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時代畫家塞尚一樣,古斯塔夫·卡耶博特於1848年出生於巴黎的富裕家庭。父親做為紡織業商人兼法官,古斯塔夫原本依循家族傳統攻讀法律,據維基百科記載,他在1870年考取律師證照,同時具備工程師背景。然而,普法戰爭的爆發改寫了他的人生方向,使他轉向藝術創作。
戰爭期間,卡耶博特曾加入國民警衛隊,這時動搖了卡耶博特原本穩定的生活軌道,讓他在見證社會崩壞與重建後,重新思考人生意義。戰後,父親的去世讓他繼承龐大遺產,加上與印象派的交往,使他全心投入藝術創作。
為什麼說卡耶博特是推手,是因爲他在印象派中常擔任“資助”的角色,在1876到1880 年間,他提供資金支持多次印象派畫展,甚至為畫家支付展覽費用。同時,他也與莫內、雷諾瓦、德加等人成為好友,並收藏他們賣不掉的畫作,保障了這些畫家的經濟生存空間。
雖然大部分人對卡耶博特的認識只停留在印象派畫家的贊助人兼收藏家,但他在繪畫技巧上造詣深厚,且題材廣泛,從花卉、人物到都市景觀。風格彷彿攝影作品套上印象派的濾鏡,展現出他對光影、空間與透視的敏銳觀察力,常帶有一種理性與冷靜的構圖感。即便採用印象派的色彩與筆觸,他的畫面仍保留精確的線條與秩序,呈現出兼具寫實與現代感的獨特風格。同時也反映了他身為都市觀察者的細膩眼光,以及對生活場景的深刻理解。
除了著名的『雨中的巴黎街景』一畫,卡耶博特也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如上幅『彈鋼琴的年輕男子』,描繪他的弟弟馬提亞爾在家中彈奏鋼琴的情景。視覺重心像攝影構圖般落在弟弟彈琴的雙手,以及鋼琴琴面刻畫完美的反光,而大部分畫面則被牆壁與地板毛毯的花紋佔據,充分展現了卡耶博特深厚的攝影技巧與繪圖功力。
1894年,46歲的卡耶博特因病去世。他在遺囑中指定將自己收藏的畫作捐給法國政府。卡耶博特一生衣食無虞,幾乎沒有賣過自己的作品,長期以印象派畫家的“贊助者”身分為人所知,因此他生前的畫作鮮少受到關注。直到七十年後,隨著越來越多畫廊及博物館展出他的畫作,大眾才開始欣賞他的作品,加上名作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展出後,曝光度大幅提高,從而引起學術界的興趣,並重新審視卡耶博特在藝術發展上的特殊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