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鷺與少年》『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對迷失的日本深切的提問。

2023/10/1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從上次宮崎駿喊退休開始說起,談《風起》]

宮崎駿前作《風起》,講述崛越二郎在二戰時期設計零式戰機的故事,這個故事對觀眾來說,是有所挑戰的,我們很難理解為製作世界大戰戰爭兵器的發明家拍攝一部電影做傳。

但《風起》將這場不能稱為正義的戰爭簡化為背景,將整個時代聚焦到主角這樣一個血肉之軀,平凡的個體,看到主角超越時代、超越艱困的資源與技術的限制,去活出一個這輩子『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打造一架美麗的飛機』的美麗故事。

主角對飛機的投入與熱情,使他吃飯時也將鯖魚魚骨視為機翼骨架,將講述飛機製作的外語書籍,徹夜一個字一個字查字典弄明白,連做一場大夢,夢的也並非現實生活熱愛的情人,而是其崇拜景仰的製作飛機的大師前輩,與其深切的對談,重新定位志向。

主角這種即使所處時代徹底瘋狂,也找到自己的天命,投注全生命的熱情,獻身於其中,的確是很美的故事,但《風起》更有趣在於,宮崎駿讓我們認同主角的過程的同時,也接受了這個故事無關軍國主義的對錯的態度。

我在想,宮崎駿老先生,想告訴日本人的是:日本之所以為日本,是崛越二郎這樣一個又一個,盡力做出人生選擇的個體,不應以軍國主義這段歷史,不該因為時代與政治的錯誤否定自己。而這也是日本這個民族,能在二戰的挫敗後重新站起來的最大力量。

為何重新提起《風起》呢?因為看完《蒼鷺與少年》後,我才更了解宮崎駿想透過《風起》鼓勵當代的日本人振作,想在退休前激勵肯定日本民族一番,但我感覺或許是大家喊著,沒看懂《風起》,所以老先生才拍了《蒼鷺與少年》吧(結果顯然這次大家更看不懂了,哈哈)。

[大正末期與昭和前期的兩場大火,所引發日本民族的迷惘]

《蒼鷺與少年》故事的開場是一場1942年的一場火災。1942年、火災,隱藏了兩個重大事件的符碼,分別是關東大地震及美國空襲東京。

這場火災使用畫面、膠卷及螢幕都要融化似的呈現方式,以一種惡夢般的慘烈描繪。而在少年猝不及防的這場大火中,少年失去了他的母親。

這段火災的描繪,熟悉20世紀日本歷史的觀眾,很容易能聯想到1923年關東大地震引發的大火。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引發的火災,因地震事發當時在中午做飯時間,所以同時引發了數百起火災,而當時多為木製房屋,瞬間使整座城市陷入火海,陷入了地獄般的境地中。

而主角真人母親久子喪生的1942年,則是空襲東京,美國報復日本偷襲珍珠港,在日本稍有規模的城市,包含東京,投下大量的燃燒彈,這個事件也是軍國主義即將呈現敗局轉折點。

這兩場大火,一場宣告了大正時期的結束,另一場東京空襲的大火則是迎接而來的昭和時代初始的重大挫敗,也是迫使日本反覆反省的軍國主義時期,而這也是《蒼鷺與少年》對應少年真人接受母親過世,與接納繼母過程中的迷惘,也是故事核心的骨幹。

主角真人的親生母親及繼母,象徵的就是大正與昭和兩個時代。

故事前段揭露主題的一場戲,是真人目睹繼母消失在水潭遠處的森林裡,書桌上掉落的書本,其中有一本是母親1937 年留下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而要思考日本從大正到昭和,最後思考出活出怎樣的人生,這邊宮崎駿安排了極具神采的複雜角色——蒼鷺,大膽定調:回顧右翼軍國主義,是日本思考未來,以及自我定位勢必無法避開的一個過程。

[透過蒼鷺一角及其他鳥類反思軍國主義]

少年沈溺在無法忘懷生母的傷痛,及思考是否要接納繼母的過程中,蒼鷺出現了。真人與繼母搬到了新家的那場戲,一隻神秘的蒼鷺挑釁般的掠過主角身旁,飛過屋簷下,令少年十分在意。

這隻在母親死後出現的蒼鷺及其他鳥類,象徵的正是宮崎駿思考軍國主義的過程。

一、軍國主義發生的背景

東京大地震大火後,日本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民生凋敝、經濟震盪,大正天皇晚期甚至精神潰亂,右翼軍國主義以日本天災頻繁、資源有限,鼓動朝野,開始了對外發動侵略的國家政策。

此時真人尚未從失去母親的傷痛中平復,目睹夜晚父親返家後與繼母接吻,產生了強大的心理抗拒,在新學校放學很快與當地的孩童,發生了鬥毆,並且由父親辦理休學。

二、918事件與國聯的挫敗

日本在甲午戰爭及日俄戰爭的獲勝後,成為國際的強權之一,也成為歐美國家的假想敵。一戰結束成立的國際聯盟,日本也成為其中的一員,但國聯成員彼此私心,美國的孤立主義,及山東、滿州問題的懸而未決,再日本的國內在昭和初期的經濟危機,使得軍國主義趁勢而起。

片中真人與村童鬥毆,並辦理休學。可以視為日本在這個背景下發動918事件,並且退出國聯的過程,而主角真人,此時在地上撿起石頭,為自己劃下傷口,則是藉由製造多餘的議題,作為引起同情,得以離開格格不入的群體、抗拒新生活的藉口,則是象徵著日本在當時對軍國主義合理化的過程。

三、常見的後見之明

後世反思軍國主義時,常用全然否定,並視為一開始就該避免的錯誤。

然而宮崎駿,讓少年對待蒼鷺,有時抗拒敵意,有時又呈現一種曖昧與欲拒還迎的姿態,呈現是一種複雜的心情,並不想用太簡化的方式來看待這段歷史。

霧子婆婆在真人受蒼鷺引導,要踏入尋找繼母夏子的過程,不斷地喊著『是陷阱、是陷阱』,但就算是因迷失而造成的錯誤,透過外人的超然視角,後見之明的觀點來看待自己的過往,顯然是懦弱且不負責的。

於是真人仍然選擇跟隨蒼鷺踏上旅程。

四、軍國主義的議題以及價值判斷

真人片中的三種鳥類。蒼鷺、鵜鶘、鸚鵡的互動中,分別象徵著日本在昭和時代前後,軍國主議帶來毀滅的三種議題,迷失自我、自我合理、自我否定。

真人一度拿出弓箭與蒼鷺對抗,蒼鷺羽毛製作的劍羽射穿了蒼鷺的嘴喙,滅了蒼鷺的囂張氣焰,也讓蒼鷺一度成為半人半鳥的可笑丑角(類似神隱少女湯婆婆的娃娃變成白老鼠)。

但蒼鷺並非軍國主義的象徵,而是反思軍國主義這段旅程的一個引路人,而主角呈現的態度,呈現出反思軍國主義時,過於敏感的抗拒與敵意態度。

鵜鶘是駭人又悲傷的一群,劇中驚悚的一幕是鵜鶘群對要投胎的靈魂哇啦哇啦發動攻擊,鵜鶘也曾對主角發動攻擊,但忌憚著蒼鷺的箭羽,所以不敢吃掉主角。

一隻受傷的鵜鶘,死前告訴真人,這裏沒有資源匱乏缺少魚,下一代怎麼飛也飛不出這個島,呈現了當時日本贊同軍國主義的一種聲音,資源匱乏,所以自我合理化侵略,以及犧牲無數生命。

而鸚鵡的存在,則是象徵日本對自己的自我否定,則是這部片最為黑暗,令人絕望的部分。

在昭和時代武士道、神道教、天皇制被軍國主義利用鞏固權力,但隨著軍國主義的潰散,天皇在盟軍的要求下,必須向臣民宣告是人而不是神,武士道也隨著衰微。

日本成為美國冷戰的盟友,在美軍的監管下經濟復甦,對軍國主義,只能跟隨國際輿論採取全然否定的態度,然而,這也使日本進入一個自我否定的時期。

鸚鵡也寓意模仿,也就是無意識的將別人的聲音,當成是自己的聲音不斷重複。日本反思軍國主義,如果只是模仿別人的聲音,像片中成千上萬的鸚鵡一樣不斷進行自我否定,這並非真正的反思,而是日本靈魂的扼殺。

這在宮崎駿的眼中,是比軍國主義的錯誤更為巨大的危機,這無助於少年走出這段自我迷失,無助於思考出『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看出了日本社會對未來的迷惘,於是透過鸚鵡的角色,指出問題出自於日本在戰後的自我否定。

五、和解與放下

這段旅程,是以少年與蒼鷺的告別作結。

這段旅程少年真正獲得成長的一段,是少年在與久子與夏子舅公見面,舅公決定傳承世界秩序的十三塊積木給真人,真人指出自己在遇到繼母後的彆扭與抗拒,讓他拿石頭劃傷自己,這是惡意的象徵。

這裏少年勇敢面對了自己的過失與迷惘,並且明確的說,真正渴望的是火美、霧子、蒼鷺這樣的朋友。

鸚鵡王,則是象徵頑固的右翼份子,對軍國主義,並不視為國家的過失和迷惘,仍冥頑不靈且自大,直至造成世界崩蹋的最後一刻。

霧子與其他婆婆,象徵國際社會的其他盟友,霧子顯然就是美國,具有強大武力,以及為國際秩序合理分配資源(從切魚的片段可以看出)。

真人在替蒼鷺補上嘴喙的破孔,在霧子的協助下先與蒼鷺和解,後面甚至合作對抗下界的鸚鵡。蒼鷺也幫助真人尋回了繼母夏子,與火美也就是童年的生母道別後,蒼鷺從半人半鳥的丑角化,恢復了原本的樣態,從水潭消失了。

少年放下對亡母的傷痛,並且結束抗拒繼母的荒唐迷失,少年選擇勇於面對未來的人生。這部分,我們也可以看到宮崎駿,對大正時期的傷痛重新撫慰,對昭和時期的迷失與挫敗中找回自我,並且停止自我否定。

而真人與蒼鷺回到現實世界後,蒼鷺的離去,象徵結束迷惘,找回迷失的自己,與蒼鷺和解與告別的少年也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

[終曲]

結局的一幕,少年離開房間,與父親、繼母夏子,與新生的弟弟,一同出門。

少年身上已經沒有任何故事可以說了,亡母悲傷、混亂、自我迷失、抗拒與彆扭都告一段落了,而少年還有大好未來,而這正是最幸福的。

看到這裡,畫面平淡,我卻感到無比感動與滿足。


《風起》透過戰爭兵器的設計過程,討論瘋狂時代下的個體雖然不由自主,但用盡全力,不畏懼環境限制、勇敢活出自我,透過夢想展現生命的瑰麗。

到《蒼鷺與少年》從一個少年喪母後內心的巨大混亂,談論日本二十世紀,跨越新時代時犯下的最大的過失與迷惘,來激勵當代的日本人。原片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也許也是宮崎駿覺察當代日本人再度陷入迷惘,而做的深切叩問吧?

大膽令人詫異的論點,舉重若輕的手筆,喊著要退休宮崎駿呈現他從心所欲不踰矩的絕佳狀態,如果大家還是喊著看不懂,我想他老人家應該是很願意暫緩退休,再拍一部新片來講清楚。

喬書培
喬書培
國小教師,特約編劇,曾入圍優良劇本獎。曾以電影宅男喬書培為筆名寫過影評,但編劇還沒有真正被拍出來的作品。一年可以看一百部以上的電影,開部落格嘗試寫電影文章,但目前患有台灣影劇PTSD,無法太認真看近年的台灣影劇作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