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歐巴馬導覽的工作面面觀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好生活是擁有一半妳想要的事物,以及一切妳需要的事物。」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體驗不同階層的工作,以及不同工作所帶來的美麗與哀愁。

Netflix影集《我工作故我在》給我們幾扇不同的窗,一窺低薪服務業、中流砥柱、高階經理人、以至公司負責人,不同的生活樣貌和人生反思

《我工作故我在》(Working: What We Do All Day)是4個單元組成的迷你紀錄片影集,跟拍美國匹茲堡的自動車新創企業、紐約的高級旅館、以及密西西比的居家照顧公司這3個組織,從基層員工到公司老闆的工作和生活。

影集的旁白兼主持人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這讓整個影集未演先轟動,亦染上一抹巨觀思考、類官方解讀「美國夢」的色彩。



低薪服務業

好想要「能快樂地『當個人』、享受生活」。比起付完賬單就「月光」、必須不斷奔跑的「生存」,「生活」是昂貴、甚至奢侈的。

如按順序觀賞,打頭陣的是「低薪服務業」工作。

無論是在金融中心紐約、工業城市匹茲堡、或者收入偏低的城鎮密西西比,紀錄片的畫面中清晰呈現,美國的低薪服務業大多是由「有色人種的女性」來擔任。


在匹茲堡,Carmen是外送員、「斜槓工作者」,也是個單親媽媽。

她真正的夢想是成為化妝師,而外送只是過渡性質的工作——在她還無法開設自己的美妝工作室、全職替有需要的女性化妝維生之前,支付賬單、養家餬口的工作。

在密西西比,Randi擔任到府服務的居家照顧員,洗衣煮飯清潔,打點行動不便的老人和身心障礙者的生活起居;她說,比起過去在食品工廠包裝雞塊,「這份工作讓人比較有使命感、意義感」。

但她後來還是離職了,因為她也是個單親媽媽,而居家照顧產業長期人手不足,且常常為了突發的客戶需求還得臨時加班,這讓她無法兼顧家庭。

有句話說「理想豐滿,現實骨感」,想從事助人工作,除了自己的願心,還要有天時地利人和。

在紐約,從南美洲來到美國、英語不甚輪轉的旅館房務員Elba已服務超過10年。工作難免會碰到髒亂的房間(和客人),但她似乎相當滿意自己的生活。

《我工作故我在》清楚地告訴我們,Elba的工作之所以尚稱穩定,是因為她所服務的高級旅館有工會

這和歐巴馬過去競選和當政時強調的重點相當一致;雖然在不久以前,各種保障員工的條款還被資本家抗議,認為美國政府是在「侵犯公司業主的自由」。

所謂療癒的時光,就是平靜的時光,這或許可說是服務業群體的「新美國夢」。

對低薪服務業工作者來說,好工作是薪水穩定、時間安排有彈性、付出有價值且「能被看見」、有成長性。

這大概是全體上班族的共同希望。

但這群人似乎非常強調「能快樂地『當個人』、享受生活」。

畢竟服務業需要隨時回應客人的需求,注意力往往散落在他人身上,無法向內聚焦,很難讓自己平靜下來。因此,比起付完賬單就月光、必須不斷奔跑的「生存」,「生活」是昂貴、甚至奢侈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她們的願望是賺錢買房子,讓全家人住在一起,享受療癒的時光;所謂療癒的時光,就是平靜的時光,而那一遍又一遍被強調的「at peace(平靜狀態)」,或許可說是低薪服務業員工的「新美國夢」。

中產階級

如果美國的立國精神是一個人,那她應該就是個中產階級——脫離英國的階層化社會,獨立自主,有車有房,能偶爾度假。

中產階級是我最喜歡的部分,一半是因為她們大概是全片中最快樂的一群人,另一半是因為這群人(也或許因為快樂的緣故)確實是「金句製造機」。

歐巴馬的旁白提醒大家,「中產階級」並不是理所當然存在的,從歷史長河來看,貧富懸殊是常態,現在大家強調的「中產階級」只是「歷史中短暫的異常」。

如果美國的立國精神是一個人,那她應該就是個中產階級——脫離英國的階層化社會,獨立自主,有車有房,能偶爾度假

但自從1980年左右,華爾街金融業走強,大家開始一窩蜂追求財富,中產階級好像從大眾娛樂裡消失了。

電視劇的主角逐漸從中產階級換成律師、醫師和華爾街菁英——雖然大部份的觀眾還是中產階級,不過這群人似乎都張望著、追逐著上層階級(或許亦在現實中苦苦掙扎著,不要從階級樓梯摔下來)。

這讓歐巴馬忍不住吐槽,風靡全球、標榜美式都會生活的知名電視劇《六人行》(Friends),「劇中的普通人究竟是怎麼能負擔得起那間公寓?」

還不錯的收入,還不錯的生活,還不錯的工作

那麼,在美國前總統的心目中,美國的「普通人中產階級」到底該是什麼樣子呢?

要素是,住在收入「還不錯」的社區,擁有「某種程度上」的「生活」(而非只求生存),「某種程度上」的經濟安全生活保障。

例如客房服務總機Beverly,她自嘲這「聽起來像是上個世紀的工作」,但這不妨礙她在郊區擁有「還不錯的生活」,包括腳上的奢侈品牌拖鞋。

匹茲堡的數據管理師們也相當享受新創科技公司的標準配備:免費的午餐零食、豐富的福利保險、以及或許是最重要的,「合理的休息時間」。「合理的休息時間能讓人心靈自由。」


對這群過去從事電話客服、零售服務等「低薪服務業」的年輕人來說,「長時間做一份爛工作可能會讓人喪失自信」,畢竟「金錢買不到幸福,但絕對能提供獲得幸福的手段」。

真是發自內心的金句。

密西西比的居家服務督導Sheila和她的女兒也是金句製造機,她說:「好生活是擁有一半妳想要的事物,以及一切妳需要的事物」。

非常喜歡她們對好生活的註解:不拮据、有一點餘裕,但也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中產階級絕對不是全片中最有錢的,但或許是全片中最快樂的人群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特別是那種沿著社會階層「上升中」的感覺,令人滿足。

夢幻工作-知識工作者

「知識工作者」的人生有很多選擇,過得富足,更希望能將人生「活得淋漓盡致」。

順著片頭的電梯我們來到3樓,大家的「夢幻工作」,歐巴馬口中的「知識工作者」。按照歐巴馬的說法,這群人工作不是為了養家糊口,而是因為有熱情、「被召喚(calling)」

「知識工作者」的人生有很多選擇,過得富足,更希望能將人生「活得淋漓盡致(make the most out of life)」。具體而言,這群人的資產在百萬美元之譜,高學歷,住在美國的沿海城市,從事醫師、律師等專業工作。

歐巴馬沒說,但我們或許能在影片中留意到,各地從事「夢幻工作」的人都喜歡聽NPR(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真是優質閱聽人,也算是某種階級式的品味展現吧。

影片中出現的主角們分別擔任飯店總經理、自動車新創公司的高級工程師、以及為居家照顧公司打通政治關節的遊說者。

這些工作可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但不曉得為什麼,他們看起來卻不太快樂,即使是開心的時刻,臉上卻總有一抹憂愁。

在超越維生的基本需求之後,想要挑戰「更困難的人生」,希望工作能滿足自我、帶來影響力、還能持續不斷地學習成長。

就像高級工程師Karthik說的,這群人有「第一世界壓力(first-world stress)」。

過去比較常聽到的是「第一世界問題(first-world problem)」,基本上是指,比起貧窮(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生死存亡,「富裕國家人民無病呻吟的芝麻綠豆問題」。

擁有夢幻工作的人大概不覺得自己的壓力問題只有芝麻綠豆大,畢竟她們時常在自掃門前雪之外,關心「更大一點」的事情,例如全體員工是不是開心、家鄉有沒有足夠多的好工作等等。

但這些人確實是在超越維生的基本需求之後,想要挑戰「更困難的人生」,希望工作能滿足自我、帶來影響力、還能持續不斷地學習成長

美國總統大概是世界上最困難、最有意義、最有影響力的工作了。

但卸任這份工作的歐巴馬坦言,當他聽到這個世代對工作「意義感」的(高標準)要求時,感到很驚訝。

於是,他給肩負「第一世界壓力」、30、40歲知識工作者的建議是:放輕鬆

做妳覺得有意義的事,但別操之過急,或覺得自己有必要向其他人證明什麼。三十多歲的人卻會花很多時間思考別人對妳的期待⋯⋯但影響世界的的方法有很多、影響力要慢慢累積,當妳回頭看自己走過的一步一腳印,才會發現,「啊,我好像真的改變了一些什麼。」

集團公司負責人

歐巴馬指出,1970年,公司的最高薪資大約是基層員工的30倍,現在則高達350倍,這不僅顯示收入差距拉大,更顯示財富「向上流動」的趨勢。

隨著工作階級的電梯上升,頂樓住著跨國集團總裁、公司剛上市的創業科技新貴、以及居家照顧服務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這群人的共通點大概是面目模糊

不曉得是否因為隨著財富積累和工作「離地」(不接地氣),人們的工作、生活和思考內容「由下而上」,慢慢變得抽象,到了最後一集,簡直不知道大家平常到底做些什麼、想些什麼。

就像科技新貴Chris的哥哥談到弟弟時,直言:「他現在說話非常小心。」畢竟是組織門面,特別是企業公開上市後,一不小心失言,股價起伏可真的是「一秒鐘幾百萬上下」。

這群人彼此之間的差異也很大。居家照顧服務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Jeanette坦承,自己一年的收入是4萬美元,或許讓很多人跌破眼鏡。

其實天價薪資的「打工皇帝」也是這幾個世代才有的現象。

歐巴馬指出,1970年,公司的最高薪資大約是基層員工的30倍,現在則高達350倍,這不僅顯示收入差距拉大,更顯示財富「向上流動」的趨勢。

「找個好工作」有時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這該怎麼辦才好呢?跨國集團總裁Chandra提出的解方是,「利用科技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拉高生產力,並提供好工作」——畢竟他自己來自印度鄉下,接受教育成為資訊工程師之後,「找個好工作」,從而高陞至集團總裁。

但是50年前有用的處方,現在還靈驗嗎?看完前面幾集,似乎發現部分人確實能成功轉換跑道,逐步接近並抵達自己理想的工作與生活。

但是對另一部份的人來說,「找個好工作」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擁有好工作的前提是,妳得先有一份好工作(至少從薪資角度來說),讓妳從「生存」狀態進化到「生活」狀態,有點餘裕,然後才能去追尋好工作(幸運的話,這時可以將個人喜好納入考量了)。


歐巴馬也說,這個世代的最大難處,是「與傳統生活的確定性脫節,看不到未來的穩定感」。

當新世代中產階級的父母(看起來是前一個世代的中產階級),建議兒子「買個房子穩定下來吧」,她們面臨的是完全不同量級的議題。

在同樣社區,上個世代的房子售價是3萬美元,「每個月要擔心的只是2百美元的月付」;新世代起初的預算是10萬美元,看了一些房子之後不得不上調到15萬美元,否則大概得買鬼屋,最後他下手的房子要價40萬美元。

好工作是薪水穩定、時間安排有彈性、付出有價值且「能被看見」、有成長性。這大概是全體上班族的願望。

當歐巴馬在影片的最後談到,我們需要好工作,讓我們感到「有尊嚴、有人生意義、有歸屬感、有用、被認可」——不禁讓人覺得有點空泛蒼白。

而達成這一切的方法是,「重建生態系統」⋯⋯

是的,但是當世界上最有意義感、最有影響力的美國總統努力8年,卸任之後,仍然建議我們「重建生態系統」,那麼在工作階梯中看不到資本主義系統盡頭在哪裡的人們,是否該自求多福呢?


關於《我工作故我在》的觀後感,亦可參考格友梧椿的作品Netflix︱《我工作故我在》從不同階層看待工作這件事


感謝您的閱讀、參與和贊助支持,讓我們持續分享宇宙和心靈的共鳴。This is i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laydee的沙龍
212會員
106內容數
禪是哲學,也是呼吸坐臥之間的生活方式,身心靈最放鬆的安身立命之道。《三不五時來點禪》這個專題,希望透過介紹並反思不同作者和讀物對禪的理解,綴以禪坐內觀的實際體驗心得,與大家分享一些觀察和體悟,並期待更多迴響與探索。一期一會、侘寂美學、正念冥想……禪的無與空蘊含著無限可能,讓我們一同來品味。
Clayd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本文探討由技入道的概念,並以潘家欣的《玩物誌》、鄭世朗《奶奶的夏威夷祭祀》、金宇澄《繁花》等作品為例,闡述藝術創作與自我修煉的關係。文章重點在於強調創作的誠實性、質地與風格的重要性,以及創作者應如何面對內心掙扎,並藉由長時間的技藝磨練來體悟生命的真諦。
Thumbnail
2025/04/24
本文探討由技入道的概念,並以潘家欣的《玩物誌》、鄭世朗《奶奶的夏威夷祭祀》、金宇澄《繁花》等作品為例,闡述藝術創作與自我修煉的關係。文章重點在於強調創作的誠實性、質地與風格的重要性,以及創作者應如何面對內心掙扎,並藉由長時間的技藝磨練來體悟生命的真諦。
Thumbnail
2025/04/16
本文分享參加由前職棒選手周思齊、棒球作家朱宥任及知名球評曾文誠參與的棒球講座活動心得。講座除了宣傳新書外,更深入探討周思齊的棒球哲學,包括其對「解讀比賽」、「與失敗共處」以及「心智鍛鍊」等面向的獨到見解。文中穿插許多周思齊的精彩語錄,並提及臺灣棒球近年來的發展與轉變。
Thumbnail
2025/04/16
本文分享參加由前職棒選手周思齊、棒球作家朱宥任及知名球評曾文誠參與的棒球講座活動心得。講座除了宣傳新書外,更深入探討周思齊的棒球哲學,包括其對「解讀比賽」、「與失敗共處」以及「心智鍛鍊」等面向的獨到見解。文中穿插許多周思齊的精彩語錄,並提及臺灣棒球近年來的發展與轉變。
Thumbnail
2025/04/14
臺灣電影《器子》試片觀後感,結合懸疑、警匪元素,以基隆特殊場景為特色,推薦給想看輕鬆又有看頭的觀眾。文章也提出劇情和結局的個人觀點,並提及觀影細節和體驗。
Thumbnail
2025/04/14
臺灣電影《器子》試片觀後感,結合懸疑、警匪元素,以基隆特殊場景為特色,推薦給想看輕鬆又有看頭的觀眾。文章也提出劇情和結局的個人觀點,並提及觀影細節和體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書比起對於個人工作態度的檢討,更多著墨在文化、環境,以及整個社會結構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說明大環境的因素如何引響我們選擇工作、執行工作,以及想像工作,最後提醒我們應該思考工作對自己的意義。
Thumbnail
本書比起對於個人工作態度的檢討,更多著墨在文化、環境,以及整個社會結構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說明大環境的因素如何引響我們選擇工作、執行工作,以及想像工作,最後提醒我們應該思考工作對自己的意義。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現代人的職場處境不再穩定,需要採取不同的生活方式。投資組合生活方式有助於提供更多彈性以順應世界局勢,並且可以兼顧生活和擴增財源。發展具體行動方案,評估適切的興趣與能力,運用資源人脈、有效管理時間、分析投報效益是實現理想的工作/生活模式的關鍵。
Thumbnail
現代人的職場處境不再穩定,需要採取不同的生活方式。投資組合生活方式有助於提供更多彈性以順應世界局勢,並且可以兼顧生活和擴增財源。發展具體行動方案,評估適切的興趣與能力,運用資源人脈、有效管理時間、分析投報效益是實現理想的工作/生活模式的關鍵。
Thumbnail
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自己最知道,以這個為出發點去思考很多人生重大的事,心裡都會有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解答!
Thumbnail
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自己最知道,以這個為出發點去思考很多人生重大的事,心裡都會有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解答!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Thumbnail
我喜歡忙 但要忙得有價值 做自己喜歡的 不吃飯也無所謂 順便瘦身 2024 我跨出經營自媒體 也算經營自己 當自己的老闆 資本主義很殘酷 數據也一番2瞪眼 但什麼事都想透 怎麼叫人生 人生94體驗 能承擔後果 這94成年人的世界 目前算樂在其中 也謝謝你們的
Thumbnail
我喜歡忙 但要忙得有價值 做自己喜歡的 不吃飯也無所謂 順便瘦身 2024 我跨出經營自媒體 也算經營自己 當自己的老闆 資本主義很殘酷 數據也一番2瞪眼 但什麼事都想透 怎麼叫人生 人生94體驗 能承擔後果 這94成年人的世界 目前算樂在其中 也謝謝你們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