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聽到魔神仔的故事,會覺得很恐怖也很神奇,怎麼有人到山上就被迷惑了不見了?」
這個流傳在台灣山林的傳說,如今成為了成軍二十年、台語龐克樂團隨性 Random 第五張專輯《魔神仔 Mo-Sin-A》的核心,藉由「魔神仔」來形容這個時代裡行為怪異、不太順從社會規範、甚至正在迷惘的人們。隨性寫下團員與朋友們面對生活的不同價值觀,也希望這張專輯能陪伴每個聽眾,去尋找自己心中的價值與信仰。這次特別由團員阿拓親自操刀製作,當你聽完便會深刻感受到那個最純粹、最直球對決的隨性回來了!

「魔神仔」這個在台灣民間傳說中帶有神秘色彩的詞彙,成為了隨性樂團第五張專輯《魔神仔 Mo-Sin-A》的核心概念。隨性分享,最初是想以「信仰」為主題,但範圍過大,最終才以他們感興趣的「魔神仔」當作專輯名稱。
在隨性樂團的定義中,魔神仔用來形容「行為怪異、使壞或不太順從社會規範的人們」,相較於小時候對這類怪力亂神的恐懼、長大後覺得反派才帥、到懂事後對此敬而遠之,如今隨性的創作心境更像是尋求共生之道,他們認為,善惡不會是二元的,魔神仔其實就在你我之中,今天的佛可能就是明天的魔,反之亦然。與其一昧閃避,不如學著如何拿捏互動。

《魔神仔 Mo-Sin-A》這張專輯設計了一個鏡像對稱的情緒軸線,以開局的〈魔神仔〉與結尾的〈放水流〉,這個民俗意象作首尾呼應,說的是面對各種光怪陸離,如何從「要小心」變成「放輕鬆」的故事。
專輯前半張的〈堅疕〉、〈敢有法度〉、〈別再聯絡〉,他們討論社會上的怪象,分別就家庭、社會、感情的方面延伸為題,從用力對抗到無力改變,再到懷疑自己;直到〈傷心的台北市〉被全面擊潰的谷底作為中點。下半張則從耳語般的〈是按怎〉開始陪伴,無論多糟,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田椪花〉、〈信仰〉、〈善意的謊言〉則對應前半張的主題做出回應。在聲音設計上,也可以聽到前半張比較多 Program 驅動的聲響,就像是花花世界的魔神仔;後半張則是 Real play 為主,用他們自己的力量找到定位。
「堅定的信仰不是靠大聲嚷嚷,而是努力地在每天的生活中實踐。」對團員而言,這個心路歷程並不是放棄或不在意,而是更讓自己知道如何自處。

「台北不是一個適合灑狗血的地方。」許多創作者都寫過台北,隨性樂團的〈傷心的台北市〉則是想描繪一種壓抑的感受,他們在歌曲中堆疊拼湊樂句,卻少有明確的 Riff,象徵著台北看似什麼都有,但卻也都是走馬看花;他們特意調整音色,讓它比較壓抑、Lo-Fi,想表達雖然滿滿的絕望,但能做的選擇不是把吉他砸掉罵一聲「操你媽的台北」,而是只能坐在車裏不發一語的把音響轉得震耳欲聾。
為了「破圈」,隨性也首次在〈別再聯絡〉中嘗試與女聲合作,並以國語呈現。「本來是想說有幾種方向,一是寫華語、二是找年輕一輩的人來合作看看、三是找女聲合唱,蛋糕就說了小朋友才做選擇,我全都要。」團員笑說,有點擔心隨性四個中年大叔加一個年輕妹妹會有種迷因圖的感覺,所以找來了婷文合唱以外,也特別找了核果人的 YOSHI 和于喬一起玩,並大讚于喬打的鼓與大叔的語氣就是不一樣,帶來了許多年輕的氛圍。
開場曲〈魔神仔〉則找來了 GIGO 合作,團員們回憶起過往在台中一起胡搞金屬版 Coldplay 的〈Fix You〉,認為 GIGO 的風格彈性本來就很高,能夠完美融入隨性的台語龐克;把歌曲交給 GIGO 試錄的第一版 demo 回來後,大家也覺得已經很不錯了,後來錄音過程也很順利,大部分時間都在玩一些小 dubing、討論怎麼唱才比較白爛,團員也不忘再次感謝 GIGO願意來 feat。

對於核心歌曲〈信仰〉,樂團認為「信仰」具體是什麼可以指宗教、工作目標或愛情觀,對隨性來說,樂團的信仰就是對自己的作品要很真誠。他們認為搖滾是一種曲風,也是一種態度,更是他們的一種信仰。
他們在這首歌裡努力彈了段華麗 Solo,向那些堅持搖滾的人們致敬,但如同團名「隨性」一樣,他們也笑說「明天講的就完全不一樣其實也不太意外」,不過每個當下的「相信」還是非常有力量的,這也是這首歌最想說的事。
專輯結尾〈放水流〉選擇與 SKARAOKE 合作,這次隨性挑戰管樂,主要是覺得 SKARAOKE 最能呈現這首歌要的氛圍,團員們認為或許也是年紀和經歷相似的關係,不會有太小心謹慎或太用力賣弄的感覺,「這就是大叔的魅力!」

《魔神仔 Mo-Sin-A》的製作人由吉他手阿拓擔綱,阿拓本來就是隨性處理音樂的主要成員,但這次不同的在於,他們自己開始思考整張專輯的 A&R,因為大家希望能有新嘗試、也想保留隨性的特色,因此設計了軸線的變化,讓聽眾感受到前段不太適應,後段又本格回歸,不同以往都是把歌做完開始研究怎麼排序聽起來比較順,這次則是在編曲前就先將整個 Flow 定好,然後再根據每首歌定位去加入想嘗試的元素。
不過最大的困難是這次除了團員,還有約 20 位朋友參與製作,如此大規模製作在整合上非常手忙腳亂;另一個魔鬼細節是台語咬字,他們過去認為聽得懂就好、不會有歧意就可以給過,但這次在發音上很認真鑽研,請來老師們校正發音,結果一堆開口、閉口、促音、鼻音、濁音等等,團員笑說導致他們弄到連歌都有點不太會唱了。「本來以為錄到 Vocal 應該是最後一哩路了,結果這一哩路卡了好久⋯台語真的是博大精深⋯⋯。」

維持一個樂團二十年非常不容易,對隨性而言最大的動力就是產出作品本身,想辦法把事情變成自己覺得有趣的樣子,核心動力仍是出於大家都想這麼做,覺得做音樂真好玩,雖然也有壓力、焦慮或沒那麼好玩的部分,但目前為止好玩部分都是值得的;當然二十年來最大的改變是環境,他們也適應了各種現代的自己,效果器換了、造型變了、放了 program、曲風變多元了、技術也變好了,但不變的是自己還是自己,本質的部分大家都沒變。
對於現在年輕樂迷更願意因為音樂開始學習台語,隨性認為這是政府推動本土語言的成果,要先願意用、再來講求脈絡與正確,他們也一直盡量讓歌詞保持簡單易懂,再偷渡一兩個沒那麼常用的字彙進去,希望能達到活化語言的目的。

在製作專輯的過程中團員們各自「放水流」了哪些煩惱呢?
主唱/蛋糕:我是個容易焦慮的人,這首歌也算是寫給自己,把一些事情看淡,橋到船頭自然直。
吉他手/阿拓:放水流完美主義,有益身心健康。
貝斯手/卓杯:光是做完了就身心舒暢。
鼓手/含書:不去焦慮太遠的事,放寬心看人生。
曾自嘲二十週年專場是「四個四十歲的大叔演完整場已經是最猛橋段」,專場結束後感覺如何呢?
主唱/蛋糕:蠻開心,也蠻累的,沒想到真的辦到了!
鼓手/含書:有去日本真的要買合力他命 EX plus α,一定要「α」的嘿!
吉他手/阿拓:其實看不見之後的演出對我來說跟練團都差不多,目前還抓不太到如何去享受演出。但意外的演完一整場卻沒有很累,可能是不能跑來跑去的關係,也可能是含書上台前給的 B 群太有效了?
貝斯手/卓杯:到現在還是滿有成就感的!覺得對於可以繼續這麼幹下去多了一份信心!

請團員們各自推薦一首專輯中必聽的歌給初次認識你們的人!
主唱/蛋糕:〈別再聯絡〉。這首歌是隨性第一次與女性音樂人合作,也難得嘗試新曲風。
吉他手/阿拓:〈田椪花〉。eazy listening,適合新聽眾。
貝斯手/卓杯:〈放水流〉。很嗨!多角度的社會觀察,新時代的〈歡喜就好〉
鼓手/含書:〈傷心的台北市〉。做了很多 sound design 的細節,陪伴所有北漂惆悵的朋友。
⋱⋰⋱⋰.ᐟ.ᐟ.ᐟ About Turn!報 .ᐟ.ᐟ.ᐟ ⋱⋰⋱⋰
Instagram:@turnbao_
Turn!電台:https://reurl.cc/yRRXG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