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星期三下午去同學家寫功課,跟在她後面走進她們姊妹的房間前,
會聽見從另一側屋子傳來台語歌〈望你早歸〉或〈春花望露〉。靜謐的午後時間,哀怨的歌聲,聽在小女孩耳裡情緒也會低落。
同學說那是她嬸婆在聽歌,她的收音機從早到晚不關的,
老人家耳朵聽力不好,一人聽這些老扣扣的歌,半條巷子的人也被迫同時收聽。
那年代的人比較有風度,沒聽說有人因此上門來抗議。
同樣聽電台播台語歌,我媽媽聽的節目播送的歌曲比較輕快,詞意深的我也聽不懂,
郭大誠的〈流浪拳頭師〉〈胡塗總鋪師〉落落長的口白,總是讓我哈哈笑。
我媽就會說:笑什笑?你不專心好好寫功課,明天又為錯字太多被老師打,不要回來哭。
那你不要在旁邊聽收音機。這話只敢在心裡講,真的說出來,被罵剛好。
印象中一直到國小快畢業時,街頭巷尾放送的臺語流行歌才不再老是〈媽媽請妳也保重〉
〈孤女的願望〉〈水車姑娘〉〈青春悲喜曲〉〈孤戀花〉〈安平追想曲〉,
有了洪榮宏的〈一支小雨傘〉。陳小雲的〈舞女〉。
江惠的〈你著忍耐〉〈大船入港〉。黃乙玲的〈講什麼山盟海誓〉。
有句話「新歌讓人喜愛,老歌令人懷念」,
每個年代都有流行歌金曲,能傳唱超過半世紀的歌,自然有它的魅力。
因論文研究「臺語流行老歌」的音樂學者、作家洪芳怡再寫出
《今夜來放送:那些不該被遺忘的臺語流行歌、音樂人與時代 1946~1969》,
細數戰後台語流行歌及背後的人,故事與悸動時刻。
洪芳怡表示,台灣流行歌曲在二戰後再次萌芽,
就經歷228事件,音樂人看似噤若寒蟬,無法以歌曲傳達直白的反應,
但後座力仍一點一滴滲透到樂聲中,許多關於飄零失根的歌曲深入人心,
如「黃昏嶺」「媽媽請妳也保重」「孤女的願望」等歌,
令人淚濕衣襟,情歌的霸主地位更是難以撼動。
洪芳怡說,她對於1960年之前的歌曲是偏心的,
世人對文夏的地位認識還太少,對楊三郎創作技藝,對紀露霞演唱能力的肯定都太低,
對苦行僧一般為台灣音樂獻上身家的許石,敬意也還不夠。
「今夜來放送」剖析大量經典台語流行歌曲,
透過這些歌曲交織出的常民生活血肉,鋪陳生猛活潑的台灣戰後庶民文化史。
全書分7章,討論戰後至本土黑膠唱片開始量產的1957年間,
音樂創作人與歌手努力的心路歷程,
以及探討1957至1969年間戰後台灣流行歌最豐富生動的主題,
包括市井街聲、情歌、懷鄉曲、口白歌、主題系列等方向。
全書精心設計六張彩色黑膠,搭配作者點評與推薦歌單,
向那輝煌燦爛的臺語流行歌黃金時代獻上敬意。
那些不該被遺忘的臺語流行歌,是一幕幕反覆重現的人間風景,
是剪不斷的浮世情感,將無盡流轉,持續傳唱。
今夜來放送:那些不該被遺忘的臺語流行歌、音樂人與時代 1946~1969
作者:洪芳怡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3/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