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在空總,也就是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旁邊而已。
在空總還在整備的時候,我一度覺得非常期待社會創新的展覽內容,不過那天去剛好沒什麼展覽。
說這麼多其實我那陣子非常投入於社會創新的概念,還做了相關的專案。
「非財務目標領導財務目標」社會創新組織是什麼概念
理想 |________|_________| 金錢
NPO 社創組織 公司
可以把這張圖視為愛情和麵包的【光譜】
比起一般公司,社會創新組織多一個「非財務目標」,而理想如何達成?
在最左端是非營利組織(NPO),它追求的核心是理想與社會價值,例如弱勢照顧、環境永續、教育推廣等。
在最右端是一般企業,追求的是獲利最大化,理想若有,也可能是增加公司附加價值的手段之一(大略而言,當然一定也有很有理想的公司,那可能會偏光譜的左邊)。
而中間的灰色地帶,就是社會創新組織:它既有企業的經營理性,又有社會使命的理想性。

有朋友說像什麼非營利組織的創辦人,我笑了!
聽起來一切都很美好,對吧?
和藝術一樣,過度美好的通常都有陷阱。
理想與現實的張力:「非財務目標領導財務目標」
賺錢是手段,不是方向盤。但現實中常有危險的滑坡——理想與金錢拉扯太久,就變成「多頭馬車」:理想太強,忽略財務現實 → 無法永續;財務太強,稀釋使命 → 成為普通公司。
社會創新組織,有些管理學的書可能會用B型企業(B Corporation)的詞,台灣一度稱為社會企業,總之以上報告~
-
最後,社會創新實驗中心有事再去辦就好,平常應該是不用特別去,隔壁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可以另開一篇做講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