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受福宮往上走,山勢漸高,樹林間的光線也更加明亮。這一段雖稱「小登頂」,卻是整條越嶺路線中最具異國風情的區域。階梯不多,坡度緩緩上升,沿途的風聲夾雜著蟲鳴鳥叫,空氣中透著微微的檀香氣。

隨著高度增加,視野逐漸開闊,遠處的城市輪廓在陽光下閃爍著光點,彷彿是另一個世界的倒影。


這些指標不是登山路線的標誌,而更像是通往心靈之地的指引。

跟著指標走,道路漸漸變寬,前方出現了一段平整的平台。

往北再走約五十公尺,眼前突然出現一座金黃色的佛塔。

那金色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塔身圓潤修長,頂端有層層疊疊的傘狀飾物,與台灣常見的佛塔形制截然不同。

塔旁有幾尊莊嚴的佛像與守護神像,有的雙手合十,有的面帶微笑,還有身披袈裟、頭戴花冠的菩薩立於階梯兩側。

風拂過時,掛在塔頂的小銅鈴隨風作響,叮噹聲在山谷間迴盪,帶著一種寧靜而神秘的氛圍。

這裡被稱為「緬甸佛塔」,據說是當地移民社群共同建造的信仰中心。

與周圍的台灣寺廟不同,這裡的建築色彩鮮豔、造型圓潤,充滿南國風情。

佛塔四周種滿熱帶植物,椰子樹、朱槿、夾竹桃交錯成蔭,蝴蝶在花叢間飛舞,空氣中混著花香與香火味,讓人恍若置身於東南亞的某座山寺。

站在佛塔前的平台上,轉身可俯瞰整個中和與新店的市景。

遠方的台北101依然清晰可見,而腳下卻是一片綠意與異國佛影,這樣的對比令人心生感慨:在同一片土地上,文化的多樣性以最自然的方式共存著。

許多登山客會在此停留片刻,有人合掌祈福,也有人靜靜坐在平台邊,看風、看雲、看塔尖閃爍的光。

當微風從山谷間吹過,塔鈴與鳥鳴交織成一首輕柔的樂曲。這一刻,彷彿時光緩了下來。小登頂不高,卻像是一段心靈的小旅程——從受福宮的香火延伸到緬甸佛塔的異域氣息,從山林的靜謐走入文化的交會。這樣的越嶺,不僅是腳步的移動,更是一場穿越語言、宗教與地域的美好相遇。這裡往南走就是烘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