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世界變得如何混亂與殘酷,我們還是可以決定要用什麼樣的姿態好好活著。
以書中來說,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不是偶然,是幸運是需要時刻記得感謝的事情。從健康的身體、完好的心靈,清晰的理智,這些都值得感謝,而在感謝之餘也思考著我們要活出怎樣的人生?
有痛苦、有逆境,正是人生往前邁進的證明。一切的思考、所有的煩惱,都是有價值的。
從家人到知心好友再到陌生人,每個人都在說著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故事,或許有些人對自己的過往很滿意或很自信,會告訴你人生就該是如此,可其實從理性的角度看,每個人的經歷和想法都不盡相同,就算我們聽取下來,那樣的方式就像是把他人的劇本拿來自己演,即使演得再好,也不會完全一樣。所以我們會思考會煩惱,這是很正常的,但思考和煩惱的是在找尋適合自己或自己喜歡的一條路,而不是找尋一個建立在他人眼光下看似光鮮亮麗的那條路。記得,每條路本就沒有任何光,是走這條路的人給予的。
人習慣以自己為中心思考,判斷事物;即使長大了這種想法同樣根深蒂固。
在廣大的世界上,能完全改變以自己為中心思考的習慣的人其實非常稀少。
「我認為是怎麼樣的」、「我覺得是怎麼樣的」,隨著慢慢成長會意識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是不會圍著自己轉的,說的簡單一些,就像是在一場討論、一場會議,不會因為你的一句「我認為」、「我覺得」、「我以為」,就下結論或改變整個趨勢,就算真的改變也是因為還有第二人或一群人附議你的想法,這件事情才會執行。
反之,若說法的起手式不以自己為出發點,或許結果也會變得不同,如:「若這件事這樣做」、「這個問題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解決」、「以現在的情況來說」,把思考的對象以大局或討論的事情為主角,讓聽眾感覺你的言論,從主觀變為客觀,從利己變為利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