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2510280001
#桔子卡片盒 #文獻筆記
#《低成本生活》 #存錢《低成本生活》的作者風野民說他原本以為「存錢是一件只有忍耐和克制的事」,但當他轉換念頭採取「前半個月不花錢,後半個月盡情揮霍」的做法後,就深刻的感受到「原來只要大概給自己一個花錢的時機,就能減少許多浪費,而且讓花錢變成更讓人期待。」(p60)
風野民提供的實際做法是,在前半個月裡,要將支出控制在只買基本所需的食材等東西,等到後半個月就可以把預算花在想花的地方。
他表示,這並不是他個人獨創的方法,而是從網路報導中看到後,再發展出自己做得到的形式。
第一週:把重心擺在工作、打掃、整理家務上,基本上都是靠家裡現有的東西來生活。
第二週:靠家裡現有的東西來生活,同時開始規劃接下來的後半個月要把錢花在什麼地方。
第三週:開始把錢花在想花的地方。
第四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風野民的做法,可說是一種利用延後滿足來達成的存錢效果。
前兩週,認真工作,整理個人與生活週遭,這些步驟可以幫助自己盤點現狀、覺察問題。如果現有的東西就可以解決問題,那就沒有必要新增無謂的開銷;但相對的,如果有什麼器物已經不堪使用了,那汰舊換新也是必要的行動之一。可以利用時間開始觀察有沒有合適的品項或消費的時機,說不定後兩週剛好有什麼折扣優惠,那就是最好的買點。
在風野民的規劃裡,有一個前提,就是每個月都要明確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可以花用,有多少必要開銷得預作準備,然後將這個月的錢分成三份:
1. 生活費(所有必要開銷)
2. 儲存(非必要不動)
3. 不時之需
先預留生活費,剩下的錢分別存入兩個帳戶,一個先不動,一個用來因應「不時之需」。
(這個做法現在大概需要調整了,因為太過頻繁轉出或轉入、提領,會有帳戶被鎖的風險。使用拉鍊袋或收納夾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生活費付完了,如果還有開銷,就從「不時之需」裡拿取。最好限定自己一個月只能拿取一次,如果沒有用到,就可再轉入儲存的那一份。
換句話說,這筆留作「不時之需」的預算,如果在前兩週發現有什麼需求,就可以在後兩週裡充分運用。如果什麼都不需要花費,那給自己吃點甜頭,自我鼓勵一下也是行的。畢竟儲蓄的部分已經預留了,剩下的錢想花就花,想用就用,都是自由自在的。
很多時候,在想購物的衝動當下先停住,不行動,之後或許就會發現自己並不真的那麼需要購買,說不定現有的東西裡也有很多可以替代運用的。「忍兩週」跟「不能買」相比,前者顯然輕鬆許多。
由此可見,只要妥切利用「前兩週、後兩週」的分界,充分掌握自己的錢和需求,思考,按規律用錢,長期下來,曲線存錢應非難事。
-----
風野民(2025)。《低成本生活》(原書名:低コスト生活,賴郁婷譯。)台北市:春天出版。
ISBN:978-957-741-9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