶功宴、沒有辦記者會、沒有自封什麼「四王剋星」,他只做了一件事——
把榮耀交還給神。
這才是真正的王者風範。
亞伯蘭拒絕財物
正當麥基洗德的祝福還在營中回蕩,空氣裡瀰漫著敬畏與感恩的氛圍,一道身影忽然打破了這份神聖——
遠遠塵土飛揚,一個人騎著沒氣的馬、身上沾著灰、頭髮黏著血,氣喘吁吁地趕來。
來者不是旁人,正是——所多瑪王。
這位王在整場戰役中完全沒出過場,開戰的時候沒找他,兵敗的時候沒看到他,結果現在打完了、贏了,他居然出現了。
這種 timing,就像你幫忙打報告、做簡報、報告也你報,結果老闆進來說:「那個誰辛苦了!」然後他跳出來回:「是,我有盡力。」
所多瑪王的來歷也不簡單。 雖然名字沒寫出來,但他是當地的地頭王,統治那個紙醉金迷的罪惡之城。 名氣響、風評臭,是個典型的「公關做很大、德行放一邊」的領袖。
這天他臉上掛著賠笑,灰頭土臉地走向亞伯蘭,擠出一點「王者風範」說:
「欸欸,真是太感謝你啦!你救了我們的人——那個,財物的話,你拿去沒關係啦,只要把我們的人還我就好,欸對,我們來對半分戰利品如何?」
整個場面瞬間變得尷尬。
營地周圍群眾聽到這句話,全都眼睛睜大,連火都忘了繼續煮。
什麼意思?這位國王是打算蹭功勞還想分紅?
他明知道這場仗是亞伯蘭打贏的,但講話方式卻像是在說:
「哎呦,我們這次合作愉快,來,我分你一點。」
如果這場戲有旁白,一定會出現這句話:
「當你沒有出一兵一卒,卻想對半分勝利,那你不是國王,你是段子手。」
眾目睽睽之下,亞伯蘭沒有笑,也沒有客套。
他臉一沉,語氣堅定到可以劈開一座山:
「不必了。」
所多瑪王:「啊?呃……」
亞伯蘭眼神發出冷光,直接補一句名留青史的經典嘴砲:
「你的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
四周安靜到連螞蟻走過都聽得見。
他繼續說:
「免得你日後說,是你讓我亞伯蘭發財的。」
這不是耍高尚,這是防堵將來有人拿這事做文章。 亞伯蘭知道,一旦他收了所多瑪的財物,別人就會說:
「喔~原來亞伯蘭也不過如此,是靠聯盟起家的啦!」
不行,這場仗是神打的,他只是那支被神握住的劍。 他不能、也不願意讓人把榮耀歸給錯的人。
他最後補充說明:
「我不拿,不代表別人不能拿。那些與我一起出戰的朋友,幫過忙的,他們要拿回自己那份,沒問題。其他的,我一分不取。」
所多瑪王站在原地,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像剛被關在烤箱又丟進冰箱。 他張了張嘴,卻什麼都說不出,只能尷尬點頭稱是。
這一場「戰後分贓談判」,亞伯蘭用一句話打爆虛偽政治操作,把榮耀、乾淨、信仰、格局,全寫在一行火字裡:
「我不要你的施捨,我只要神的成就。」
榮耀歸給神
這一場勝利,亞伯蘭展現的不只是戰鬥力,更是他內心堅守的誠信與對神榮耀的尊崇。
他不是那種「贏了就開直播嗆聲」的贏家,更不是「拿完戰利品再上台謝謝神」的表面虔誠派。 他是真心從頭到尾都知道——這場仗,根本不是靠他自己打贏的。
他沒被掌聲沖昏頭、沒被財富遮住眼,更沒被敵人慘敗養大驕傲。 相反地,他選擇了最難的路:
收起戰功,轉身把榮耀推回天上。
別忘了,那可是四王聯軍欸!整個地區的軍事霸權欸! 亞伯蘭318人打爆了區域四大戰神,這種成就,放在現在早就上國際頭條、出NFT、出限量雕像、邀請TED Talk了。
但他不拿任何人情、不收任何財物,連所多瑪王硬塞的「一根鞋帶」都拒絕。
為什麼?
因為他知道,真正的祝福,不是人給的,而是神給的。
當別人還在「要不要答應王的條件」這種利益盤算裡打轉時,亞伯蘭已經進入更高層次的自由。
他的心裡有一個清楚的選擇:
我要的不是財產,而是記得是誰打這場仗。
所以他乾脆利落地拒絕了所有人的巴結,堅持把焦點重新導回神。
那不是驕傲,是清醒;不是宗教,是榮耀管理。
這位信心之父,在整場戲結束後沒有站在聚光燈下,而是走下舞台,把掌聲留給那位真正的主角。
這才是最帥的退場方式。
Punchline:能贏一場叫勇氣,能退場才叫格局。
「真正強大的人,不是戰場上大獲全勝的人,而是懂得把榮耀歸給神的人。」
因為你知道嗎?會打仗的很多,會打完還能謙卑收刀的——稀有物種。
有些人一贏,就忍不住開始立傳記、發限動、請媒體採訪,還順便開個 Podcast 分享「我的勝利心法五部曲」。
但亞伯蘭不是這種人。
他不是沒成就,而是太清楚這勝利根本不是靠自己撐起來的。
他靠的不是肌肉,也不是戰略,而是一個他自己都搞不清楚怎麼贏下來的神隊友。
他打完了、贏回來了,站在聚光燈底下那一秒,他選擇往後退,讓神站上去。
這才是王者操作,不搶神的鏡頭、不沾神的光。
你以為信仰很虛?錯。
其實最難的不是求神幫忙,是在你拿到結果之後,還能把功勞退回去。
真正的贏家,不是贏一次,而是贏了還知道誰才是源頭。
真正強的人,不是把對手打趴,而是能把自己擺低。
這個世界崇拜成功,但亞伯蘭教我們——成功不是你抓來的,而是神送的。
你能握住多久,決定在你能不能鬆手。
所以,下一次你贏了什麼,不管是一場考試、一場面試、一次翻身、一次奇蹟,記得這句話:
「真正強大的人,不是戰場上大獲全勝的人,而是懂得把榮耀歸給神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