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杯拿鐵,教我學會原諒》
那是一位中年男子的故事。
他坐在我對面時,手裡捧著一杯拿鐵,說話很慢,像是怕驚動什麼記憶。他說,年輕時他和父親關係不好。父親嚴厲、寡言,總是用沉默的方式表達失望。
「他那個年代的人,愛不是說出來的,是壓在眉頭的。」他笑著說,眼神卻有點濕。他記得有一年冬天,他和父親吵了一架。那天早上他堅持要辭掉穩定的工作去開咖啡館,父親卻只回了一句:「泡咖啡能養家嗎?」
他甩門而出,那聲關門的響動成了多年後他最後悔的聲音。
之後他真的開了那家店。店不大,卻乾淨、溫暖,有父親以前修理木工留下的桌椅。只是他一直沒鼓起勇氣邀父親來。
直到有一天,他接到母親的電話——父親病了。他說那一刻他才明白,原來時間不是無限的。
他買了一束花,親手做了一杯拿鐵,去了醫院。父親坐在病床邊,手裡拿著書,抬頭看他時,沒說話,只是微微點頭。
「我把那杯拿鐵遞給他,他喝了一口,皺了一下眉,說太淡了。」
他笑了笑,說那是他聽過父親說的最後一句話。那之後,父親走了。
他也再沒調整過那台義式機的壓力,只是每天都會替自己做一杯一樣淡的拿鐵。他說那味道像一種道歉——太晚了,但誠懇。
我問他,那之後他還喜歡咖啡嗎?他想了一下,說:「我不再追求完美的風味,因為我知道,有些味道本來就該留點遺憾。」
他說現在店裡每天早上都會放兩杯咖啡,一杯給客人,一杯放在窗邊。那杯沒人喝的咖啡,永遠都是拿鐵。
他笑著對我說:「很多人問我那杯是誰的,我說那是給自己,也給一個還在學著被理解的父親。」我那時沒說話,只是靜靜看著他。
窗外的陽光照進來,落在那杯拿鐵上,泡沫上閃著淡淡的光。那畫面讓我想起一句話——「咖啡會冷,但記憶不會。」
我後來才明白,他說的故事,其實不只是關於父親,而是關於原諒。原諒別人,也原諒那個曾經倔強的自己。
有些人用一生學會放下,有些人,只用了一杯咖啡。
編輯:啡常時光
這是咖啡友告訴我的故事,是真是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讓人想起一些被時間淡化的情感,也提醒我,原來一杯咖啡能承載這麼多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