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生物研究所》|讓化石說給你聽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誰能想到,

一本介紹「死光光」生物的書,

竟然能這麼有趣熱鬧?



raw-image

翻開這本《滅絕生物研究所》,

彷彿走進一間滿地泥土、

牆上掛滿奇怪骨頭的研究所。

裡面的導覽員無比親切幽默,

就像早餐店會叫你帥哥美女的阿姨,

他會告訴你,蠍子不只能活在沙漠裡、

世界上有燙衣板鯊魚、

哪隻動物只吃素食?

(這個就跟我明顯的不合)


🦖書裡的時間線從地球誕生一路延伸到第四紀,

光是「主角輪替」的速度,

就比串流平臺播劇速度還快。



raw-image

先來看看生物之王——奇蝦,

和長得像龍貓公車的怪誕蟲,

牠們讓科學家懷疑是不是外星生物來亂?


今泉忠明在書中用幽默筆觸解釋,

奇蝦跟現在的蝦子不大一樣,

牠全長可以達一公尺以上,

想想如果龍蝦吃到飽用得是這種蝦子,

老闆會虧本吧?

而且奇蝦長這麼大隻,

牠居然是吃軟的,不吃硬,

這告訴我們吃軟的才長得大嗎?(胡說)


而怪誕蟲完全迷惑了科學家,

甚至一度搞不清楚到底哪邊是上或下?



🦖隨著頁數推進,生物越來越高調,

裂口鯊有著分岔的牙齒,

基龍背部的帆居然是吸引異性用,

根本是二疊紀的孔雀來著!


raw-image

二齒獸長得超可愛,

露出兩顆牙齒看起來呆呆的,

登場時還強調「特技是挖洞」。

到這裡,突然發現,

我們根本進入「演化實境秀」。

每一頁都像一集短篇紀錄片,

有主角、有旁白、有一點八卦

(像異特龍居然吃自己的同伴),

還有有趣的QA小環節。


🦖今泉忠明的敘述功力在於,

他用這些生物串起了每個時代的生命節奏。

從寒武紀的爆發,到二疊紀的大滅絕,

再到三疊紀的復甦,

他讓「時間」成為書裡真正的主角。

當你翻到那條彩色的地質年代表時,

會覺得原來世界這麼久以來,都沒閒過。


🦖不過別被那些書裡可愛的畫面騙了,

書的主題其實是「滅絕」。

只是今泉忠明說故事的方式太有趣,

讓滅絕聽起來一點也不悲情。



raw-image

他寫異特龍時說,

「牠有時候會吃掉自己的同伴,」

像在幽默的吐槽古代八卦;

講水龍獸時又補一句:

「我是素食主義者唷!」

這些都讓我們在笑聲中理解一個嚴肅的概念,

物種會消失,不是因為弱,

而是環境比我們想像的更善變。


尤其像二齒獸、水龍獸那幾頁,

文字輕描淡寫的講著「牠們靠挖洞生存」,

「在極端環境中仍然倖存」,

卻道出了演化的本質,

活下來的,從來不是最強,

而是最懂得改變的那個。


這種帶點哲學味的笑點,

讓這本看似「給孩子」的科普書,

讀起來反而特別適合成年人療傷,

當代職場生態和三疊紀沒差多少,

只是我們挖的洞改成會議室。


🦖這本書的圖像設計非常棒,

每一跨頁都有明確的節奏,

生物大特寫+小漫畫+問答+地質年代表,

這樣的配置讓「知識」變得像

一頓可以邊吃邊笑的火鍋,

大塊的主食是插畫(滿足視覺),

配菜是小知識氣泡(補營養),

湯底則是時間軸(穩定結構)。


孩子在這本書看到的是「會說話的古生物」;

大人看到的,

則是一場關於「科學如何被修正」的示範。


例如怪誕蟲那頁就藏了一個科學史彩蛋,

早期研究者誤以為牠的「腳」是刺,

「頭」是尾,結果幾十年後被翻正。

這樣的故事比任何名人語錄都更勵志,

連古生物都能被誤會半世紀,

我今天寫錯幾個字不至於影響人類的持續發展吧?


🦖同樣的,

多數跨頁都讓人同時讀出兩層意義,

孩子學知識,大人學謙卑。

裂口鯊教我們「早期版本未必最完美」,

二齒獸提醒「換一個生存方式也不丟臉」,

基龍那張帆更像是演化的舞臺布幕,

每個看似奇怪的構造,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大家想過嗎?

其實每個化石背後都藏著「被看見的奇蹟」,

活著的時候得剛好埋進泥裡,

不能被吃掉、不能被壓爛,

還要經過幾億年的地層保護,

最後再被一個在荒野挖洞的研究員發現。

成為化石的機率是百萬分之一,

而被人類找到又是百萬分之一。

換算下來,大概跟中樂透頭獎

還要順便遇見真愛差不多。

(我相信後者的機率遠低於前者)


🦖今泉忠明把這「滅絕」寫得幽默又豐富,

像是在說,這些化石不是死物,

而是地球的記憶卡。

每翻一頁,就像在讀地球寫給自己的備忘錄:

「嘿,記得那段我嘗試做出魚的時期嗎?」


我們這一代不一定會成為化石,

但我們正在創造未來的考古現場。

也許幾千萬年後,

別的智慧物種會挖出殘留冰拿鐵的杯子,

然後想著:「這種生物是不是靠咖啡維生?」


🦖這本書讓孩子理解時間的長度,

也讓大人重新量出「自己」的尺寸,

在億萬年的時間裡,我們微不足道,

卻又剛好在見證地球的下個章節,

而且也讓我們可以理解,

對很久很久以後的智慧生物來說,

人類也只是長得漂亮一點的古生物。

(搞不好漂亮也沒有)


這本書像讓人邊笑邊思考的「生命考古秀」,

翻開每一頁,都像在挖掘地球的記憶。

恐龍的腳印、化石的紋路⋯⋯都在提醒我們,

滅絕從來不是結束,無知才會讓故事停滯。




《滅絕生物研究所》

作者|涌坂草平, 鳥越浩二, 森野トリ  

繪者|田川秀樹, 堀江篤史

譯者|劉子韻

出版|時報出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檸檬的家
81會員
533內容數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圖畫佔比較大的書籍。常有人說,繪本是給孩子看的,而我認為繪本沒有年齡的限制,它只是眾多書籍類型中的一類。字數越少的書籍,想要傳遞訊息越不容易。所以。我想在這個專題中介紹我喜歡的繪本,和所有人分享。
檸檬的家的其他內容
2025/10/15
有些書, 在打開之前你就知道,它會讓世界慢下來。 💛封面上, 一個孩子背對著我們站在草地上, 仰頭望向被黑暗包圍的太陽。 黑暗的邊緣閃著金色羽光, 如同呼吸的邊界。 粉橘和深綠交疊出奇異的靜謐, 光與影彼此滲透,像在輕聲對話。 這是天文現象,也是時間暫停的瞬間, 一
Thumbnail
2025/10/15
有些書, 在打開之前你就知道,它會讓世界慢下來。 💛封面上, 一個孩子背對著我們站在草地上, 仰頭望向被黑暗包圍的太陽。 黑暗的邊緣閃著金色羽光, 如同呼吸的邊界。 粉橘和深綠交疊出奇異的靜謐, 光與影彼此滲透,像在輕聲對話。 這是天文現象,也是時間暫停的瞬間, 一
Thumbnail
2025/09/16
💧故事還沒開始, 封面就已經悄悄說出一切。 在深色洞穴的黑背景中, 一塊鐘乳石從上方垂下, 一棵石筍從地底冒出,兩者遙遙對望, 中間只隔著一滴尚未落下的水珠。 這滴水是主角彼此間唯一的連結, 它代表時間,也代表靠近。 圖像沒有多餘的動作或顏色, 卻像一場安靜的約定,
Thumbnail
2025/09/16
💧故事還沒開始, 封面就已經悄悄說出一切。 在深色洞穴的黑背景中, 一塊鐘乳石從上方垂下, 一棵石筍從地底冒出,兩者遙遙對望, 中間只隔著一滴尚未落下的水珠。 這滴水是主角彼此間唯一的連結, 它代表時間,也代表靠近。 圖像沒有多餘的動作或顏色, 卻像一場安靜的約定,
Thumbnail
2025/08/17
🐬星期天,我們來看有趣的書。 這本書每翻一頁就會遇見一位奇特的生物, 牠自豪的展示自己的「必殺技」, 工程師、科學家們立刻把這招抄到筆記本裡, 準備把它搬進實驗室,變成自己的偉大發明。 從泡泡浴到義肢,從飛機到能源, 沒有一定的次序、也沒有由淺到深的難度, 可以挑著自己有興趣
Thumbnail
2025/08/17
🐬星期天,我們來看有趣的書。 這本書每翻一頁就會遇見一位奇特的生物, 牠自豪的展示自己的「必殺技」, 工程師、科學家們立刻把這招抄到筆記本裡, 準備把它搬進實驗室,變成自己的偉大發明。 從泡泡浴到義肢,從飛機到能源, 沒有一定的次序、也沒有由淺到深的難度, 可以挑著自己有興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有夠好運🍀🍀🍀 Kuma要來分享之前入手的好物🎁 以及輕鬆讓自己平時可以加薪的好方法👍 🎞️創作者必備這神助攻好物 身為Youtuber影音創作者(如果還不認識我的朋友😆歡迎去訂閱我的YT:熊星人Kuma), 影片素材檔案多到爆炸是日常💥 以前出門旅拍,
Thumbnail
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有夠好運🍀🍀🍀 Kuma要來分享之前入手的好物🎁 以及輕鬆讓自己平時可以加薪的好方法👍 🎞️創作者必備這神助攻好物 身為Youtuber影音創作者(如果還不認識我的朋友😆歡迎去訂閱我的YT:熊星人Kuma), 影片素材檔案多到爆炸是日常💥 以前出門旅拍,
Thumbnail
平時較沉默內斂的小齊,因為對自然和恐龍感興趣,課堂中對於 Bonnie 老師的提問瞬間秒答,讓同學都對他的表現驚喜又佩服!
Thumbnail
平時較沉默內斂的小齊,因為對自然和恐龍感興趣,課堂中對於 Bonnie 老師的提問瞬間秒答,讓同學都對他的表現驚喜又佩服!
Thumbnail
登登── 本隕石坑,開坑以來最奇葩的腦洞,登、場、啦!
Thumbnail
登登── 本隕石坑,開坑以來最奇葩的腦洞,登、場、啦!
Thumbnail
看到網路上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想說暢銷書單上很難得會有推薦生物學的書,不知道有什麼過人之處嗎? 更有趣的是書名強調「感人」二字,那真的勾起我的好奇心,生物學這種應該是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的科學,用有趣、新奇、驚訝都還能想像,但用「感人」來形容?
Thumbnail
看到網路上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想說暢銷書單上很難得會有推薦生物學的書,不知道有什麼過人之處嗎? 更有趣的是書名強調「感人」二字,那真的勾起我的好奇心,生物學這種應該是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的科學,用有趣、新奇、驚訝都還能想像,但用「感人」來形容?
Thumbnail
這本立體書利用很多翻、拉、轉、立體化的設計,吸引孩子動手操作,插圖也非常美,在賞書、玩書中,瞭解昆蟲知識。
Thumbnail
這本立體書利用很多翻、拉、轉、立體化的設計,吸引孩子動手操作,插圖也非常美,在賞書、玩書中,瞭解昆蟲知識。
Thumbnail
本故事描述了一位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實驗進行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他與火山蟲之間奇幻互動的故事。
Thumbnail
本故事描述了一位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實驗進行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他與火山蟲之間奇幻互動的故事。
Thumbnail
兩個孩子最近迷上了恐龍,有天從圖書館借來了一本「兒童恐龍大百科」,裡面不僅有恐龍圖片,還有考古生物學家重組恐龍的骨骼化石圖片....
Thumbnail
兩個孩子最近迷上了恐龍,有天從圖書館借來了一本「兒童恐龍大百科」,裡面不僅有恐龍圖片,還有考古生物學家重組恐龍的骨骼化石圖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