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的男人說他很勇敢。
「創業需要勇氣,」張凱說,「我投資了AI系統,導入智慧倉儲,每天工作十六小時。」
記者們打字。「啟動資金哪來的?」有人問。
「家裡支持一些。」
「多少?」
「不方便說。」
「您父親做什麼的?」
「家具進出口。二十年了。」
記者們停止打字。
--
李明坐在共享辦公室。帳戶餘額一萬八。第十八個月了。
「房租要繳了,」合夥人說。
「我知道。」
「這個月又虧四萬。」
「我知道。」
「你看今天的報導沒?那個張凱,二十六歲,年營收破億。」
李明看了。標題寫:八年級生的智慧革命。
內文最後一句:家族二十年產業經驗給了他啟發。
李明笑了。
「我也需要啟發,」他說,「兩千萬的那種。」
---
三個月後是創業論壇。門票三千元
張凱說:「創業最重要的是mindset。」
「要用科技改變產業。」
「要有勇氣投資。」
「要相信自己。」
掌聲很大。
李明坐最後一排。他用最後的三千塊買了票。
Q&A時他站起來。
「第一筆投資多少錢?」
「幾百萬吧。」
「哪來的?」
「自籌。」
「什麼意思?存款?貸款?還是家裡的?」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決心——」
「不,這很重要,」李明說,「因為我沒有幾百萬。」
「你說要投資,但我連五萬都拿不出來。」
「你說要勇氣,但我的勇氣是每個月求房東延租。」
「你的勇氣是花你爸的兩千萬嗎?」
全場安靜。
「先生,創業本來就不容易——」
「對,不容易,」李明說,「但你知道什麼叫不容易嗎?
「不容易是自己扛貨扛到腰傷。」
「不容易是廣告預算五千塊。」
「不容易是失敗了就真的一無所有。」
他看著張凱:「下次上台,誠實一點。」
「不要假裝我們是同一種創業家。」
掌聲響起。很大聲。
張凱的臉變了。不再微笑。 「先生,」他說,聲音很冷,「如果你覺得創業這麼不容易,那就去打工啊。」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的。」 「可悲的打工仔。」 會場安靜了。 李明看著他。沒說話。 然後轉身離開。 這次沒有掌聲。
---
三年後。
張凱拿了B輪融資。估值十億。上了雜誌封面。出了書
李明消失了。
有人說他去了東南亞。有人說看到他在夜市擺攤。有人說他進了工廠。
沒人確定。
---
五年後的某個晚上。
張凱在家翻新聞。一則小報導:
「匿名平台『真實創業』爆紅,創辦人不露面,專門揭露創業神話背後的資源落差。已協助兩千名創業者。」
張凱點進去。
首頁寫著一句話:
「起跑線不同,就別談同一種努力。」
他想起五年前那個會場。
想起那個站起來質問他的男人。
想起那雙眼睛。
他父親走進書房:「還在看電腦?明天董事會準備好了沒?」
「爸,」張凱說,「當年那兩千萬——」
「怎麼了?」
「沒事。」
他關掉網頁。
窗外開始下雨。
---
李明坐在某個城市的某間公寓。
螢幕上是平台的後台數據。
今天又有三十個人註冊。
他們都在找真相。
他打開抽屜,裡面是五年前那場論壇的入場券。
三千塊。
當時帳戶只剩一萬八。
他用了三千塊買一個問題的答案。
答案是:
有些勇氣值兩千萬。
有些勇氣只值三千塊。
但後者更貴。
他把票根放回去。
關燈。
雨還在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