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周召開四中全會通過「十五五規畫」建議稿,會議公報涉及兩岸部分提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動祖國統一大業」。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27日表示,雖然只有短短兩句話,但推測「十五五規畫」對兩岸一定具有史無前例的重視與比重。而在明年3月全國人大拍板定案前,將是兩岸推動民間與社會交流的機遇期。張五岳指出,觀察四中全會公報及19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給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的賀電、24日透過全國人大立法紀念台灣光復,再到25日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講話中談及「統一後」的好處,「顯然北京在涉台議題做了很多近乎革命性的變革」。
政治評論員溫朗東在《94要客訴》節目中表示,近期有外國人投書至時代雜誌,呼籲美國要放棄台灣,背後可能都是中國策動。他認為時代雜誌的事件只是個開端,因為這些投書容易引起台灣注意,在台灣社會引起熱烈討論,未來類似的攻擊將會越來越多,台灣還是要保持防範。
(See:2025/10/27,聯合報,「北京涉台做了近乎革命性變革」 張五岳:未來數月是兩岸交流機遇期、三立新聞,中國通過十五五計畫!五個月內統治台灣?溫朗東:外媒投書只是開端)
中共四中全會對涉台顯做出革命性的變革!恐加速嘗試對台落實!
中共近日對台統戰動作頻頻,除了開辦「國務院台辦發言人」臉書,發布繁中內容要網友「了解對台工作」、還突然記念起「台灣光復紀念日」,現在,又連兩天透過新華社發文「談台灣」。根據「鍾台文」27日發布在新華社的最新文章,不僅再提國家統一,更稱統一後要實行「愛國者治台」。然而,對照港版國安法實施後、強推「愛國者治港」的香港,不但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排名跌至谷底,包括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等獄中良心犯更外界關注且援救焦點。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今日在立法院受訪痛批,所謂「愛國者治台」是把香港經驗推到台灣來,想要把台灣香港化。對中共效忠的人就可擔任官職,不對中共效忠的港人或民主派,就會被通通撲殺。
(See:2025/10/28,三立新聞,中共連兩日發文!稱統一後由「愛國者治台」 還畫醫療資源共享藍圖、中央廣播電臺,中國官媒提「愛國者治台」 陸委會:想把台灣香港化、自由時報,中共稱統一後推「愛國者治台」 陸委會示警:不效忠就會被撲殺)
前CIA分析師孟沛德(Peter Mattis)深入研究中共滲透,他的台灣「大弟子」余雪莉近日與前美國大使柯莉赴威斯康辛州議會作證,指與解放軍有關的順豐在威州擴展影響力,當地「天安快遞」正是順豐與統戰系統物流合作的產物。(See:2025/10/27,中央社,台灣研究員偕美前大使作證 揭中共在美建立後勤網絡)
英媒披露,美國情報單位2022年獲得情資指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曾提供技術給華為,而該技術被中國用於升級空對空飛彈射程,讓共機在潛在的台海戰爭中面對美國戰機時握有優勢。(See:2025/10/26,中央社,美情報揭中國用阿聯技術升級飛彈 強化共機在台海空優)
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嘗警示:「自由的代價是永恆的警惕。」 ("Eternal vigilance is the price of liberty.")
台灣唯有警惕,堅定信念、團結合作、及早預作準備,我們才能夠守住自由民主的邊界,不致於被專制的黑暗吞噬得之不易的光明!
中國「十五五」規劃「有為政府」!「國進民退」現象會更明顯!
中共20屆四中全會23日落幕。學者分析,「十五五」規劃的政企關係更強調「有為政府」,政府會在「高質量發展」中扮演領導者角色,預估「國進民退」現象會更明顯。而「開放」的意涵也與過去不同,變深化改革的一部分。政大國關中心舉辦「解讀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與紀念台灣光復八十週年」座談會,「十五五」規劃(第15個五年規劃,2026至2030年)是會中討論的重點之一。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峯分析,「十五五」強調有為政府,政府會在「高質量發展」上扮演戰略領導者角色,「國進民退」現象會更為明顯。(See:2025/10/27,中央社,中國「十五五」規劃 分析:國進民退會更明顯)
一個悄然蔓延的問題正困擾中國,並且逐漸侵蝕經濟命脈:「內捲」。中國在AI、再生能源、機器人技術等代表著未來的產業中,追尋全球主導地位之際,卻有不容小覷的另一部分產業陷入逐底競爭,可能演變成大範圍的停滯。這不是中國第一次處理產能過剩問題,前次主要通縮期間在大約10年前,但這次為何更為凶險?就連習近平的鐵腕都無法有效改善?(See:2025/10/28,金牛幫幫忙,經濟熱議》中國畸形的「內捲」亂象,為何連習近平的鐵腕也改不過來?)
中國現代的經濟路線演變:產能過剩,還國進民退,恐加速落幕!
習近平受國師林毅夫影響,堅持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政府可以撬動的資源有限,所以應該把有限資源配置給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這種行為就是產業政策」。習近平篤信實體經濟,因此,採取加大投資製造業及擴大出口,甚至為此提供龐大的新補貼和信貸的措施,造成產能過剩,這也造就因為缺乏投資導致今日內需不足、消費不振的後果。
正因林毅夫堅持「產業政策」才有「後發優勢」,這才導致如今的建設過度、債務過度、產能過度,如今,中國經濟遭到建設過剩、債務過剩、產能過剩等各種過剩的拖累,正在面臨著嚴重衰退的情況,因此,即便真心想要超越美國,恐怕都得再花數十年才有可能!
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的經濟政策,就是「中央集權體制」與「計劃經濟」,即以「公有制」為主體,採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這就是「毛澤東路線」。
中共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則提出與創立「改革開放」的經濟改革措施,可以總結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從「計劃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對象其實就是「毛澤東路線」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可稱為「鄧小平路線」。鄧小平因此被稱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
原本,"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終於讓中國擺脫"毛澤東的大躍進路線"。通過改革開放的努力,再遇上美日貿易戰的歷史契機,歷經第三代、第四代努力,中國甚至晉升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總算可謂是熬出頭了。
如今,第五代"國進民退"、"共同富裕"、"中國夢",竟幾乎重回"毛澤東的大躍進路線",而與"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背道而馳,甚至於正在加速經濟崩潰。無怪乎中國民間要封其為"總加速師"(See:總加速師- 維基百科)了!老百姓"辛辛苦苦幾十年",恐怕"一覺回到解放前(一無所有)"!
2024年,中國面臨著房地產崩盤、地方債務危機、勞動力減少、通貨緊縮、消費不振、投資不力、產能過剩、外資撤退等持續經濟低迷並將轉為經濟蕭條的危機時刻!這樣,2024年因此被認為將會是中國未來十年的最好一年!
事實上,從去年底到今年初,就一再有經濟學者提出,中國經濟疲弱,三駕馬車已拉不動中國經濟,中國可能淪於史詩級的最經濟大蕭條的困境!
論者因而嘗謂:中國即將到來的大蕭條之恐怖,今後20年 大家將有機會見證。 中國的蕭條,必將是史詩級別的,將會異常慘烈。(See:2024/12/22,大紀元,【網海拾貝】中國的蕭條,必將是史詩級別的)
如前所述,按目前的狀況來看,「經濟大蕭條」已經是「大勢所趨」!剩下的問題則是,「政治大變局」為何?因為:這政治大變局的幅度,將會決定經濟大蕭條的規模與程度!
要言之,中國經濟持續下行,經濟已經陷入嚴重衰退,要想不走入經濟大蕭條的困境,其當務之急,唯有如其經濟學家張維迎所提"還權於民"、"國退民進",才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