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之如飴」是近期生活消費的狀態。花多花少並非首要重點,當我選擇不同的消費程度,都能創造喜歡的生活型態時,換來的自由感使人身心舒暢。
一切來自於前幾個月聽到郝旭烈老師(郝哥)提到,工作負荷過大想減輕,就賺少花少;發現需求大於收入時,就去想辦法多賺一點錢。突然點醒我,本來人生該賺多少就沒有標準答案,甚至可以動態調整,選擇權在自己身上。
郝哥分享的概念,以前也曾聽過,為什麼這次卻令我鬆一大口氣?
越接近中年,心中時常盤旋著財務擔憂的聲音「月薪五萬仍成為下流老人」、「足夠財富才能承擔中老年的風險」、「安養院每個月三到五萬,上班族養不起父母」…加上近年通膨愈加明顯,每次外食或採買食材,真真實實感受到選擇更少、錢包被搶的無奈。前陣子看著上班午休時常去吃的自助餐店,從以往的偶爾大排長龍,變成每天排隊長度橫跨隔壁三個店面。錢變薄是大家共同的困境,都在努力精打細算,雖不孤單,仍感煎熬。
令我意外的是,目前以兼職工作為主,收入較先前專職少的我,身心狀態竟然更為清爽。回頭看前幾個月的我,發生許多荒謬卻真實反應擔心經濟到不行的狀態。剛開始兼職階段,說好要請另一半吃平價餐,要付錢時我竟然猶豫退縮,口袋像被繩子綁死般不想打開啊~事後冷靜想想,原來是承襲著專職階段的財務擔憂,總覺得應該賺多一點,盡量存錢,不然會很慘。事實上,收入支出我皆有紀錄管理,也持續定期定額買股投資,冷靜思考是生存無虞。郝哥的話,幫助我反思,固然現在賺得較少,我有花多少、想怎麼花的選擇,取回人生控制感,安撫了對於大環境等經濟相關的不確定性焦慮。
和另一半聊到收入、支出與生活型態選擇時,他希望哪天可以不為錢工作這麼累,我期盼工作和生活能平衡;我們都在意的是希望年紀越長,能擁有更多選擇工作與生活的自由。近幾年陸續送走親人當天使,對於時間支配的可能性,更有感觸,不只是想多陪伴我愛的人,也想留些時間給自己去探索人生,透徹玩一趟。
「拿到生而為人的門票,能好好呼吸,好好體驗人生,是多寶貴的機會。」跟朋友閒聊時,隨口說出很普通的話,意外發現自己眼眶含著淚。才深刻體認到對於生命還有好多有形、無形的部分想要去嘗試、挑戰、體會,但是走入中年時間、體力的有限將會越來越明顯,得謹慎揀選適合的去做。
選擇簡單生活,自煮多於外食,不僅吃的健康,花費也更少;前者滿足本身飲食清淡的喜好,後者減輕財務負擔,更懂得思考將錢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現在買食材,想的不是通膨相同花費能買得更少,而是在有限的預算,我運用錢創造豐盛美好。接受了誰都無法預知未來的現實,感謝焦慮好心提醒我要注意,保持固定紀錄財務,透過自煮感受更多對於生活的主導能力,日子越活越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