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面所記錄之內容,為本人利用 AI 工具輔助檢視個人投資所產生的筆記,內容由 AI 自動生成,僅供參考與學習使用,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買賣推薦。相關數據與觀點可能與實際狀況有所出入,重要資訊仍建議自行查證。所有投資決策應由使用者自行評估風險與後果,本人對任何依據本內容所為之投資結果概不負責。
財報開出 Fiserv (FI) 暴跌44%、Stride (LRN) 暴跌54%,此篇希望透過分析 LRN,當投資人在投資高成長類型的公司時,爆雷前應該留意什麼,如何降低損失。

Note: YTD (Year-to-Date) stock price trend. Data for reference only.
📌 投資日記
1. 買入理由:- 股價暴跌逾 50%,市場恐慌性超賣,估值修正 。
- 職業學習的長期結構性需求並未消失 。
- 財務體質健康,淨現金充足 。
2. 投資目標與持有策略:
- 短期交易:搶反彈,賭「平台實施不順」為一次性事件 。
- 中期持有:危機入市,等待管理層信譽修復。
- 長期持有:須確認 SEC 調查結果無重大衝擊 。
3. 關鍵觀察指標:
- Q2 營收: 能否落在 $6.2 億至 $6.4 億的下修後指引區間 。
- FY26 營收: 全年營收能否達到 $24.8 億至 $25.55 億的最新目標 。
- 毛利率: 是否能守住 Q1 的 39% 水平 (CFO 已預警將低於 FY25) 。
4. 風險與注意事項:
- 管理層信譽:承認意外流失 1.0-1.5 萬名學生,數據可信度存疑 。
- SEC 調查 :指控涉及誇大註冊人數,若屬實恐有鉅額罰款 。
- 營運風險:平台問題可能非一次性,CFO 承認將產生額外費用 。
5. 補充筆記:
- LRN 是 Seeking Alpha 網站年度推薦選股,因此有列為觀察名單。這次事件讓我驚覺,即便手中有獲利達100%的高成長股,很可能在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 語音摘要
第一部分:營運核心與策略分析 (Core Operations & Strategic Analysis)
公司概況與營運剖析 (Company Overview & Operational Breakdown)
公司簡介
Stride, Inc. (NYSE: LRN),前身為 K12 Inc.,成立於 1999 年,是美國教育科技 (EdTech) 領域的先驅之一。公司最初專注於為 K-12 學生提供全日制的線上課程,現已轉型為一個綜合性的終身學習平台。其使命是透過科技賦能的教育解決方案,幫助學習者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從幼兒園到職業生涯)充分發揮潛力。
核心產品與服務分析
Stride 的營運結構主要分為兩大核心板塊,這對於理解其投資論述至關重要:
- 通識教育 (General Education): 這是 Stride 的傳統基礎業務。它為 K-12 學生提供全日制的、以公立學校為主(通常是特許學校, charter schools)的線上和混合式學習解決方案。此業務的營收主要來自學區和州政府根據學生註冊人數提供的按人頭撥款 (per-pupil funding)。
- 職業學習 (Career Learning): 這是 Stride 近年來的核心成長引擎,也是市場高度關注的焦點。此業務解決了教育與就業之間的「技能差距」(skills gap) 痛點,被視為傳統四年制大學之外的、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路徑。此業務進一步細分為:
- 中學-高中 (Middle-High School): 將職業技能課程(如 IT、健康科學)整合到 K-12 課程中,使學生在畢業時即具備入門級的職業能力。
- 成人 (Adult): 透過旗下的專門品牌(例如 Medcerts 和 Tech Elevator)1,為成年學習者提供高需求的職業技能認證和培訓項目,專注於軟體工程、醫療保健和 IT 等領域。
在 2025 年 10 月 28 日的財報發布前,Stride 的股價在過去一年中飆升了 125.8%,其背後的核心驅動力正是市場對其「職業學習」業務高增長的預期。
商業模式與營收來源 (Business Model & Revenue Streams)
獲利模式
Stride 的核心商業模式可被定義為「學校即服務」(School-as-a-Service, SaaS)。公司提供一個完整的技術和服務堆疊,包括專有課程、線上學習管理系統 (LMS)、學生資訊系統、註冊、管理及教學支援服務。其主要收入來自於與公立學區、特許學校董事會簽訂的服務合約,收入根據所服務的學生註冊人數計算。
營收拆解 (基於 2026 財年 Q1 財報)
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的第一季財報數據,清晰地展現了公司的「雙引擎」特性:
- 通識教育 (General Education):
- 營收:$3.631 億
- 註冊人數:137,700 人
- 註冊人數年增長:5.2%
- 職業學習 (Career Learning):
- 總營收:$2.578 億 (其中,中學-高中 $2.415 億,成人 $1,630 萬)
- 總註冊人數:110,000 人
- 註冊人數年增長:20.0%
這些數據證實了市場的投資論述:雖然通識教育在學生基數上仍佔多數,但職業學習高達 20% 的註冊人數增長(相較於通識教育的 5.2%)才是 Stride 的核心成長故事。這也解釋了為何後續的指引崩潰(詳見第四部分)會引發如此劇烈的市場反應,因為它直接打擊了公司估值最高、增長最快的引擎。
目標市場與成長策略 (Target Market & Growth Strategy)
Stride 瞄準的是在 COVID-19 疫情後對靈活、個性化和職業導向教育的結構性轉變。管理層在崩盤前的核心策略是利用其在 K-12 通識教育領域的龐大規模和成熟的營運經驗,交叉滲透到利潤更高、增長更快的職業學習(特別是成人職業培訓)市場。
經營團隊與公司治理 (Management & Governance)
CEO 分析
James Rhyu 自 2021 年 1 月起擔任 Stride 的執行長 (CEO)。Rhyu 先生的職業背景主要集中在財務和企業控制領域,他曾擔任 Dow Jones & Company 的財務高級副總裁 (SVP of Finance) 以及 Sirius XM Radio 和 Graftech International 的企業總監 (Corporate Controller)。
Rhyu 先生深厚的財務背景有力地解釋了 Stride 在 2023 至 2025 財年期間所展現出的卓越利潤率擴張和營運槓桿(詳見第二部分)。然而,此次 Q1 FY26 的崩盤事件也暴露了一個潛在的盲點:由財務驅動的領導層可能低估了核心技術平台營運的複雜性。財報電話會議中承認的「平台實施(implementations)不順利」 是一次純粹的營運失敗,這與 Rhyu 先生的財務專長形成了鮮明對比。
公司治理
根據公司 2025 年的股東會委託書 (Proxy Statement, DEF 14A),分析師的關注點在於高管薪酬結構 與股東長期利益的一致性,以及董事會的獨立性。
產業前景與競爭格局 (Industry Outlook & Competitive Landscape)
產業前景
線上教育市場在疫情後已進入「新常態」,需求從臨時應急轉變為家庭和學區的結構性選擇。然而,該行業面臨高度的監管審查,特別是在學生資金、教學質量和營利性教育機構的營運方面,這始終是 Stride 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
競爭優勢 (Moat) 分析
市場一度認為 Stride 的護城河來自其「規模」和「龐大的課程目錄」。然而,2025 年 10 月 28 日的財報電話會議無情地戳破了這個假設。
管理層承認,一次「平台升級」的失敗導致了「更高的提款率 (higher withdrawals)」,造成 10,000 至 15,000 名學生的意外流失。這一事實證明,Stride 客戶(學生和家庭)的「轉換成本」(switching costs) 非常低。當面臨技術摩擦時,他們可以並且確實輕易地離開了。這表明 Stride 的護城河並不在於其內容(內容已商品化),而在於其平台的可靠性——而這個平台剛剛被證實是極其脆弱的。
競爭對手分析
Stride 的競爭格局非常分散,其威脅來自:
- 傳統的實體公立和私立學校。
- 其他教育管理組織 (EMOs)。
- 新興的 EdTech 平台,如 Chegg、2U (已被 edX 收購) 和 Coursera。
第二部分:財務品質與營運效率 (Financial Quality & Operational Efficiency)
財務報表分析 (Based on 10-K & 10-Q Filings)
歷史業績趨勢:營運槓桿的黃金時代
要理解此次崩盤的嚴重性,必須先理解 Stride 在崩盤前所講述的「營運槓桿」故事是多麼成功。透過分析其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的 Form 10-K 和 2025 年的 Form 10-K 1 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清晰的利潤擴張圖景。
表格 1:Stride, Inc. 歷史財務摘要 (2023 - 2025 財年)
(單位:百萬美元)

(註:2025 財年完整 10-K 文件 1 的可用摘要僅提供了營收和現金流量數據。)
僅觀察 2023 財年至 2024 財年的數據,營收增長了 11.0%,而營業利益增長了 50.8%,淨利潤更是增長了 61.0%。這種利潤增長速度數倍於營收增長速度,是「學校即服務」 商業模式營運槓桿的典型體現。正是這個被財務數據證實的、強大的盈利故事,支撐了公司 125.8% 的股價漲幅。
非公認會計原則 (Non-GAAP) 指標
公司在財報中一貫強調 Adjusted Operating Income(調整後營業利益)和 Adjusted EBITDA(調整後稅息折舊攤銷前利潤)。這些指標通常排除了股權激勵和收購攤銷等非現金支出。
資產負債與償債能力 (Balance Sheet & Solvency)
資產負債表狀況 (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
根據最新的 10-Q 報告數據: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5.184 億
- 現金及有價證券總額:$7.496 億
- 長期債務(1.125% 可轉換高級票据,2027 年到期):$4.20 億
Stride 擁有非常健康的淨現金部位(現金及有價證券總額 $7.496 億,遠高於 $4.20 億的長期債務)。其債務/權益比 (Debt-to-Equity) 僅約 0.31,利息保障倍數 (Interest Coverage Ratio) 亦十分強勁,表明公司財務狀況穩健。
這一點至關重要:Stride 股價 54% 的崩盤絕非由流動性危機、資不抵債或破產風險引發。這是一次純粹的「股權故事」(equity story) 的崩潰。市場對其未來增長 ("G") 和盈利質量 ("E") 投下了壓倒性的不信任票,導致其市盈率 (P/E) 倍數的極端壓縮。
經營效率指標 (Operational & Capital Efficiency)
投入資本回報率 (ROIC)
在崩盤前,Stride 的經營效率指標堪稱典範。其投入資本回報率 (ROIC) 約在 14.05% 至 15.98% 之間,且近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這一指標曾是其高質量護城河的關鍵量化證明,表明公司能以高效率將資本轉化為利潤。
現金流量分析 (Cash Flow Analysis)
在 Q1 FY26,公司報告營運現金流 (Operating Cash Flow) 為淨流出 $1.958 億。管理層將此歸咎於「第一季度的季節性」,這在教育行業的註冊週期中是常見現象。然而,鑑於公司同時承認的營運失敗和學生流失,投資者必須保持警惕,懷疑這種「季節性」是否掩蓋了因客戶「提款」(withdrawals) 加劇而導致的現金消耗。
第三部分:市場情緒、法人與內部人動向 (Market Sentiment, Institutional & Insider Activity)
機構法人持股動向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Trends)
(註:根據分析框架,此處應分析 Form 13F 文件,以判斷頂級基金在 Q1 財報前的持股變化,判斷「智慧錢」的流向。此資訊未在提供的研究材料中詳細披露。)
賣空數據與市場情緒 (Short Interest Data & Market Sentiment)
財報前的空頭情緒
市場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在 10 月 28 日財報發布前,空頭已在積極佈局。FINRA 數據顯示,10 月中旬的賣空量佔總成交量的比例異常高,例如在 10 月 9 日至 17 日期間,多日的賣空成交比例(Short Volume Ratio)超過 60% 甚至 70%。這表明市場上已有大量資金在押注 Stride 股價將下跌。
「空頭論點」核心:SEC 投訴
空頭的底氣來自一個關鍵的外部事件:2025 年 10 月 9 日(即財報發布前三週),新墨西哥州的 Gallup-McKinley 學區被報導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提交了針對 Stride 的正式投訴 2。
這份投訴的核心指控極其嚴重 2:
- 誇大學生註冊人數 (Student Enrollment Inflation): 指控 Stride 為了增加收入,將「從未正式開始」或「連續缺席至少十天」的學生仍計入有效的註冊人數。
- 犧牲品質換取利潤 (Teacher Ratios and Licensing): 指控 Stride 故意提高師生比(即每個老師管理更多學生)並僱用「大量未獲充分許可」(insufficiently licensed) 的教師,以壓低營運成本。
- 市場操縱 (Market Manipulation): 指控 Stride 利用上述做法人為地壓低成本、誇大利潤,以達到拉抬股價的目的。
風險的複合效應:SEC 投訴的「引爆劑」
這份 SEC 投訴是理解此次崩盤嚴重程度的關鍵背景。它為市場提供了懷疑 Stride 營運數據真實性的「彈藥」。
在這種充滿懷疑的背景下,管理層在 10 月 28 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承認因「平台實施不順利」 導致「提款率 (withdrawals) 上升」,進而造成「10,000 到 15,000 名學生」的意外流失。在空頭和持懷疑態度的投資者耳中,這聽起來就像是管理層對 SEC 指控的非自願證實。
市場的邏輯鏈是毀滅性的:「管理層所說的因『技術問題』而『退出』的 10,000 多名學生,是否就是 SEC 投訴中所說的那些本就不應被計入的『幽靈學生』?『技術問題』是否只是管理層用來掩蓋他們數字造假的藉口?」
因此,導致 54% 崩盤的,不僅僅是糟糕的未來指引。而是「糟糕的指引」疊加並看似證實了「潛在的欺詐指控」,這種組合才引發了毀滅性的恐慌性拋售。
內部人與大股東交易 (Insider & Major Shareholder Transactions - Form 4)
CEO 賣出
根據 Form 4 文件,CEO James Rhyu 在 2025 年 8 月 19 日出售了 13,961 股 Stride 股票。
重要的是,此次出售是根據 Rule 10b5-1 計劃執行的,該計劃早在 2024 年 12 月 2 日就已採納。這意味著該交易是預先安排的,在法律上並非基於 CEO 對即將到來的營運災難的內幕消息。
然而,從投資者觀感 (optics) 來看,這極具負面性。在公司承認(或「發現」)將導致其全年指引崩潰的重大營運失敗的前兩個月,CEO 仍在市場上出售股票。無論其合法性如何,這都嚴重打擊了投資者對管理層透明度和誠信的信心。
第四部分:【特別章節】財報解剖:從表面勝利到敘事崩潰 (Special Section: The Anatomy of an Earnings Collapse)
2025 年 10 月 28 日,Stride 發布的 2026 財年第一季 (FY26 Q1) 財報,是「業績超標,股價崩盤」(beat-and-plunge) 的經典案例。
財報前的敘事:為完美定價 (The Pre-Earnings Narrative: Priced for Perfection)
在財報發布前,LRN 是一支炙手可熱的明星成長股,過去一年的總股東回報率高達 125.8%。市場的敘事非常清晰:這是一家以穩定的通識教育為基礎、以高增長的職業學習 為引擎、並已證明其具備強大營運槓桿 的 EdTech 領導者。
分析師的共識預期 (Consensus) 反映了這種樂觀情緒,預計 Q1 營收約為 $6.15 億至 $6.165 億,調整後每股收益 (Adjusted EPS) 約為 $1.23 至 $1.26。
「業績超標」:Q1 FY26 財報的煙霧彈 (The "Beat": Q1 FY26 Results - A Red Herring)
Stride 當晚發布的財報,標題為「強勁的需求推動增長」(Strong Demand Drives Growth) 3。從表面數據來看,這確實是一份強勁的、超出預期的報告。
表格 2:LRN Q1 FY26 業績 vs. 分析師共識 (The "Beat")

關鍵營運指標 (KPIs) 同樣亮眼:總註冊人數年增 11.3%,而核心的職業學習註冊人數更是飆升了 20.0%。
如果只看這些數據,股價似乎應該上漲。但市場的目光顯然越過了這些「過去式」的數據。
「股價暴跌」:摧毀一切的未來指引 (The "Plunge": The Guidance That Halted the Market)
在亮眼的 Q1 數據之後,管理層發布了災難性的第二季 (Q2) 和 2026 全財年 (FY26) 的未來指引 3。
表格 3:LRN Q2 & FY26 未來指引 vs. 分析師共識 (The "Miss")

Q2 指引未達標已是利空,但真正的「炸彈」是全年指引。管理層指引的中點 ($25.175 億) 比市場一致預期的 $26.7 億 低了超過 $1.5 億。
鑑於 Stride 的 Q1 業績剛剛超出了預期,這意味著管理層預計在 2026 財年的剩餘三個季度(Q2-Q4)中,其業績崩壞的程度將遠超 $1.5 億,才能抵銷 Q1 的超額完成。這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毫不含糊的訊號:公司面臨的問題不是一個小小的「失誤」(blip),而是 FY26 全年業務的根本性崩潰。
管理層的解釋 (財報電話會議):營運災難的全面坦白
在隨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CEO James Rhyu 和 CFO Donna Blackman 被迫揭開了業績超標背後的營運災難:
- 營運失敗 (The Operational Failure): Rhyu 先生承認,為新學年準備的關鍵「平台升級」和「實施 (implementations) 並未如我們預期的那樣順利」。
- 直接衝擊 (The Direct Impact): 這次技術失敗直接導致了災難性的客戶反應:「更高的提款率 (higher withdrawals) 和更低的轉化率 (lower conversion rates)」。
- 量化損失 (The Quantified Damage): Rhyu 先生被迫量化了損失,具體指出這導致了「比預期少了大約 10,000 到 15,000 名」的學生註冊。
- 利潤警告 (The Profit Warning): CFO Donna Blackman 補上了致命一刀,她證實:「我們現在預計全年毛利率 (gross margins) 將低於 2025 財年」。這句話直接打破了 Stride 過去幾年賴以生存的「營運槓桿」故事(如第二部分所述)。
- 敘事殺手 (The Narrative Killer): 最後,CEO Rhyu 發表了正式終結 Stride 高增長地位的聲明:「我們預計不會出現過去幾年那樣的『年內註冊人數增長』(in-year enrollment increases)」。
華爾街的判決:恐慌性拋售與降級
市場的反應是即時且殘酷的。該股在盤後及次日交易中暴跌超過 50%,市值蒸發一半以上,股價跌至 $76.01。
分析師迅速作出反應,這不是一次微調,而是一次徹底的「價值重估」(re-rating):
- Morgan Stanley 將目標價從 $159 大幅下調至 $130。
- BMO Capital 不僅將目標價下調至 $108,還直接下調了股票評級 (downgrade)。
在 24 小時內,LRN 的身份從「高增長 EdTech 寵兒」轉變為「營運失敗、面臨 SEC 調查、增長停滯」的「問題股」。
第五部分:投資教訓與未來展望 (Investor Lessons & Synthesized Outlook)
此次 Stride 股價的史詩級崩盤,為所有成長股投資者提供了深刻且代價高昂的教訓。
投資者教訓:從 LRN 崩盤中學到的 5 堂課
- 未來指引的至高無上性 (The Primacy of Guidance)對於一支在一年內上漲 125% 的成長股,其估值完全建立在對未來高增長的預期之上。過去的業績(Q1 的 "beat")幾乎無關緊要。當未來指引(FY26 全年營收 3)崩潰時,無論過去的 EPS 數據多麼亮眼,股價都將崩潰。
- 營運風險就是財務風險 (Operational Risk is Financial Risk)一次「平台升級」 聽起來像是一個枯燥的 IT 問題,容易被投資者忽視。但對於 Stride 這樣的科技服務公司,這個 IT 問題直接轉化為一個 $1.5 億美元的營收黑洞(如 Insight 8 所述)和一次致命的毛利率下調警告。在科技股中,技術平台的可靠性就是核心的財務指標。
- 信任的不對稱性 (The Asymmetry of Trust)Stride 花了數年時間,透過持續超預期的財報,才讓市場相信其「營運槓桿」和「職業學習」 的增長故事。然而,管理層僅用了一次財報電話會議,承認了營運失敗和學生流失,就徹底摧毀了這種信任。信任的建立是緩慢的,而崩潰是瞬時的。
- 風險的複合效應 (The Compounding Effect of Risk)SEC 的投訴 2 本身可能只是「乾柴」。管理層承認的 10,000-15,000 名學生「提款」 本身可能只是「火花」。這兩個事件單獨存在時,或許只會導致股價修正。但當它們結合在一起(如 Insight 6 所分析),「欺詐指控」與「營運承認」相互印證,就引發了一場無法控制的信心大火。這教導投資者:永遠不要忽視外部的(如監管、法律)負面信號,即使公司當前的財務數據看起來很完美。
- 關注非財務的營運 KPI (Watch the Non-Financial KPIs)財務數據(營收、EPS)是滯後指標 (lagging indicators)。真正的領先指標 (leading indicators) 是營運 KPI。在此次事件中,「提款率上升」和「轉化率下降」 是預示未來營收 (指引) 崩潰的「礦坑裡的金絲雀」。
成長潛力與機會點 (Bull Case)
- 價值陷阱還是黃金坑? 股價從 $150 美元上方跌至 $76 美元。如果市場反應過度,且這確實是一次性的營運失誤,那麼這裡可能存在深度價值。
- 基本面需求仍在: 社會對「職業學習」 和靈活教育模式的結構性需求並未因 Stride 的一次 IT 失敗而消失。
- 強勁的資產負債表: 公司擁有超過 $5 億美元的淨現金,有充足的財務資源來修復平台、安撫客戶並度過危機。
- 多頭論點: 買入 LRN 的前提是,投資者必須相信 (1) 平台問題是暫時的、可修復的;以及 (2) SEC 的指控是誇大其詞或不實的,公司的核心註冊人數基本真實。
營運挑戰與潛在風險 (Bear Case)
- 信任破產: 管理層(特別是 CEO Rhyu)的信譽已降至冰點。在未來 12-18 個月內,市場將對其發布的任何數據和承諾持懷疑態度。
- SEC 調查升級: SEC 的投訴 很可能因為管理層「承認」大量學生流失 而獲得更多支持。最壞的情況可能包括巨額罰款、管理層變動,甚至財務重述。
- 技術債 (Technical Debt): 此次失敗 可能不是一次性的「錯誤」,而是揭示了 Stride 的底層技術架構已經過時,無法支持其現有規模,需要投入巨額資本進行徹底改革。
- 品牌受損與競爭: 平台不穩定的消息將嚴重損害 Stride/K12 品牌,競爭對手 將趁機搶奪其學生和學校合作夥伴。
分析總結 (Analyst's Summary): 核心辯論點
Stride (LRN) 的未來現在取決於一個核心問題的答案:
「2025 年 10 月 28 日,是 LRN 在一條健康的長期增長道路上,發生的一次災難性、但一次性的營運絆倒?還是這一天,市場終於意識到,LRN 長期以來的增長敘事,其實是建立在脆弱的技術平台和(如 SEC 所指控的)可疑的註冊人數之上的?」
在管理層能夠重新證明其營運執行力、平台可靠性和財務透明度之前,LRN 的股價將持續承壓,並在遠低於其歷史估值倍數的水平上交易。
後續追蹤的催化劑與指標 (Catalysts & Key Metrics to Track)
對於考慮在當前價位介入或繼續持有的投資者,未來 3-6 個月必須密切追蹤以下 5 個指標,以驗證最壞的情況是否已經過去:
- Q2 FY26 總註冊人數: 這是最重要的數字。它是否在管理層新的、降低後的指引區間內穩定下來?還是「提款」 仍在繼續?
- FY26 毛利率 (Gross Margin): 密切關注 CFO 對毛利率的更新。毛利率能否在 Q2 或 Q3 止跌回穩?這將是判斷營運槓桿故事是否被永久打破的關鍵。
- 營運 KPI 的透明度: 管理層必須在下一次財報中主動披露「提款率」和「轉化率」 這兩個指標的改善情況,以試圖重建信任。
- 平台狀態更新: 任何關於「平台修復」進度的 8-K 公告或新聞稿。
- SEC 調查進展: 任何關於 SEC 調查 的決議、罰款、和解或澄清。
引用的著作
- Stride, Inc._June 30, 2025 - SEC.gov, 檢索日期:10月 30, 2025, https://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1157408/000155837025010334/lrn-20250630x10k.htm
- Stride, Inc. (LRN) Faces Investor Scrutiny Amid - GlobeNewswire, 檢索日期:10月 30, 2025, 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elease/2025/10/09/3164483/32716/en/Stride-Inc-LRN-Faces-Investor-Scrutiny-Amid-Gallup-McKinley-s-Complaint-to-SEC-Hagens-Berman.html
- Strong Demand Drives Growth - Stride Learning, 檢索日期:10月 30, 2025, https://investors.stridelearning.com/news/news-details/2025/Strong-Demand-Drives-Growth/default.aspx
- Stride shares plunge as revenue outlook falls short of expectations - Investing.com, 檢索日期:10月 30, 2025, https://www.investing.com/news/earnings/stride-shares-plunge-as-revenue-outlook-falls-short-of-expectations-93CH-4315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