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日本經濟面臨政策轉折與全球市場動盪;同時,日圓兌港元匯價創下歷史新低——每 100 日圓兌港元跌破 5.1 算的重要心理關口。這一里程碑式的匯率水平引起市場廣泛關注,香港投資者紛紛探討:日圓是否已出現超跌?是否迎來長期反彈的契機?本文將從宏觀經濟、貨幣政策、國際資金流動與個人理財策略多角度入手,探討港人如何把握這次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同時審視其中潛藏的風險與未來走勢。
一、日圓歷史低位的成因
首先要理解日圓跌入歷史谷底的背景。自 2022 年起,日本央行持續維持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即便全球主要央行相繼加息,日本仍堅持低利率甚至負實質利率。此外,為穩定經濟與支援出口企業,日本央行長期實施收益率曲線控制(YCC),限制長期國債收益率上升,使得日圓對外資而言缺乏吸引力。
到 2024 年下半年,美國經濟仍展現韌性,聯準會僅緩步降息,美元保持堅挺。日美利率差持續拉闊,外資因追求收益流出日本市場,大量日圓被拋售。在避險需求暫時退潮、能源進口高成本的雙重壓力下,日圓自然進一步貶值。
此外,日本政府雖偶有干預匯市的口頭警告與實際行動,但效果有限——因為市場深知日本財政空間有限,不可能長期與美元強勢對抗。結果,2025 年 11 月日圓兌港元跌至 100 日圓兌 5.1 港元 (Yen to HKD)。
二、日圓是否已「被低估」:基本面分析
從購買力平價(PPP)角度來看,當前日圓顯著被低估。根據多家國際研究機構估算,日本物價過去十年上漲有限,但海外主要經濟體通膨高企,導致日圓實質購買力相對提高。以同等消費商品計算,日本生活成本已遠低於香港、美國與歐洲主要城市,顯示日圓的實質價值被市場低估 20% 以上。
其次,日本經常帳長期維持順差,外匯儲備雄厚,這與傳統的弱勢貨幣截然不同。日本外債比例較低,國家資產淨值強勁。若未來全球經濟放緩或地緣風險升溫,避險資金重新湧入日圓將是可能情境。
從這兩方面看,目前日圓貶值更多是「政策主導」與「投機性拋售」的結果,而非根本經濟衰弱。因此,當市場心理轉向、利率差縮小或央行政策調整,日圓有望產生反彈。
三、未來走勢展望:政策轉向的關鍵時刻
日圓能否反彈,關鍵取決於日本央行政策方向。據市場普遍預期,日本在 2026 年前有望逐步結束負利率政策,並放鬆 YCC 機制。一旦長期利率回升,日本債券回報率提升,將吸引本國與外資回流,進而推升日圓。
同時,日本勞動市場持續緊張,工資增長趨勢明顯。若企業將加薪壓力轉嫁至商品價格,通膨將維持溫和上行,令央行更有理由調整政策。這將形成一個「貨幣正常化-日圓回升-資金回流」的良性循環。
不過,需要警惕的是,美國經濟若重燃增長動能並延緩降息,則利差仍可能維持一段時間。日圓的反彈路徑或會呈現「緩步回升」而非「劇烈反轉」。投資者應以半年至兩年為觀察周期,而非短線博弈。
四、香港投資者的策略:如何把握時機
對香港投資者而言,港幣與美元掛鉤,因此港元兌日圓的波動幾乎等同於美元兌日圓。2025 年的超低匯價,對於投資、旅遊、教育乃至資產配置都是難得窗口。可行策略主要分為三個層面:
1. 儲蓄與換匯佈局
對計劃赴日旅遊或留學者而言,當日圓處於長期低位時,可採用「分批購匯」策略。例如每月分階段換入一部分日圓,將平均成本鎖定在低水位。即使日圓短期再跌,風險分散;若反彈,則可立即受惠。這種「定期定額換匯」方式,比一次性投入更穩健。
2. 日本資產投資
部分港人選擇利用低匯率購買日本房地產或股市資產。這類操作可視為「雙重收益」策略:既受惠於資產升值,也可從匯率反彈中獲益。特別是東京及大阪的住宅市場,在旅遊復甦與移民政策寬鬆背景下仍具潛力。不過,投資前必須了解外國買家稅賦及維修成本,並考慮匯出匯入的手續費問題。
3. 外匯與理財商品配置
比較靈活的方式是透過券商平台購入日圓定期存款、日圓債券或日圓計價基金。若不想承擔實體資產的管理風險,可用金融產品鎖定外幣曝光。部分銀行亦提供「雙幣投資」計劃,讓投資者可在升跌中靈活獲利。不過此類產品多含衍生結構,投資前應清楚了解潛在價格風險。
五、潛在風險與應對建議
即便當前形勢看似明朗,但任何外匯投資都存在風險。首先,日本的通膨與薪資增長仍具不確定性。若數據未及預期,央行可能再次推遲政策正常化,屆時日圓或繼續低迷甚至刷新新低。
其次,全球能源價格若意外飆升,日本作為淨進口國,其貿易條件或再度惡化,對日圓形成新一輪壓力。另有美國經濟周期風險——若華爾街資產續強,資金回流美國,日圓的避險屬性難以發揮。
因此,投資者應採取「長期思維、分步進場」原則。切忌以短期匯差為唯一目標,而應將日圓視為中長期價值投資標的。建議設立分段目標:例如當匯率反彈至 5.2、5.4、5.6 時,逐步鎖定部分收益,以減少波動影響。
同時,可透過持有部分美元或瑞士法郎資產平衡整體風險,確保在不同市場周期下皆有防禦空間。
六、日圓的中長期價值:重拾避險地位的可能
日圓長期以來被視為「全球避險貨幣」,原因在於日本龐大的國內儲蓄、穩定的制度體系與外匯盈餘。雖然近年因低息失去吸引力,但根本結構並未改變。當全球經濟面臨不確定,尤其是地緣衝突擴大、美元流動性緊縮時,日圓往往會重新受追捧。
不少分析師預測,若 2026 年日本正式退出超寬鬆政策,日圓有望回升 10% 至 20%。這意味 100 日圓兌港元可能重回 5.4 至 5.6 的中位區間。對現階段換入日圓的香港人而言,即使只反彈約一成,亦可取得顯著匯兌收益,尤其是相對低風險的現金換匯投資。
同時,日本企業海外收益龐大,若將利潤重匯國內,日圓需求將上升。這將為匯率提供下一輪支撐。加上日圓在國際結算系統中的地位提升,其價值重估可視為長期趨勢。
七、結語:危機即是轉機,理性佈局最重要
2025 年 11 月的日圓崩跌,對日本經濟而言或是重壓,卻為香港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買入機會。當市場情緒恐慌、新聞標題皆唱淡時,往往正是價值投資者靜靜進場的時刻。日圓的跌勢不會永續,當貨幣政策修正、通膨穩定與外資回流三項條件出現時,日圓勢必重拾升勢。
然而,機會與風險並存。港人若要把握這次低價窗口,應以「長期分批佈局」為核心策略,並以實際需求結合理財配置。無論透過換匯、購買日圓資產,或以外幣基金持有,都應建立風險緩衝與靈活退出機制。
匯市如潮水,起伏無常。能在低潮時耐心入場、在反彈時鎖定收益,才是成熟投資者的智慧。對香港人而言,2025 年這波日圓低谷,不單只是一次投資機會,更是重新理解全球貨幣循環與資產配置的重要時刻。
參考: https://theinvestmedia.com/%e5%a4%96%e5%b9%a3%e5%94%b1%e9%8c%a2%e5%8c%af%e7%8e%87/%e6%97%a5%e5%85%83%e5%85%8c%e6%b8%af%e5%85%83-%e6%97%a5%e5%9c%93%e5%85%8c%e6%8f%9b-%e6%97%a5%e5%85%83%e5%8c%af%e7%8e%87-yen-to-hk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